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兵训练伤如何预防快快收藏这份军事训练伤
TUhjnbcbe - 2021/11/11 8:0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事训练作为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事训练伤损害官兵健康,影响训练和战备。本文重点对部队共同课目常见*事训练伤的防控原则、技术手段、身体功能评估与医学干预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广大部队医务工作者借鉴参考。

第一部分*事训练伤防控原则

一、坚持科学施训

1.注重科学训练。准确把握训练科目内容要求及特点规律,切实结合参训官兵身心状况及体能特点,充分考虑训练环境季节变化、任务特点及安全要求,遵循全面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分段训练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等,加强*事训练的计划、组织和管理,着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落实循环训练。严格按照循环训练法要求,遵循训练强度“大、小、大”,训练部位“上肢、下肢、上肢”,训练场地“室外、室内、室外”的循环变化规律和方式,重视躯干稳定性及核心区力量训练,科学组织实施,每个项目循环不超过2小时,避免长时间单一动作重复训练。

.强调热身放松。充分重视训练前的热身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整理活动。热身运动按照一般性热身、动态拉伸、神经肌肉激活、专项练习等程序,由远端至近端、从小关节到大关节顺序进行,并根据训练科目有所侧重,保证预热充分。放松运动按照一般性放松、静态牵伸、筋膜放松等程序开展,并以训练涉及的主要部位为重点,以利于肌肉、关节和重要器官功能得到迅速恢复。热身和放松活动时间各15~0分钟。

二、强化医学督导

1.搞好教育疏导。结合训练计划和训练科目,开展针对性的防伤知识教育,使参训官兵正确掌握常见训练伤防治知识,增强防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适时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训练紧张焦虑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开展健康评估。开训和考核前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的身心检查,全面评估参训群体和个体的身心素质、动作模式、体能条件和伤病情况,对体弱、伤病等人员提出医学意见,指导开展训练干预。

.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训练场地、设施和装备器材的安全检查,确保状态完好;根据季节特点和训练强度,搞好官兵饮食营养保障;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每天至少6小时睡眠;结合训练科目和个体情况,合理使用个体训练保护装具。

三、加强技术支撑

1.实施零期诊断。熟练掌握训练伤零期诊断技术,在训练中和训练后,通过实时伤史采集和特异性专科体检,发现训练伤早期病例,及时进行相应处置,实现*事训练伤的早期监测、发现和干预。

.规范现场救治。严格落实医务人员巡诊和伴随保障制度,熟练掌握现场医疗救护技术;结合季节和训练科目,规范药品器材配备;突出5公里武装越野、投弹、长途拉练等重点训练考核科目,完善现场救治流程;建医院急救联动机制。

.开展分级康复。加强官兵运动康复技术培训,倡导自我运动康复;增强师、旅、团、营、连各级康复功能,根据伤情程度实施正常训练、减荷训练、停训休养、后送治疗等针对性分级康复干预;以功能训练与手法治疗为主,以物理治疗为辅,进一步规范康复治疗流程,保证康复训练效果。

第二部分*事训练伤防控技术手段

一、零期诊断技术(一)基本概念

*事训练伤零期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伤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发现*训伤早期临床表现,进行伤病预判,指导开展针对性康复干预的方法手段,是我*近年来探索形成的*事训练伤防控新技术。基层官兵学习掌握零期诊断技术,有助于树立*事训练伤“超前预防”理念,转换防控工作模式,增强伤病防控主动性,预防和减少*训伤发生。

(二)基本原理

*事训练伤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和规律性,前期往往出现一些特异性临床表现。比如中暑的循环不良体征,应力性骨折特定部位的固定压痛点,膝关节慢性损伤的股四头肌萎缩,踝关节慢性损伤的关节前外侧不稳表现,慢性肌肉肌腱损伤对抗阻力时的疼痛表现等等。较早发现、识别这些特异性体征并加以干预,就可及时阻断伤情发展,防止进一步加重,促进愈合转归。零期诊断技术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在总结大量临床物理诊断的基础上,提炼出常见*训伤的早期特异性体征及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如针对中暑的“两看一摸”、应力性骨折的“拇指划痕法”、踝关节慢性损伤的“足跟推移试验”、慢性肌肉肌腱损伤的“抗阻力试验”等,这些技术简便易行,基层官兵经培训后可熟练掌握运用。

