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WPA)在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
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拍摄、宣传促进精神发育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
我国自年举办首次“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向社会公众进行专题宣传,促进对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重视及发展。年10月10日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
现代社会,心理压力很常见。面对压力和烦心事,首先当然是要设法解决问题,但与此同时,还要学会与情绪相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对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我国心理障碍人数正逐年增多。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精神疾病(除阿尔茨海默病外)的终身患病率为16.57%;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今年7月,国家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实施心理健康促进等重大专项行动,以减缓抑郁症等患病率的上升趋势。同时提出到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
02躯体疾病发作后,他走进了精神科一位30多岁的患者,1年前突然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每个月总要发作一两次,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有什么毛病。
“每次发作的时候,我的心脏就好像被一个大手紧紧捏着,似乎要从嗓子眼跳出来,太痛苦了。”被怪病困扰医院,最终被劝到了精神科。
“第一次走进精神科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很抗拒的!”患者表示。他说自己甚至放弃使用医保卡,用了化名自费挂号,不想和“精神病”有任何关联。
而医生的诊断,最终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得的是惊恐发作,又称急性焦虑发作,以反复发作的、突发的惊恐体验,以及强烈的以心脏为主的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症状可以在数分钟内发展至顶峰,甚至有“濒死”感。经过了半年的规范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
类似案例并不鲜见,这类病患的处境感触极深。如今,有焦虑障碍的人群正呈现高发趋势,是最大的精神障碍人群。
当然有的只是有焦虑情绪,并不是焦虑障碍。
比如有的患者,有紧张、心慌、坐立不安等症状,甚至连手机响起来,他都感到恐惧。一些性格比较认真劳心的人,有时更容易得焦虑症,还有一些“妈妈病例”——过分担忧孩子的学习生活,导致焦虑症,比如孩子随口说句话,都会让她们陷入无比焦虑的境况。
03精神障碍不是劝一劝就能好的除了焦虑,抑郁症近年来也有高发趋势。数据显示,我国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
“很多人认为看上去外表阳光、性格外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其实不然。”
除了遗传因素外,抑郁症在各个年龄层都有可能发病,如中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休,生活环境发生改变;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亲子关系恶化;中青年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陡增等;产妇因激素变化、角色转化等,都会诱发抑郁症。
因此,全社会应该重视精神卫生,因为这和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生命健康的全周期,都可能会遇到这类精神障碍。
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都是人们的正常心理防御反应。大部分情绪变化对人体是有益的,可以提高自身对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但是,超出一定时间与严重程度的情绪波动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