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什么赌博到最后都是输因为你永远无法战胜
TUhjnbcbe - 2022/11/25 22:04:00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几百年前那些纯粹的科学家、理论学者、艺术才子,生活都比较清贫,一生为了理想而艰苦卓绝。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其实是一个富翁,他的财富远超现在的千万富豪,多到是个谜。

有钱任性,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生箴言。年1月,还是实验室做研究的他,迷恋上了“炒股”这一过山车般刺激的游戏。第一次,他拿出英镑做炒股本金,想着只要赚个三五百就收手,反正自己不缺钱。

要知道,以当时的物价,修建天文台才需要英镑,他随手一挥就是,果然是土豪。

不到两个月,牛顿买入的股票就翻了一番,变成了英镑。他兑现自己的承诺,把英镑收入囊中,退出了股市。

然而,每个人最大的敌人都是自己,伟人也是一样,尝到了甜头的牛顿,还是被贪欲困住了手脚。

年4月,他又拿出20英镑重新入市,买入了当时最热的股票南海公司。这次运气就没这么好了,买入不久,就因为新通过的《反泡沫公司法》使得股市大利空!紧接着,当地爆发了特大股灾,牛顿手上的股票也惨遭不幸,股价暴跌80%+,他不得不割肉英镑,愤然离场。

由此,他不禁感叹:“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行为的疯狂!”聪明、理性如牛顿,也难免输给自己的“*性”,更何况是普通人。

一、*徒思维是什么?

*圣叶汉说:“一次*徒,一世*徒”。

那究竟何为*徒思维?一个*徒即便已经输得倾家荡产,依然觉得自己下一把就会翻盘,一洗雪耻,这就是所谓的*徒思维。

通过牛顿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徒思维和人的智商高低没有必然联系。甚至,这种思维习惯还会让那些高智商的人自信过头,从而亏损更多。

仔细想想,就连这些智商爆棚的人也难逃心魔的控制,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有一次乘坐网约车,闲着无聊,我就和司机聊起了网络游戏。司机不知怎的,突然就滔滔不绝起来:

“本来我是做外贸生意的,靠一次偶然的机遇,直接到手两百万。我一下子就飘了,觉得赚钱也没那么难,反正不是加班出来的钱花了也没关系,大不了再挣。于是我给自己放了一个假,旅旅游、玩玩游戏,结果不小心迷上了网*。

刚开始赢了几十万,那种刺激很“上头”,觉得自己离千万富翁不远了,再来两把,下半辈子不用工作多好,打工一年累死累活能挣多少钱?然而,后来就再也没有赢过,一直输。我也没有慌,就想着这都不算事儿,没输完都还有的赚。直到输了个精光,还很不服气,又瞒着妻子和父母借了网贷,结果从两百万净存款,变成了五百万债务。”

这位司机师傅的经历绝对不是个例,如果你经常浏览这个话题,就会发现,不少网友都会写下自己的忏悔录。

二、为何输的总是你?

每一个有*徒思维的人,都会忍不住反问一句:“为什么输的总是我,我不信我就这么倒霉?都这么多回合了,我肯定下一把就要赢了!”

其实,这根本就是一场赢不了的游戏。既然有了*徒思维,你*了一次就还会再*,而见好就收、能收一辈子的人几乎不存在,所谓“一次*徒,一世*徒”,只要你继续*,你就一定会输,这背后是一个数学问题:

我们假设初始资金为n,你每*一次的结果不是输就是赢,那么,你的资金将会变为n+1或n-1,而你在*局中输赢的概率为0.5。

我们根据前文,*过一次,必然会一直*下去。那么,你的资金变为0的概率是多少?

假设,从n开始,你一直*下去变为0的概率为P(n)。

因此:当P(0)=1,P(n)=0.5*P(n-1)+0.5*P(n+1)(输赢各占一半);

经过计算,P(n)=(P(n-1)+P(n+1))/2,(这里的n0)

也就是说,数n有一半机会变成n-1,一半机会变成n+1。

那么,经过计算可知P(n+1)=2P(n)-P(n-1)。

设P(1)的值为a,那么0a=1(从1开始,一直*下去,概率)

利用P(n+1)=2P(n)-P(n-1)

P(1)=a

P(2)=2a-1

P(3)=2(2a-1)-a=3a-2

P(4)=4a-3

……

P(n)=na-n+1.