(三)实施方法

1.人员培训。区分卫生人员、干部骨干和普通战士个层次,利用专业集训、健康教育、专家辅导等形式,进行零期诊断技术培训,使官兵树立*事训练伤“超前预防”理念,有侧重的掌握常见*训伤早期特异性体征、零期检查方法、预防处置知识等。

.定期排查。建立团营连分级排查制度;针对老兵、新兵等不同参训人员确定相应的排查频次;针对不同的训练科目、重大训练任务、特殊环境季节等有针对性地安排重点排查项目。

.干预康复。对排查出的各类零期*训伤人员,按照《指南》要求的干预康复方法措施,进行调整训练强度、调换训练部位、减少训练时间、辅以药物或物理治疗,甚至停训休养、后送治疗等医学干预和分级康复。

4.统计报告。加强零期诊断数据的统计分析,准确完整地采集记录*训伤零期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岗位、致伤科目、主要症状、干预措施等内容,及时登记统计,搞好报告反馈,并对*事训练的计划、组织、实施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5.跟踪随访。加强对伤病人员康复治疗的定期随访,了解伤情恢复情况,督促康复措施落实。重点根据伤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干预和康复方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者,从停训休养调整为加强功能锻炼,直至完全康复、恢复训练;跟踪随访发现伤情未减轻或加重,进一步查明原因、加强监督、分类处置。

二、康复干预技术

康复治疗对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90%以上的*事训练伤患者只要接受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绝大部分完全可以恢复健康,即便是手术病例,术后仍需进行有效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最佳功能恢复。

(一)基本概念

*事训练伤康复干预技术,是针对*事训练造成的各种急性、慢性运动损伤,综合运用*事训练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知识,采用科学、合理的专业训练手段,保持机体运动功能、促进训练伤病恢复、保障伤病员尽快重返正常训练的综合性治疗技术。常见康复干预技术主要包括三类:

1.疼痛缓解技术。主要有物理治疗、中医疗法等,物理治疗包括中低频、超声波、湿热、冷疗、磁疗、冲击波治疗等,中医疗法包括针灸治疗、手法按摩等。

.损伤防护技术。主要有支具固定、护具防护等,支具类装置主要包括上下肢支具等,防护类护具主要包括弹力绷带、运动绷带、肌内效贴、预防型关节护具等。

.功能恢复技术。主要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运动疗法主要包括肌力练习、伸展训练、平衡训练、本体觉训练、神经反馈功能训练等。

(二)常见伤病康复干预方案

*事训练伤康复干预技术的具体应用,必须根据不同训练伤特点,综合采用疼痛缓解、损伤防护、功能恢复等技术,形成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常见伤病的康复干预方案举例如下:

1.应力性骨折康复干预方案

(1)调整训练计划:停训日以上,给予干预治疗,当局部肿痛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恢复训练。

()保护性措施:初期以肌内效贴贴敷,可同时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直至疼痛缓解。疼痛缓解后更换预防型护具继续加以保护。

()物理治疗:给予中低频及湿热治疗,也可用热毛巾热敷;有条件的可行局部针灸治疗。配合手法按摩,消除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及骨折愈合。一般物理治疗周期为-周,必要时也可适当延长。

(4)运动疗法:早期(1周内)可应用泡沫轴或按摩棒进行局部筋膜放松,并徒手进行小腿前方结构拉伸放松;后期(1周后)可进行抗阻力练习,主要包括踝关节周围肌力练习,以及脚跟走、负重提踵等功能练习。

.腰背痛康复干预方案

(1)调整训练计划:慢性腰背痛可随队继续训练,但需减少弯腰、负重训练科目。急性发作时应停训日以上,静卧硬板床。

()保护性措施:急性发作时可利用肌内效贴及运动胶布局部贴敷,待疼痛缓解后下床活动时应佩带支撑性腰围进行适当保护。慢性腰背痛可佩带一般性腰围,在训练作业中尤其需注意腰部防护。

