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分割的吗?
传统的观念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19世纪以来,人们即观察到分离性障碍患者,表现出记忆、个人身份、意识等可以与精神世界的其他部分分开。
”分离性障碍的概述分离性障碍又称分离(转换)障碍,曾称癔症或歇斯底里症。分离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共同特点是患者部分或者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身份、记忆和意识,导致正常的控制和整合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有遗忘、漫游、人格状态改变等表现。
根据常见临床症状的不同,分离性障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障碍。
分离性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一、分离性身份障碍
1、含义:分离性身份障碍又称多重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存在两种或更多种完全不同的身份状态,每种身份均有自己独有的记忆、观点和社会关系。每种身份都很突出并可决定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行为。从一种身份向另一种身份转换常常是突然的。
2、临床表现: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不同身份侧面的表现常常截然不同,却是代表了患者身份中不能整合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个患者可能有一个害羞、拘束的身份;另一个却是热衷社交、男女关系随便的身份;第三个可能是充满敌意和怀疑的。每一种身份均有相应的名字称呼。每种身份状态可有不同的声音、姿态、面部表情、手势,甚至对药物不同的反应或过敏性。各个身份之间并不意识到其他身份的存在。
二、分离性遗忘症
1、含义及临床表现:分离性遗忘症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不能回忆自己个人重要的事情(例如姓名、职业、家庭等)。主要特点是记忆丧失,通常是重要的近期事件,不是由器质性原因所致,遗忘范围之广也不能用一般的健忘或疲劳加以解释,持续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年。
遗忘可以是部分性和选择性的,一般都是围绕创伤性事件,如意外事故或意外亲人亡故,遗忘的程度和完全性每天都有所不同,但总有一个固定的核心内容在觉醒状态下始终不能回忆。
2、患病率:分离性遗忘的患病率为2%-7%。经历过战争、有童年期虐待史或性虐待、集中营幸存者、受到过酷刑或自然灾害的幸存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研究表明创伤的程度与发展成为遗忘症具有相关性。
三、人格解体障碍/现实解体障碍
1、含义:人格解体障碍是一类以持续或反复感到自己的精神过程或身体被分开为特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不真实感、与个体环境的分离,常常感觉自己是自身内部心理过程的外在观察者。
2、临床表现:人格解体是一种特殊的分离,自我意识和自我觉知的整合性出现紊乱。故个体体验到一种主观的、与自身疏远分离、失去联系的感觉。患者常用“似乎是”来形容他的形形色色的体验,而且感到奇怪,难于描述,有“我已死”、“我不存在”或“我和身体不在那里”等体验感受。
患者通常感到时间在他们身旁“流逝“,他们并不在当下,这种体验使个体身份和意识的核心受到冲击,或使个体感到不安和焦虑。
在我们大量有关分离性障碍的案例督导中,咨询师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困惑:这个来访有幻听,是精神分裂者还是多重人格障碍?是边缘水平还是癔症水平?医院吗?面对这样的来访,咨询师该如何理解?咨询的方向和策略是什么?
如果你在咨询中也遇到同样的困境,邀请你来参加郭力老师7月22日开讲的《变态心理学》,带您深度了解各种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鉴别和心理咨询思路,让你踏实安心、稳定从容地做咨询。
想了解更多详见郭力
变态心理学
本次课程网络和地面同时进行。
分离性障碍的心理学理论PierreJanet:创伤事件,重大疾病和疲劳导致个体的整合功能减退,使得“构成人格的思维和功能系统”产生分离。
Breuer和Freud:分离过程是遭受创伤的个体用以应对痛苦感受的防御机制,这些情感随后变形,转换成躯体症状,使其可以在避免创伤经历意识化的情况下进行表达。
总体来说,分离是意识状态产生变化的一种保护性活动,是患者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的象征性转换。以应对难以承受的心理创伤。
未完待续
主讲:郭力一一一一
文字稿整理:曹莹莹、钟妍
编辑:谢依钢一一一
温馨提示
如果您或者您身边的朋友存在以上的困扰,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在规范用药的基础上,并坚持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预约)一一
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