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中风险最高的就是精神科,因病人不能控制自身的行为活动[1]。以及精神疾病的特异性,所以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风险事件的潜在性和危险性高于其他病区,重度患者甚至危及病人本人或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2]。帮助医护人员提高静脉输液的医护质量和人身安全,年1月-年12月,本科院对52例精神病人尝试在静脉输液中采用风险因素管理,得到了显著改善了,现报道如下。
采用年1月-年12月本科院住院老年精神者52例为观察组,男46例,女6例,年龄60~78,平均为68.1岁。当中45例精分,2例精神发育迟滞,3例老年痴呆,2例酒精依赖。随机选取同期本科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2例为对照组。
两组病人均采取常规精神病护理医疗,观察组采用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使用在输液中,方法如下。
效果评价1、增强对医护人员的风险教育和教学,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时常组织学习新的《精神卫生法》,改变观念,积极适应新方法。平时工作中要加强法律意识,依法行医。还要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还聘请了长年法律顾问进行《医纠纷常见问题的法律分析及风险防范》专题讲座.将近几年所有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解析。
2、针对输液环境输液区域固定,采用与抢救室旁的2间三人病室,合成一个专用的输液室,室内仅有输液椅和精神科病床,剩余的配套设施采取墙壁安装和房顶悬挂的方法固定,而且全都在病人触碰不到的地道。输液室内配备有监控设备,全部的电源开关必须要集中控制在护士办公室。
3、针对患者心理对精神病病人来说需给予更多的关爱,关心病人的心理健康。使用输液前多和病人进行言语互动的方式,让病人有一个较好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疼痛感。而且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医护水平,需要耐心体贴的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进而缓解医患关系。
4、针对患者输液时间医护人员每天需要在静脉输液前对每位病人的基本情况和合作程度进行测评,两人核对病人姓名。精神病人发病期会有认知功能障碍,躁狂发作病人会抢现回答,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阶段、紧张性木僵等病人不会回答;另外存在病人同名同姓或姓名相似等情况。所以核对时必须根据病人的基本特征与病情来判断。因玻璃瓶容易被病人摔碎,玻璃片被用来作为其自伤或他伤工具,所以全部采用塑料瓶装输液。为防患者自行调快滴速,应控制滴速的药液用小号头皮针输液。输液全过程,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和心理教育,第一时间通知医生有哪些不配合输液的精神病患者,需根据医嘱采用保护性的约束,适当时可以给予镇静剂使其镇静。
5、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根据需要举行护士长例会,进行对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讨论,分析事故案例,总结经验能力。提高医护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观察二组患者的医护质量,对意外伤的发生的防范及病人满意度,意外伤包括四防(伤人,自伤,毁物,自杀)及跌倒,烫伤,坠床,压疮等发生率,病人满意度使用提问方式获取。
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满意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
结论
精神病人不能控制自身的行为,易发生一些料想不到的危险事件,静脉输液是一项有创操作,使患者的不安全行为实施的几率提高,特别是男性病人有冲动行为时,力量超强,很难加以制止,处于病人身边环境下的人和物都会受到人身安全威胁[3]。病人大脑的萎缩和衰退以及各种器质性发病,精神障碍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精神科是十分容易发生意外风险的科室,尤其老年精神病病人,性格变化,记忆丢失,反应迟钝,甚至丧失自知力、判断力,许多环节可能存在潜伏的风险[4],医护风险相对增强,此次资料显示,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85%,意外伤发生率1.92%,病人满意度94.23%,明显好过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因此对精神病病人输液中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可以提升医护质量,护理意外发生率降到最低,提升病人的满意度。
[1]杨宏,王薏.风险因素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7(25):11-12.[2]刘悦.风险因素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8(33):78-79.
[3]李丽,张跃兰,刘力*等.精神科临床护理安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报,16(1B):39-41.[4]何凤英.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4(6):40-42.
来源:百度文库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