因为P(n)≥0对于任意的n成立。在n(a-1)+1这种情况下,a无限接近1,所以我们证明了P(1)约等于1,同样的过程可以得到P(2)约等于1……一直下去,P(n)约等于1。

这个过程看不懂的读者,我再简单解释一下:

假设,你花一元,赢一元的几率是一半;也就是说,你既可能赢一元也可能输一元。一元谁都输得起,你往往会继续*下去;假如你输了,下一次想赢回刚才输掉的一元,回到最初的状态,你需要付出两元;很显然,两元你也负担得起,如果你赢回两元,你需要付出四元……

以此类推,到了第十次,你为了回本,你需要付出元(2的11次方),根据公式以此类推,你投入的资本越来越多,你承担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无论你有多少钱,只要你用一半概率*下去,结果都是“久*必输”,更何况有的*博概率还是小于50%。

此时,有*徒思维的人会想,我都*了这么多次了,下次该我赢了吧?其实,对于任何*博来说,赢只是庄家希望你继续*下去的“*饵”,你不是被这个看起来很高的概率算计,而是被后面“无形的手”算计。所以,你根本没有机会赢到最后。

三、怎么做出正确的决定,摆脱*徒思维?

面对*博,如果不能停止,就代表绝对没有赢的机会!那么,我们如何脱离这个圈套呢?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一次不*。

著名的凯利公式,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凯利公式是一个在特定*局中,拥有赢的可能性、能够长期增长,并能最大化的公式。

在这个公式里面:f*代表应该放入投注的资本比值;p代表获胜的概率;q代表失败的概率;b代表赔率,这个公式,bp-q代表“赢面”,也就是“期望值”。它在任何*博中都适用。

比如,你有元进行一项抛硬币*输赢,赔率为2,如果硬币为正面,1元就赢2元;如果硬币为反面,,你就输掉1元。

投资有时候也是一场*博,投入多少才能获得收益的最大化?怎么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何时该放手呢?

根据前面元的例子,套用凯利公式就可以得到获益最大化的结果为25%,也就是投资25元可以得到收益最大。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算一下,只有出现“赢面bp-q”0的时候,才可以下注或者投资。

所以,"没有赢面,决不投资"。

“*徒思维”人皆有之,在*博没有成瘾前,通过前文的理性分析,我们懂得了*博的结局只有输。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再投入的,那我们自然就摆脱了*徒思维。但是,*博成瘾又是另一码事。

四、关于*博成“瘾“

*瘾和性瘾非常类似,很少有人管吃饭成瘾叫“饭瘾”,因为吃饭不会危害社会,但是,事实上,对于我们的大脑而言,性瘾、*瘾和饭瘾都是一样的。

所谓“饭瘾”,就是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这是一种很严重甚至会丧命的疾病。我们这里不过多介绍神经性贪食,但是*瘾跟这些是类似的,它有一种是病理性的*博,这个问题会对我们头脑神经带来器质性改变。

从专业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角度,*瘾分为病理性和非病理性。简单而言,非病理性的*博成瘾不会倾家荡产,只是一种娱乐手段,能通过理性去控制(久而久之,也容易演变为病理性的);

而病理性*瘾则不然,*博变成了吃饭喝水一样重要的事情,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具体有如下九种表现:

第一,总想*一次赢回本钱;

第二,为了维持*博的刺激,会加大*资;

第三,明知道*博不对,但是控制不了;

第四,最为明显的是,减少*博次数,会变得情绪焦躁、易怒、坐立难安;

第五,无法靠自己的能力还清*债;

第六,因为*博而扯谎;

第七,自我感觉很痛苦,用*博回避痛苦。*博替代了焦虑、内疚、无助等情绪体验;

第八,整日沉浸在*博相关的想法中,*博的想法侵蚀了正常生活。整日计划着*博,或者沉浸在上一次*博的场景之中,并想要消费*博来的钱财,甚至把生活中的钱财用*博的价格来衡量。比如我吃这一顿饭,如果*一把能赢回多少?

第九,社会关系受损。比如感情破裂、离婚、亲子关系断裂、被企业开除等。

以上的九点,如果一个人具备了其中的四点,那么,可以认为这个人具备了病理性*瘾的条件。

回到开始,网约车司机的经历,我们可以套用他的经历,是否符合病理性*博?

