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学发生口角后,19岁的小洁突然患上无法出声的“怪病”,就连咳嗽也只能用口型表达,并伴阵阵干呕(无声)。医院就诊,诊断结果却显示其耳鼻咽喉等器官、神经系统没有异常。家人医院心理二科后,终于找到让她突然失声的原因,原来是癔症在捣*。“癔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心理疾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对患者正常生活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医院心理二科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付锐说。
争吵之后,女大学生莫名失声
今年3月,上大学的小洁在宿舍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吵。争吵过后,满腹委屈的小洁回到家中。看着闷闷不乐的她,家人连忙上前关心询问。可她嘴巴动了半天,就是发不出声来。看着突然丧失说话能力的小洁,家人一肚子疑惑,赶至学校了解情况,得知她闷闷不乐的原因是在校与同学发生了争吵。
小洁虽然说不出话,但意识很清醒,能用手势、口型来表达意思,而且能跑能跳,其他行为都不受影响。眼看着几天过去了,小洁失声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怎么突然不会说话了呢?是不是身体出了毛病?”家人焦虑万分,医院,在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科室做检查,可医生都说小洁的相关器官没有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怪病”?
在一位医生的建议下,小洁一家人来到了医院心理二科。科主任付锐看了小洁家人带的相关检查报告后,根据其症状和表情推断,可能是患了癔症性失声。“身体器官都完好,唯一的可能就是心理出了问题。”付锐经询问小洁发病前后、家庭等情况以及专业检查后,最后确诊小洁患了癔症(分离转换障碍)。随后,付锐为她制订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心理暗示、发声诱导以及药物治疗,小洁终于开口说话了。
发病原因,多为心理因素所致
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该病多于35岁之前起病,35岁以上初发者少见。常在心理、社会因素刺激下急性起病,可有多次发作,女性多于男性。癔症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
癔症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精神暴发等精神症状,但并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一是听觉障碍。表现为突然丧失听力,医院检查却一切正常。失声、失语,但没有声带、舌、喉部肌肉麻痹,咳嗽时发音正常,还能轻声耳语。二是视觉障碍。可表现为弱视、失明、同心性视野缩小等。视觉障碍常突然发生,也可经过治疗突然恢复正常。三是感觉障碍。可能表现在躯体感觉的缺失、过敏或者异常,或特殊的感觉障碍。感觉的缺失范围与神经分布不相一致,感觉过敏的表现为皮肤局部对触摸过于敏感。
治疗过程,心理+药物“双管齐下”
“在对癔症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会详细地了解患者的个人成长史、家庭关系、人格特征等,并给予患者一定的暗示与支持。需要强调的是,早期充分治疗对防止症状反复发作和疾病的慢性化十分重要。”付锐说。对癔症的治疗,个体化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更侧重于心理治疗。该病预后一般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
初次发病者,合理的解释,说明症状与心因和个性特征的联系,配合理疗和语言暗示,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病程已数周,有反复发作倾向者,宜根据病情,制订心理治疗与药物和物理治疗相配合的整体治疗计划。不宜匆忙、草率采取简单的语言暗示。尽管暗示疗法当时有效,但以后容易复发,或出现新的症状,取代原来的症状。
生活中,家属要注意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排解内心的紧张不安,这样才可以让患者的病情减轻。同时,应摒弃病耻感,积极寻求精神心理专科医生尽早求治,以免延误病情。(记者郑连兵通讯员刘舒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