()物理治疗:腰背痛急性发作时给予冷敷,有条件者可应用冷疗仪治疗,日后给予热敷、中低频治疗,以进一步消除炎症及疼痛。慢性腰背痛患者可直接予以热敷、中低频治疗,辅以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

(4)功能练习:腰背痛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1-周后,如疼痛有明显缓解可逐步进行适应性训练。适应性训练主要以腰部关节活动度及柔韧性练习为主,可选择背部伸展等较为安全动作,逐步向滚筒式、拱背式、燕子飞、臀桥等抗阻力功能练习过渡,并辅以泡沫轴放松局部肌筋膜。慢性腰背痛功能练习同急性腰背痛康复期。

.踝关节慢性损伤康复干预方案

(1)训练计划调整:踝关节慢性损伤疼痛肿胀严重者可适当停训-5日,症状缓解后再逐步恢复训练。

()物理治疗:踝关节慢性损伤治疗周期通常为周,以中低频、超声波治疗为主;晚间可用热毛巾湿敷或热水浸泡,有条件者可将红花、丹参等药物加入热水中进行足部浸泡;中医针灸按摩对踝关节慢性损伤通常有效。

()保护措施:合理选择保护措施十分重要。当出现踝关节严重不稳情况时,应予以加强型护具或支具保护;症状较轻时,可应用弹力绷带或预防型护具。原则是踝关节越不稳定,越应该选择级别较高护具进行局部制动保护;但当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后(通过休养自我恢复、甚至手术修复韧带),应逐步减小护具固定强度,增加关节活动度,直至最后完全恢复踝关节功能。

(4)运动疗法:针对踝关节不稳症状,进行设计安排。主要以加强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为主,如弹力带抗阻练习、足外侧走、垫脚走等,同时加强踝关节内外侧结构柔韧性练习,如小腿前内侧结构拉伸、腓骨长短肌拉伸等。

4.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康复干预方案

(1)训练计划调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发生后,应停训休息1周,严禁做膝关节屈曲扭转动作;1周后,根据症状缓解情况,逐渐恢复训练量。

()物理治疗:急性损伤后,需即刻冷敷,有条件者以冷疗仪进行治疗;日后给予中低频和热敷治疗,治疗疗程一般为周;对于长时间存在疼痛症状者,可给予超声波或冲击波治疗。

()保护措施:损伤较轻时应用运动胶布对伤侧膝关节周围进行缠绕固定,1周后改为弹力绷带固定,周后如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可继续以肌内效贴或预防型运动护具在运动训练时加以保护;损伤严重时可应用支具、石膏做完全固定制动,医院进一步检查,此处不做过多涉及。

(4)运动疗法:受伤日后,主要以关节活动度练习为主,逐步恢复膝关节伸屈功能,并辅以股四头肌等长功能训练;周后训练强度从小到大逐渐进行以股四头肌为主的膝周肌肉抗阻力训练,可选用伸膝抗阻、静蹲等锻炼方式,并辅以股四头肌及腘绳肌拉伸;1月后,加入本体觉训练内容,如闭目单腿蹲、上下台阶等练习。

三、防伤训练技术

防伤训练技术主体内容为主动性功能锻炼,主要是通过适量、有计划的运动,使受伤部位的瘢痕纤维重新排列、恢复正常循环,从而加速机体柔韧性、力量、爆发力、耐力、平衡和协调等能力的恢复进程。防伤训练技术通常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柔韧性训练(牵伸训练)、力量训练(抗阻力训练)、平衡本体觉训练以及自我筋膜放松等技术。伤者可以在卫生人员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一训练方法,也可根据伤部伤情,综合运用多种防伤训练技术,有计划、有程序地进行防伤训练。

(一)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疾病康复进程中,应首先强调恢复关节最大运动幅度,为后期进行更大强度训练奠定基础。关节活动度训练须循序渐进,先进行损伤部位(关节)基本的屈曲、伸直运动,待做动作时感到比较顺利和无不适时,可以受伤部位(关节)正常活动幅度为参照,酌情增加左右旋转或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例如肩关节属于灵活程度较高的球窝关节,可以在不同平面分别实现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动作。

(二)柔韧性训练(牵伸训练)

