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高中同学向我咨询,说她家有位叔叔最近很古怪,怀疑有精神问题,想要带他去看医生,可是不管怎么劝说,都不管用。她叔叔总是说自己没有病,医院。他又没有出现危险的行为,家人又不医院。
这是很多家属的困惑,确实很难办,所以有必要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对一般人来说,一旦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就会及时就诊,想方设法治好疾病,解除病痛。可是,患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的人极少主动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患者不是被家人连哄带骗,医院来的,自愿的真的很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精神疾病患者为什么不会主动求医?
1.没有自知力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在疾病发作的时候缺乏自我辨别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当他们出现幻听、被害妄想或严重躁狂发作的时候,他们基本不认为自己处于病态之中。这是这精神疾病的一个突出特点。
2.强烈病耻感
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无处不在,我们的患者不但受到病痛的折磨,还不得不面临外界的耻笑和不平等待遇,他们因为病耻感,本能地抗拒自己得了精神疾病。
3.医院
社会上,医院叫着“疯人院”、“傻佬院”或“监狱”,这里充满着阴森恐怖,医院收治的都是“精神病”,不知情的医院被当成“精神病”,害怕被关起来、绑起来。
身边有精神疾病患者,应该怎么办呢?
1.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切忌批评、指责
当我们发现他们出现言行异常的时候,普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惊奇、反感、气愤,情绪激动的时候可能会忍不住指责、辱骂甚至打他们。
当我们稍稍冷静的时候,心里又会有无数个疑问,他们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要这样?等到这时才试着去接近和理解他们,才发觉他们也对我们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当他们不信任我们的时候,我们能让他们做什么呢?他们能听从我们的安排和建议吗?
所以,病人家属和病人从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任关系,这点至关重要。
2.尽量不要试图改变他们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家属不会处理与患者的关系,只要患者出现异常举动,看不顺眼,家属就会很紧张、很气愤,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指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可是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虽然我们觉得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不正常,可是在他们看来却真实存在,生病了,就是这样的表现,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需要科学治疗。
3.不要在有没有病的问题上纠缠
我们不能随随便便说一个人有病,更不能轻易对一个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说“你有精神病”,即使这是事实,也不能轻易说出来。因为这反映了我们的态度和素质,在患者看来,说他们有病就是不尊重他们。他们感受不到尊重,医院就诊呢?
4.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假设我们自己出现幻觉,总是有莫名其妙、奇奇怪怪的声音出现在耳边,总是感觉有人要害自己、监视自己,总是兴奋躁动、自我感觉膨胀,总是爱发火、难于相处,总是消沉、抑郁、彷徨,总是头脑失控、控制不住检查、洗手,总是吃不好、睡不好,总是无所事事、一事无成……内心是不是难免困惑、恐慌、无助、紧张、焦虑、难受……
因此,我们需要去了解他们,细心观察,耐心倾听,寻找他们异常言行背后真正的原因。虽然很难做到感同身受,起码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到医院去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解除他们这些痛苦,让他们和身边的人生活得更好。
5.医院越来越人性化
医院的污名化,导致医院来治疗。没来过的人心中定有诸多疑虑,来与不来都是问题,心中难免经历无数次挣扎和犹豫徘徊。
不过,可以大胆的告诉大家,国家越来越重视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环境在改善,管理越来越人性化,医生护士的专业化素质也在提高。虽然离酒店式的“以人为本”的服务还有距离,但是我们在努力改进,期望把病人当人看。
6.医院不再只是看“精神病”,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住院治疗
医院诊治范围早就不限于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了,比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身疾病、睡眠障碍、酒精或*品依赖等,这些都不是“精神病”。
其实,很多病情相对轻的患者也不用住院治疗,只需门诊观察,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只要愿意配合医生,一切变得不一样了,还可免受住院的困顿之苦,这也是提早治疗的意义之一。
当然,是否住院治疗,应该由医生全面评估后做出决定。
7.医院
所有医护人员都期望患者主动求知,特殊情况,比如患者已经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风险和行为的时候,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或在公安或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送患者入院了。
期望每一位患者不要等到这一步。
以上只是个人之见,可供参考,如果大家有好的意见,欢迎留言。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