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喜猫按:
9月9日,壹心理延续往届行业之问,举办第五届心理行业峰会“99行业之问·10年心理变与不变”。邀请了多位行业同仁和心理学爱好者聚焦当下、探索未来,畅谈心理学新机遇。
以下是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兼院长、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刘铁榜教授在本次峰会上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首先祝贺壹心理平台运营十周年整。
这个平台成了我们行内非常重要的交流、培训、共享的平台,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祝愿他们未来的路越走越宽,越做越好。
根据策略,我主要讲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医院医院外的,这种分类不尽合理,但是目前大概是这样一种趋势在运行。
我在精神病院工作38年的时间了,我来深圳也有20多年,在一家精神病院里,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也有20多年了。
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现在心理治疗、心理服务工作还是面临着一些困境,尽管有一些精神卫生专科机构运行的不错。
比如说像上海精中、北京安定,这些机构的心理服务工作在所在地区,乃至在国内服务量、专家团队群体都是在当地,乃至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是我们中国地域这么大,医院以外,医院,一些不发达的地区。
总体来说:精神卫生专科机构里面心理服务,我认为面临着5个方面的困境,这5个方面的困境我总结成了5个字。
第一个字叫“深”,公众的误解很深。
一般的社会公众都认为精神病院是治疗精神病人的,我到精神病院去找精神专科的医生那就说明我有精神病。
由于这种污名化阻止了很多社会公众,尤其不是严重精神疾病的这类患者他就止步了,医院去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其实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是服务普通人群的心理需求,以及有焦虑、抑郁障碍的这些人士他们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乃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他们在某些特定的时期,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需求,乃至他们的家属,他们是需要心理服务的。
这个都是我们精神卫生专科机构需要做的工作,但是公众有误解,公众不知道,这是“深”。
第二个字是“宽”,主要说的是*策鸿沟宽。
比如说现在一位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士要进到精神病院,要进到医疗机构,首先遇到的一个问医院的入口,进去能够做什么。
医院没有向他们设定岗位,我们的岗位没有向他们开放,他们进来以后很多事情不能做。
比如获得心理治疗师的资格之前,不能够开心理的放松治疗、音乐治疗、物理治疗,这样一些治疗项目。
他的处置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种限制也使他的作用没有办法发挥。
此外还有医保、人力资源等等有一系列的*策限制了他,包括物价,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各地的定价都非常低。
我们了解到一百块钱、两百块钱一次咨询,我们深圳是在7年十几年前,那是全国最早的,心理咨询一次半个小时三十块钱。
到现在我们心理治疗已经列入了国家医保项目,大家奔走相告,但实际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医院的管理要自费。
这些*策的鸿沟使我们精神病院里头没有利润。
第三个字是“小”,专科规模很小。
由于来求治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公众很少,另外由于我们国家的制度,没有从医院和科室生存的回报,医院领导对发展专科没有积极性。
我记得我们行业有一个著名的管理专家讲过一句话,“医院里头的学科有的是打雷不下雨的,有的是又打雷又下雨的,有的是又不打雷又不下雨的”。
把心理学科定位为只打雷不下雨,叫一叫可以,但是不能使劲投入。
医院领导人说投入越多亏的越多,这就限制了它的发展,专科规模很小。
第四个字是“弱”,服务能力比较弱。
精神病院的医生受到训练主要是生物医学的训练,临床精神药行当的,精神行当的,生物学行当的。
但是我们在当精神专科医生前,我们接受的心理学训练应该是片段、零散的。
医院派你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实际上我们这个方面是不够的。
另外一个方面医生太忙,医生很多的时间要写病历,接待家属,应对查房,各种学习、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他安安静静去做心理治疗的时间很少,影响了他去做这个工作。
医院里头做管理工作也快20年了,有熟人说刘院长你能够推荐给我一位心理专家吗?
我就在想哪位专家会有时间,我医院的珍稀动物一样,要约很久。
第五个字是“少”,我们专家少。
因为我们专家少,每一个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我们工作人员容易疲劳倦怠。
另外所谓的做多亏多这样的心理,导致他医院里头成了不被重视的边缘缺口,这是我们存在的困难和困境。
怎么办?