除了第七、第八点,因为没有谈及,所以不得而知,但是其余七点,这个网约车司机都具备。

现实中,类似这位网约车司机师傅的*瘾者,不在少数。这里举一个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

王城(化名)是一个家境殷实的程序员,然而八月份就是他的噩梦之月。本来家里给了钱让他在十月结婚,这笔钱够他买一辆奔驰C级,和办一场像样的婚礼。但是,他不仅输光了这些,还借了网贷。

这一切要从他十六岁第一次*博说起。他是个自我克制能力很强的人,说要考研,就能五点起床背单词,还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硕士。

十六岁那一年,因为父母吵架他很心烦,就去了游戏厅玩老虎机,一下子赢了许多钱,老板都出来看他,他被吓得赶紧逃走了。这一次之后,父母感情一直稳定,直到他读大学,因为考试压力巨大他就用玩游戏减压。

有一次,玩足球游戏不过瘾就尝试了押注,学生时期也没有太多钱,也知道见好就收,这本来就平常。但是,当他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年,他觉得自己可以放肆一下,就*了一把大的,赢了四万元,用他自己的话说:“连做梦都在笑。”

而噩梦的前奏,就是做梦都在笑的这次网*。他多希望那只是一场梦!

网*赢钱之后,他硕士毕业,又考上了银行,不过银行收入一般,一切好似平息了,但是,他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忘不了那一次赢钱的刺激,他再三告诫自己:“不可以!”以他强大的意志力,能对抗那么久已经非常厉害了。

他实在每天都想着这种“快乐”,慢慢他开始烦躁不安,工作也总是出错,多次遭到了领导的“约谈”。一向是好学生的他受不了这种挫败,就忍不住想*一把“减压”,想着要是能赢一笔大的,多好,之前一定是自己*资太少,如果这次赢得多一些,没准可以提前退休,不用再受领导的欺压。

这一切的幻想,其实是他大脑编出来诱使他*博的“剧情”。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无法理性思考了,完全被自己的贪欲控制。

结果可想而知,他不仅输掉了自己的存款,也输掉了父母给的结婚钱,还借了网贷。他符合了病理性*博的全部特质。

王城的例子告诉我们:*博一旦已经病理性成瘾,靠个人的意志难以解决。

*博的整个过程会使机体分泌内啡肽,*博的成瘾与对这个的依赖有关。由于身体的生理性改变,我们有时候还需要药物的干预,所以,我们最好还是找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同时,我们要学会以下几点:

第一,学会觉察自己*博的心理动机。比如,我们在*博的过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是现实中没发实现的。再比如,我们可能通过*博,逃避学业的压力、家庭的矛盾、生活的责任等等。

第二,改变错误信念。比如,网约车司机曾经暴富,尝到了暴富的甜头后,他相信暴富。他觉得,人不用通过一努力去积累财富,通过机遇获取财富很容易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信念,或许理智上也知道这些是错误的观念,但是因为*博的经历,让人越发相信有可能幸运会降临,就更导致了他泥足深陷。

第三,*博不可能停在赢的那一刻。很多人都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可以见好就收,这就是典型的*徒思维。其实,赢的时候想赢更多是人性使然,人无法克服贪婪,聪明如牛顿,赢了英镑,也无法不去再一次想赢更多,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就*必输,所以,不*就是真正的赢。

第四,*博输掉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比金钱要重要多的东西:比如身体健康、亲密关系、社会关系、事业等。这里每一样可能都要比金钱重要,而且是拥有金钱的前提。

五、小结

1)*徒思维人皆有之,连牛顿也会有同样的思维,可见与智力无关。

2)“一次*徒,一世*徒”,通过数学运算,只要继续*博,就必然会输。

3)对于*博一般的投资而言,如何判断是否改放手?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凯利公式,给了理性的答案,适用于一切投资与*博。

4)关于*瘾,虽然*瘾表现一样,但其内因不同。有的是情感障碍,以*博来发泄;有的是个人人格障碍,空虚无聊,嗜*成性。

*瘾和其他成瘾一样,一定是用*博回避了自己的某些负面情绪。

*瘾是一种心理疾病,并非无药可救,关键要及早给予治疗。非病理性的*博长期下来,也会演变为病理性,因此,务必要及早干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赌博到最后都是输因为你永远无法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