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障碍,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记忆和遗忘是伴随的,遗忘有时间规律和选择性。新近识记的材料遗忘最快,逐渐发展到远识遗忘,曾经引起高度注意的事情较难忘记。
记忆障碍可以按临床表现归类为以下几种:
1.记忆减退
记忆过程全面的功能减退最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患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2.遗忘
(1)顺行性遗忘:患者易忘近事,而远的记忆仍存在。本症多见于慢性酒精中*者。
(2)逆行性遗忘:患者不能回忆起紧接着本症发生前一段时间的经历。一些非特异性脑疾患(脑震荡、电击等)和麻醉均可引起本症。
(3)心因性遗忘:患者所遗忘的事情选择性地限于痛苦经历或可能引起心理痛苦的事情。多在重大心理应激后发生,可见于急性应激障碍。
3.错构
指患者在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时,对地点尤其是时间的记忆出现错误或混淆,如将此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回忆成在另外时间里发生的。
4.虚构
指患者对某段亲身经历发生遗忘而用完全虚构的故事来填补和代替之,随之坚信。有些患者所谈内容大部分为既往记忆的残余,在提问者的诱导下串联在一起丰富生动又显得荒诞不经,但转瞬即忘,临床上称为虚谈症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患者和慢性酒中*性精神病。
5.潜隐记忆
又称歪曲记忆。患者将别人的经历或者自己曾经的所见所闻回忆成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将本人的真实经历回忆成自己所见所闻的别人经历。
记忆障碍检查:
可以采用记忆检查的方法检测,如韦氏记忆量表等。目前有不少工具用于检测人的记忆,需由专业人员进行。
记忆障碍诊断:
1.自诉或被观察到有健忘的现象。
2.无法辨认某种表现是否曾经见过。
3.没有能力学习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
4.无法运用以前已经学会的技术。
5.不能回忆起某些事实。
6.无法回忆起过去或最近发生的比较重要的事件。
记忆障碍是个较笼统的说法,通常要进一步明确其发生的原因。如阿尔茨海默病、应激障碍、脑外伤、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
需要提醒的是,步入老年后,人的大脑功能随年龄增长会逐渐退化,记忆功能也随之有一定程度减退。因此,考虑记忆障碍的诊断时需要与正常老化引起的记忆减退相鉴别。
分解:
记忆力减退
记忆力下降是一种病症,临床上尤以40~60岁的人最为多见。
一些中青年男性,由于社会压力引发心理问题,感到工作紧张、焦虑、易怒,也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主要是指抑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出现记忆力减退。
2.失眠
出现失眠,睡眠质量不好等问题,记忆力也会有所减退。
3.疾病
不管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是心理上的疾病,会导致出现记忆力减退。
4.年龄
当年龄增大时,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记忆力也随之下降。
5.用脑过度
用脑过度会让导致一个人疲劳感增加,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降低,从而影响记忆。
6.依赖
如过度的依赖电脑、书籍等,影响开发和运用自己记忆能力,出现记忆力减退。
7.压力
适当的心理压力可以增加记忆力,但是过度的心理压力就会影响记忆力。
8.不良嗜好
饮酒过量会导致部分记忆的丧失。由于酒精对脑细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会发生暂时性记忆丧失。
记忆力减退的诱发因素:
1.主要因素
(1)年龄增大,整体素质下降;
(2)痴呆病的早期症状;
(3)脑力劳动过度;
(4)贫血;
(5)先天发育不良;
(6)脑外伤后遗症。
2.其它影响
(1)精神不振;
(2)易疲劳;
(3)免疫功能低;
(4)性功能减退;
(5)生活兴趣不高;
(6)关节或肌肉痛;
(7)怕冷、怕风、怕热、怕事、怕烦;
(8)孤僻;
(9)固执。
记忆力减退治疗方法:
1.采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要有规律地生活。
2.正确进行自我调节,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身心健康。
3.物品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使用后放回原位,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可以采取用笔记录的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患者在饮食中应该注意补充新鲜蔬菜水果及玉米、全小麦、豆类、蒜头、蘑菇、奶、沙丁鱼、瘦肉等食物。
5.每天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银杏叶提取物及维生素E。
记忆力减退临床诊断标准:
1.记忆力自评量表:
评分方法:
1分:从未发生或极少发生(1年只有几次);
2分:偶尔发生(1个月几次);
3分:较常发生(1周几次);
4分:经常发生(每天都有)。
评价:
1-2分,记忆很好,无须担心;
3-19分,记忆功能一般;
20-25分,记忆力低下;
26-36分,记忆很差,有必要找医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