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知多少
TUhjnbcbe - 2022/6/19 15:02:00
精神障碍患者在急性期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病情进入稳定期,不少患者或家属就认为,症状消除了,剩下就顺其自然该干啥干啥吧。不不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康复。这就好比骨折了,即使骨头长好了,也需要有一个康复的过程才能开始正常运动。而有效的康复对于巩固疗效、减少复发、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回归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类型都有几种?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一起来看——

医学康复

1、坚持定期复诊。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定期复诊,观察药物副作用,若有不适及时向医生反馈。2、引导患者认识疾病表现。医护人员要协助患者识别哪些是疾病的症状,帮助其总结病情波动的信号,一旦有异常及时就诊。3、引导患者自主管理药物。初期可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认识药物的种类和服用剂量,逐渐过渡到在家属的督导下患者自主摆药,并按时、按量服药,最终达到自我管理药品。

社会康复

1、进行生活技能训练。日常起居、衣物清洗、个人卫生以及简单的采购、洗碗洗车等,鼓励患者自己动手,家属尽量不要包办代替。2、强化社会交往技能。鼓励患者与同学、朋友、邻居等交往,不因患病而断绝社会关系,长期拒绝社交将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3、适度进行体育锻炼。鼓励患者适度参加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通过有氧运动、肌力和柔韧性练习增加体能。

心理康复

1、调整心理落差。家属针对患者失落、自卑等负面情绪,要多鼓励,多支持,并帮助患者树立合理的预期和目标。2、减少病耻感。患者树立坚定的康复信念,有条件可多接触康复好的患者和家庭,为患者找到康复的榜样。3、学会压力管理。帮助患者合理调整压力,也可学习认知行为治疗、练习正念冥想等缓解情绪,或者选用其他积极的情绪宣泄方式。

职业康复

1、强化技能训练。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鼓励患者学习职场的人际交往和面试相关技能,参加就业技术培训,为将来寻找合适的就业资源做好准备。2、志愿服务:暂时不能社会就业时,也可以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在服务别人的同时找到价值感和尊重感。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