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南京医院马紫娟王纯
急诊科时不时会遇到这样一类患者,年龄不大,症状看似凶猛,突发心慌、胸闷、头昏,患者紧张、恐惧,有濒死感,客观检查却不见明显异常,而且症状来得快,去得快,往往到了急诊科不久、甚至还没有到就缓解了。
有些医生会觉得患者表现太夸张,患者却非常委屈,明明感受真实,怎么就查不出异常呢?
有位高三同学在一次考试考前就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心慌、胸闷、发抖、头昏、手脚麻木、紧张、恐惧、濒死感。老师见状,医院的急诊科。医院后,他的症状基本消失了,不过依旧有头晕、乏力等不适感。
老师很是好奇,因为这前后不过才20分钟,怎么就基本恢复了呢?但由于担心,就坚持让医生做检查,而检查结果显示:其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格、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生化液、ECG均未明显异常。于是此事告一段落。
但更奇怪的是,这件事并未到此结束,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突然发作的躯体不适,时不时地会造访一下,大部分发作都是在学校发生,后来他还做了24小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电图、头颅磁共振、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均显示无明显异常。
你也许会问:“这到底怎么回事儿呢?”
其实,有一种疾病叫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又称急性焦虑发作,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
它有5个基本特征,分别是:
①突然发作;
②不可预测性;
③反复出现;
④强烈的惊恐体验;
⑤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
发作持续5~20分钟,呈“双峰模式”(15~24岁是第一发病高峰期,45~54岁是第二发病高峰期)。
上述事件便是第一发病高峰期惊恐发作的典型案例。有数据表明,约3.3%~4.6%(全国共病在调查的数据)的人经历过偶尔的惊恐发作,1.5%(国外统计的数据)的成年人正罹患惊恐障碍,但多数患者因躯体症状和躯体医院急诊科、心血管和内科,耽误了治疗。
这种病早期被称作心脏神经官能症、激惹心脏、神经循环衰弱、血管运动性神经症、自主神经紊乱等。直到年,才作为独立的诊断出现在ICD-10。为了“对症下药”,及时治疗,我们需要进一步地了解惊恐障碍。
我们可以从遗传、神经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分析惊恐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从遗传角度看,惊恐障碍有家族聚集性,而且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是异卵双生子的5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仅有31%,这说明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