对于训练伤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尽早开始柔和的柔韧性训练,避免过早大负荷训练。例如对于大腿肌肉挫伤,应在不产生疼痛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主动拉伸挫伤部位,使之逐步恢复到伤前的运动幅度;当上述运动练习不再产生痛感时,逐渐增加牵伸训练和关节运动幅度训练的强度,以进一步恢复损伤部位的柔韧性。

(三)力量训练(抗阻力训练)

力量训练是重建机体的稳定性,促进损伤恢复,减少损伤复发率的重要防伤训练技术。不同伤病有不同的力量训练方法,如腰背痛的燕子飞练习、膝关节损伤的静蹲练习、踝关节损伤的提踵练习、上背部拉伤的哑铃飞鸟练习、股四头肌损伤的伸膝抗阻练习等等。伤者可在卫生人员的指导下,应用自身体重和一些训练器械,有计划开展力量训练。

(四)平衡和本体觉训练

*训伤发生后,损伤部位及其周围区域常会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受损,以致肢体位置感觉(本体感觉)缺失,影响关节结构的稳定性和运动平衡性。在康复治疗中,当损伤部位柔韧性和力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时,应进行相应的平衡和本体觉训练。平衡和本体觉动作练习一般从简单的平衡练习开始。例如走直线或在平衡木上站立,然后进行单腿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再进一步尝试闭眼单脚站立。当适应了上述所有练习后,再进行一些更有难度的练习,如在平衡板、瑞士球、平衡垫以及泡沫轴等不稳定器械上完成平衡动作。

(五)自我筋膜放松技术

自我筋膜放松是一种被动性功能锻炼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按摩方法,通常由练习者利用自身重量和泡沫轴、网球、按摩棒等简易用具,对过于紧张的肌肉、筋膜及扳机点进行挤压、按摩,以减轻局部疼痛、改善肢体僵硬、缓解肌肉疲劳,帮助肌肉恢复至正常功能。自我筋膜放松技术简便宜行,所借助的用具也不复杂,伤者可就地取材,随时进行。

四、基层部队康复治疗技术方案

为方便基层部队运用零期诊断、康复干预、防伤训练技术,开展*训伤防控工作,强化基层卫生机构康复治疗能力,根据营连、旅团、师旅各级卫生机构的保障职能和救治范围,提出部队*训伤分级康复治疗方案以供参考。

(一)营(连)卫生所(室)康复治疗技术方案

营(连)卫生所(室)主要承担轻度*训伤在队康复治疗,满足官兵自我康复与疲劳恢复需求,可按以下方案进行:

1.缓解局部疼痛。以物理治疗为主,药物为辅,针对营(连)卫生所(室)处基层一线、需求简单、处置快效实用等特点,选用中低频治疗(中低频治疗仪)、热疗及电刺激(生物波治疗仪)、冷敷(冷疗仪)、针灸按摩(中医保健箱)等作为主要物理治疗手段。

.肢体保护制动。配备弹力绷带、肌内效贴、运动胶布、运动护具、夹板等,实现对不同*训伤类型均能合理固定。

.主动功能练习。采取健身球、按摩棒、泡沫轴、弹力绳(带)、悬吊(TRX)和肢体力量训练设备(哑铃、杠铃、实心球、壶铃)等器械,在卫生人员指导下,进行主动康复运动训练。组训部门也可利用此类器械对士兵进行力量素质锻炼。

(二)旅(团)卫生队康复治疗技术方案

旅团卫生队主要承担轻中度*训伤在队康复治疗,接收营连单医院住院归队人员后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可按以下方案进行:

1.缓解局部疼痛。旅团卫生队在*训伤康复治疗上,设5-10张床位的理疗室,有专职*医负责,治疗效果更为专业化、要求更高。在营(连)卫生所(室)康复理疗设备基础上,增加超声波治疗(超声波治疗仪)、湿热治疗(湿热敷治疗仪)等作为主要物理治疗手段。

.肢体保护制动。配备装具及要求同营(连)卫生所(室)。

.主动功能练习。方案及选配装备基本同营连卫生所,有条件者可配备多功能训练器,建立多功能运动康复场所,实现对于损伤部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运动治疗,为下一步恢复*事训练打下基础。

