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笙资讯
精神障碍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较高
《美国医学学会》年2月16日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在一项针对万新西兰公民进行了30年的观察分析后发现,早期精神障碍患者随后患痴呆症和年轻痴呆症的风险较高,患有精神障碍的个体更容易因不良健康行为和慢性身体疾病而患上痴呆症。研究结果表明,改善早期生活中的精神障碍可能会降低以后生活中认知能力下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改善老年生活质量。
精神障碍是痴呆症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常常被低估的一类。个体首次被确诊精神障碍后,到确诊痴呆症的平均时间为8.6年,在痴呆症患者中,精神障碍患者患痴呆症的平均时间比没有精神障碍的人早5.60年。在考虑了先前存在的慢性身体疾病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跨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之后,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和自我伤害行为之间都存在关联,对于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所有痴呆症的患病风险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最近的一个痴呆症专家委员会将抑郁症确定为与痴呆症最密切相关的12个可预防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他精神疾病,包括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也都与痴呆风险相关。
精神障碍与痴呆症之间的关联将为基础科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这种关联可能是由精神问题引发的机制引起的,例如不良的健康行为,社会孤立,精神科药物的影响或向下的社会经济漂移;也可能源于共同的原因,包括遗传风险、儿童智商低、教育程度低、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或脑小血管疾病。即使这些关联不一定是确定的因果关系,但建立前瞻性联系也可以将精神疾病确定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具有干预意义。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种疾病逐渐发生,身体素质以及身体免疫力逐渐下降,但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痴呆症,对老年人的残疾和丧失独立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痴呆症通常直到晚年才得到治疗,但研究结果支持将痴呆症预防嵌入到精神障碍治疗中,贯穿整个生命历程。例如,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可以向客户提供有关健康行为的心理教育,以降低痴呆症风险,并针对精神障碍患者中更常见的其他可改变的痴呆症风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例如社会脱节。改善精神障碍可能不仅有益于年轻人的精神健康,而且有益于老年人的认知和功能健康。行为方法可能比预防性痴呆症疗法更具成本效益和消费者友好性。
“心理亦笙”是一个为中美欧华人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平台。平台汇聚了数十位国内外知名华人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及内科医生,经过平台统一的认证,依托网站、小程序等工具实现远程在线一对一视频心理辅导,同时对接美医院和诊所,解决来访者用药辅助治疗的难题。此外,该平台也为国内心理医生提供精神学最新研究及药库等服务。点击原文,预约心理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