我提出了7个关键词,针对刚才这些问题以及我的一些思考,以及我们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实践。
第一个词是“培育”,我们一定要培育两大服务品牌。
一个是心理服务品牌,第二个是精神卫生服务品牌。
我们要面向普通人群、灰色人群、边缘人群,另外也要面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医院培育的品牌中间,心理服务品牌不够,专家的品牌不够。
而且要做好宣传,让大众知道我们精神卫生机构有能力给大家提供这样的服务,我们要有品牌意识。
第二个词是“增设”,增设心理专科岗位。
医院宁可让护士转行来做心理测验,让护士转行做心理咨询,做体系内社会心理服务人员,做一些工作,也不聘用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也不给他们设置岗位。
这样就限制了我们医院工作,到卫生机构工作,这群人就势单力薄,医院要想方设法设立心理专科岗位。
我们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分开。
心理治疗科有些心理学专业的人士,我们有海外包括国内著名院校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进到医院做心理咨询,做到一定的阶段之后,资质够了,就去申请心理咨询的岗位。
由于医保的限制很多治疗没办法做,只能靠心理测验或者心理咨询来赢得收入,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过了一个阶段,到了心理治疗师的阶段,很多的治疗就可以开了,很多心理方面的治疗,物理方面的治疗,就可以开处方了。
所以一个精神病院要为初级人士提供很好的入口,让他能够进到精神卫生机构当中来。
国外的很多精神卫生机构里边是临床心理学的人士在里面的作用是很多的,可是我们精神专科医生的权力很小。
第三“引进”心理专业人才。
没有这样的岗位了,但是你需要一些学术带头人,需要引进和培育这样的专才,医院的重要品牌。
第四“拓宽”心理服务领域。
心理服务有院内服务,院外服务,社区服务,我们还有很多职场、学校,很多地方都提供服务。
精神卫生专科机构要成为这个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刚才谢斌教授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龙头单位要把体系建设好,要让心理学的工作者到很多的岗位都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而不只是一个心理测验、心理咨询。
比如说我们现在临床各科要配备临床心理咨询师,让他们到各个学科去,重薪配置这样的工作人员,去给患者和家属提供临床心理服务。
医院间服务要有临床心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另外就是多学科团队建设中间,要有精神医学,要有精神药理学,临床心理学,公共卫生等等,这些学科为病人提供服务,他也需要我们临床心理的专业人士。
第五“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医院内外协同,我们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的转诊转介的工作机制。
医院内工作的多学科专家、团队服务的工作机制,这就是要建立起来。
建立起来了以后临床心理学的工作者就有了用武之地,能发挥作用。
第六“提升”心理服务能力。
不能因为太忙,能力不够、学习不够,没有实践经验,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很难提供优质服务。
第六是“理顺”心理服务价格。
我们国家现在为了改善这个专业目前的困境,我们现在要放开价格,实行自主定价。
但是我知道很多地方的医保机构把定价权牢牢控制住,没办法自己定价。
你定的价格很低,这些没有办法体现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这样对这个学科有伤害。
所以眼下这些也是当务之急,还有其他很多方面。
我今天利用这个时间来讲困境以及怎么面对这些困境,这些观点供各位同道参考,这5个困境和7点应对的想法,是我觉得眼下感受比较深刻的,供大家参考。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END-
心理人,看心榜投融资/*策法规/热点事件/行业会议\心理圈热门文章教育部:心理健康纳入义务教育监测,与语数英同等重要我国首个成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成果发布首个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宣言发布,5年内建座儿童友好城市心理人才懂的月饼梗:当心理大师遇到月饼......*策解读:国家抢在青少年心理问题严重爆发前,完成干预防治布局徐凯文:心理健康行业已在风口,怎样发展?双减之下,国家开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动真格了出圈、爆梗!心理咨询终于在脱口秀大会上火起来扩散今日起,广东省心理治疗正式实行医保报销起底心理咨询师发证机构,辨别市面上证书真伪、含金量心理咨询师到底有多难?看完这十个问题你就知道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