(三)师(旅)医院康复治疗技术方案

医院主要承担中度*训伤在队康复治疗,接收团营单位后送病患,医院治疗归队官兵后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可按以下方案进行:

1.缓解局部疼痛。医院在*训伤康复治疗上,设15-0张床位的理疗室,有经过理疗专业培训的*医负责,治疗效果更为精细化、专业化。在旅团卫生队康复理疗设备基础上,增加红蓝光治疗(红光治疗仪),以及针对骨关节、软组织疼痛效果更好的冲击波治疗(高能冲击波治疗仪)等。

.肢体保护制动。在旅团卫生机构相应设备配备基础上,可将医疗支具、高分子石膏绷带作为肢体固定制动手段。

.主动功能练习。在有相关资质或经过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按照循序渐进、全面康复训练、持之以恒的原则,针对具体*训伤病特点,制定符合安全性和合理性要求的康复治疗方案。

第三部分身体功能评估与医学干预

*事训练伤的致伤因素复杂,身体协调性差、肢体力量薄弱和心肺功能不强,在训练中易出现动作变形、不协调、代偿等身体功能问题,是发生训练伤的内在因素。因此,加强身体功能评估,进行针对性干预训练,是预防*事训练伤的重要环节。在应用运动康复训练理念、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身体训练及训练伤防控的特点与需求,设计*人身体功能筛查评估和纠正性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躯干(两个)运动功能和心血管功能评估5个测试项目。每个测试项目评分小于或等于分者,均应进行相应纠正性训练。

一、上肢动作训练(肩部灵活性测试)(一)功能评估评估双侧肩关节运动范围。通过一侧肩关节内收、内旋、后伸和另一侧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完成,同时也需要胸背部的伸展动作相配合(图-1)。

1.受测者站立位,一只手由下向上以手背贴后背部,沿脊柱尽力向上滑动;

.另一手由上向下单手以手掌贴后背部,从上向下尽力滑动;

.记录两拳间距离(由测试者以尺子测量);

4.上下交换双手位置,重复以上测试,取低分为测试得分。

分见图-A。

(1)身体各部位(双肩、髋、膝及足)保持正确的姿态:保持双肩水平;肩胛骨紧贴躯干(没有摆动);肩关节和躯干保持在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上下两手间距离小于一只手距离(腕横纹到中指尖距离,可先测量得出数据)。

分见图-B。

(1)身体各部位(双肩、髋、膝及足)不能保持正确的姿态;

()上下两手间距离大于一只手距离,而小于1.5只手距离。

1分见图-C。

(1)身体各部位(双肩、髋、膝及足)不能保持正确的姿态;

()上下两手间距离大于1.5只手距离。

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

(二)纠正动作训练

旨在提高肩关节外展、外旋、弯曲与内收、内旋、伸展组合动作时的灵活性,并提高肩胛与胸椎的灵活性。在此原则基础上,可选择不同纠正动作练习。1个月后进行复查,了解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纠正练习示例:脊柱扭转手臂画弧、双手背后弹力带互拉。

脊柱扭转手臂画弧起始姿势为仰卧位,双膝并拢向左侧扭转,直至贴至地面。上身保持不动(实现胸椎扭转)。右臂从下方缓慢向上方移动(右手移动轨迹为弧形),直至右手伸至头部以上,此过程中手臂逐渐从内旋内收位过渡到外展外旋位。一侧完成后更换对侧。每天-次,每次-5分钟(图-)。

双手背后弹力带互拉起始姿势如图,双手背后拉住弹力带两端,交替发力将弹力带拉至最上方及最下方,一侧完成后更换对侧。每天-次,每次-5分钟(图-4)。

二、下肢动作训练(直腿抬高测试)(一)功能评估

测试在躯干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下肢后侧结构(大腿后方肌群和小腿后方肌群等)柔韧性,以及下肢抬高所需要的稳定性。

见图-5。

1.受测者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仰卧,掌心向上,头平躺在地上,一侧膝盖下放置长条形木板或小毛巾;

.被测腿上抬,踝背屈,膝关节伸直;

