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唐宏峰老师介绍本次“论文电影”放映会。唐老师指出,论文电影是与实验电影、散文电影、档案艺术、拾得影像等媒介排列在一起的影视概念,都指向电影艺术创作的一个领域,拓宽了电影的边界。但与我们平时在影院中看到的情节片截然不同的是,论文电影更多的是以研究形态呈现出同学们对艺术理论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以图像媒介方式输出学术理论的思考成果。唐老师介绍说,论文电影能体现出北京大学艺术硕士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重点:在学生的创作中体现观念、理论和问题意识。是次展映便是艺术学院非虚构与实验影像研究与创作方向MFA同学学习的成果展示。
随后,在每部论文电影放映完成后,由该作品主创成员从论文电影的论述议题、剪辑与脚本设定、创作灵感与选题等角度进行简单阐释。其后将与现场观众以论坛形式就几部论文电影的内容、选题、制作或“论文电影”这一形式本身进行讨论。最后由唐宏峰老师进行评议与总结。(本文在各发言人摘录基础上经MASP编辑整理,部分内容有删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唐宏峰老师论文电影的三大版块
一、聚焦于具体术语概念
1.《意识形态理论》负责人:刘清予主创人员:刘清予、张高境、沈星羽、王婉璠、刘明逸、上官子艺刘明逸(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级MFA)影片从不同时期的理论家和思想家的角度,由浅入深地梳理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揭示出它的几次演变。应用了马尔库塞、马克思、阿尔都塞、齐泽克等人对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建树与区分,配以实例、街头采访和当下现象,向大家呈现出理论的从古至今的走向。最后落到“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命运不在于有多少种意识形态,而在于成为一个整体”的结论上。创作者之一刘明逸分享了其创作历程,希望通过对理论的解读和分析,提高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知,更深刻地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国家。2.《凝视》负责人:高逸凡主创人员:高逸凡、李宗衡、金佳琳、陈都、李轩高逸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级MFA)
影像以“凝视”这一概念为主题,以我们最为熟知的主体与“深渊”之间的凝视为引子,继而以拉康的“主体三界”为框架,呈现“凝视”这一动作所带来的从主体建构到异化甚至是到主客体转换的过程。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本部影像全部使用电影片段剪辑的方式完成,取消了旁白配音,只配以章节标题及少量的文字阐释,一方面是因为电影片段本身已经足以说明“凝视”的发生以及其所带来的文化甚至是哲学意义;另一方面也是意在指出“凝视”的发生本身是多层次的,我们无法用语言来穷尽所有的“凝视”,“凝视”无处不在。主创人高逸凡着重介绍了作品的框架构成和几个片段中的素材及意象选用。
3.《电影之死》
负责人、主创:吕凯源
吕凯源(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级MFA)
主创人吕凯源分享这部作品源于其关于“克拉考尔的电影本性与现实复原”的一篇课程论文,对电影介质特异性的兴趣促使他去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