.保持对侧腿与木板(小毛巾)接触并伸直,且身体平躺在地面,随后以直尺放在踝关节中央,并自然下垂,与地面垂直做标记;

4.换另一侧腿完成测试,记录最低分为测试得分。

见图-6。

分(图-6A)直尺达前侧髂骨上缘与大腿中点之间。

分(图-6B)直尺位于大腿中点与膝之间。

1分(图-6C)直尺位于膝关节以下。

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

(二)纠正动作训练

旨在提高大腿后方结构的柔韧性,加强髋关节灵活性以及下腹部肌肉的稳定性。在此原则基础上,可选择不同纠正动作练习。1个月后进行复查,了解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纠正练习示例:单腿抬高下落、后撤步燕式平衡。

单腿抬高下落:弹力带固定一侧下肢足部,抬起至70°以上,维持不动。另一侧下肢做主动缓慢抬起及缓慢下落运动,抬起时达70°以上,膝关节保持伸直。一侧完成后更换对侧。每天-次,每次-5分钟(图-7)。

后撤步燕式平衡:缓慢抬起一侧下肢,膝关节伸直,尽力抬高。双手向外侧展开,维持身体平衡。负重腿膝关节略屈曲,持续一段时间。一侧完成后更换对侧。每天-次,每次-5分钟(图-8)。

三、躯干动作训练1(深蹲测试)(一)功能评估

评价髋、膝和踝关节的灵活性和躯干稳定性,以及肩关节和脊柱的对称灵活性。

完成深蹲动作要求髋、膝关节尽量屈曲、踝关节尽量背屈,以及脊柱伸展与肩关节屈曲的相互配合(图-9)。

1.受测者以双足间距稍宽于肩宽站立;

.双手握一横杆,双臂伸直向上举过顶,慢慢下蹲至深蹲位,保持双足后跟着地;

.保持面向前抬头挺胸,双臂保持在头顶以上。允许进行三次测试取最好成绩。

见图-10。

分(图-10A和A′)满足以下4个条件:①横杆保持在双足尖连线之后,与地面平行;②躯干与胫骨平行或与地面垂直;③下蹲保持大腿低于水平线;④保持膝盖与足尖方向一致。

分(图-10B和B′)上述①、②、③、④中一项不能达标,足跟下垫木板可完成;

1分(图-10C和C′)上述①、②、③、④中-4项不能达标,足跟下垫木板也不能完成。

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

(二)纠正动作训练

旨在改善屈髋、屈膝、足背屈、脊柱伸展以及肩关节屈曲能力,提高髋、膝和踝关节的双侧均衡稳定性和功能灵活性;提高肩关节和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在此原则基础上,可选择不同纠正练习。1个月后进行复查,了解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纠正练习示例:箭步蹲、手脚走。

箭步蹲:一侧下肢向前尽力迈出一步,弓箭步下蹲,身体降至所能承受最低点,双侧足尖及膝关节朝向前方。一侧完成后更换对侧。每天-次,每次-5分钟(图-11)。

手脚走:四肢撑地,上下肢及背部均伸直,下肢向前移动,缩小与手间距离,直至完全接触。双手向前移动,直至与下肢间距离达到最大。交替进行。每天-次,每次-5分钟(图-1)。

四、躯干动作训练(弓箭步转体测试)(一)功能评估

测试下肢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躯干稳定性和肢体协调能力。

受测者在进行测试时,需要后方腿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运动链的稳定性,以及前方腿关节的灵活性和肌群的柔韧性;扭转动作也需要良好的躯干稳定性和上下肢协调能力(图-1)。

1.初始为站立位,左腿向前迈出一步,做屈膝下蹲动作。蹲下时前腿膝、踝关节均呈90°,大腿与地面平行。后方腿膝盖轻触地,膝关节也呈90°。

.向左转动上身,双侧上肢向左侧水平展开;允许尝试次来完成测试动作;

.换另一侧腿测试,重复上述动作,取次测试的低分记录。

见图-14。

分(图-14A和A′)身体各部位(双肩、髋、膝及足)保持正确的姿态:保持双肩同高,肩胛骨紧贴躯干(没有摆动);上半身正直,脊柱没有弯曲;足尖及膝盖始终朝前;头面部位于身体正侧方,双侧手臂与身体平行。

分(图-14B和B′)躯体部分出现晃动;上半身不能完全扭转90度。

1分(图-14C和C′)躯干倾斜,失去平衡。

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

(二)纠正动作训练

旨在改善下肢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运动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躯干神经肌肉协调能力、身体在水平面的反射稳定性和重心移动的能力。在此原则基础上,可选择不同纠正练习。1个月后进行复查,了解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纠正练习示例:脊柱扭转抬腿、侧平板下肢伸展。

脊柱扭转抬腿:起始动作如图,举起双腿,双手平伸。缓慢将双腿向身体侧方下落,下肢与躯干角度尽可能大(扭转幅度最大),直至落于地面。缓慢将将双腿抬起恢复初始状态,再向身体另一侧重复动作。每天-次,每次-5分钟(图-15)。

侧平板下肢伸展:初始动作为侧平板支撑,缓慢抬起上方腿,尽量伸展至最大,维持数秒后缓慢下落,同时躯干也向地面落下。完全落下后,再次缓慢抬腿,同时抬起躯干。每天-次,每次-5分钟(图-16)。

五、心血管功能训练(台阶试验)(一)功能评估进行心血管系统机能评价,防止训练中发生心源性猝死。使用台阶(男子台高0厘米,女子台高5厘米)、秒表(有条件可使用心率表)和节拍器(频率为10次/分)测试。节拍器可用手机下载APP软件替代。

测试时,受试者直立站在台阶前方(图-17A),按照节拍器发出的提示声做上下台阶运动。当节拍器发出第一声时,一只脚踏上台阶(图-17B),第二声时,另一只脚踏上台阶,双腿伸直(图-17C),第三声时,先踏上台阶的脚下台阶(图-17D),第四声时,另一只脚下台阶(图-17E),连续重复分钟后,受试者立刻静坐在椅子上,记录运动停止后1-1.5分钟、-.5分钟、-.5分钟的三次脉搏数。

如果受试者次不能按照节拍器发出的节奏完成上下台阶或不能坚持运动,应立即停止运动,记录运动持续时间,并以同样方法记录三次脉搏数,然后,以下面公式计算台阶指数。

分(心血管功能优秀):台阶指数67以上

分(心血管功能良好):台阶指数5-66

1分(心血管功能较差):台阶指数46-5

0分(心血管功能差):台阶指数45以下

(二)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措施

心血管功医院检查,进一步了解是否有心血管器质性病变。有器质性病变者进行专科治疗;无器质性病变者,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等改善心肺功能的针对性训练,如爬楼梯,推荐运动频率每次0-0分钟,每周5次;下蹲起立,推荐运动频率每日-5次,每次40-50次;跳绳,推荐运动频率每次0-0分钟,每周5次。

第四部分主要训练科目伤病特点及防控

通过研究发现,共同科目训练出现的*训伤占总数的70%以上。加强*事训练伤防控,应重点突出以下五类训练科目的11种伤病。

一、长跑类训练科目伤病特点及防控

长跑类科目(千米跑、5公里跑、5公里武装越野、长距离奔袭),对官兵身体素质、有氧耐力、心肺功能要求高,易发生运动性中暑、下肢应力性骨折、跟腱末端病、跖筋膜炎等急慢性伤病。

(一)运动性中暑

运动性中暑常见于高温、高湿环境下长跑训练,主要由于体温调节失衡、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易并发横纹肌溶解症及心、肝、脑、肺、肾等多器官衰竭。中暑的发病与气温、湿度和参训人员的身体状况、精神及心理等有直接关系。中暑由轻到重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三个阶段,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事训练所致的热射病又称劳力性热射病。长跑训练所致的重症中暑属于劳力性热射病,救治难度大,病死率较高。

1.科学安排训练:根据季节和地域特点合理安排长跑训练,夏季应错开最热时段组织。适当延长午休时间,保证睡眠。热环境下跑步时一定要戴帽遮阳。

.身体健康排查:参训人员进行身体状态排查,身体虚弱、患病人员应暂停训练;对一周内患感冒、腹泻等急性病愈后人员应予以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兵训练伤如何预防快快收藏这份军事训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