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
导演
贾斯汀·库泽尔编剧
托德·路易斯莎士比亚雅各布·科斯考夫迈克尔·莱斯利主演
迈克尔·法斯宾德玛丽昂·歌迪亚西恩·哈里斯大卫·休里斯类型
剧情历史
在欧美文学历史上,有一个霸王级的文学大神: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早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代表符号,也是英国最骄傲的文化输出。在上世纪被朱生豪、梁实秋等翻译者引荐到国内后,莎士比亚以及他创造的罗密欧、朱丽叶、哈姆雷特,也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莎翁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也成为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入门书籍。根据莎翁戏剧改编的影视剧不胜枚举,今年适值莎翁逝世周年,名不见经传的澳大利亚籍导演贾斯汀·库泽尔联合迈克尔·法斯宾德、玛丽昂·歌迪亚拍摄的《麦克白》,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佳作。
《麦克白》是一部视觉主义的电影,这部电影的画面极为恢弘,充满了血色的悲剧意味,对暴力和邪恶的展现富有视觉冲击力,迈克尔·法斯宾德、玛丽昂·歌迪亚这两位顶级演员,向我们诠释了伟大演员的所有内涵。法鲨的表现比《史蒂夫·乔布斯》中还要优秀两个级别,把所有能想到的对演员的赞美献给他也不为过——在看完这部电影一个月之后,依然能被法鲨的表演深深震撼。
关于这部戏剧,古往今来的各种文学理论家和戏剧理论家写了无数研究论文,过于形而上的无法理解,但浅显而简洁地来说,这是个关于欲望与毁灭的故事。而电影《麦克白》传达出的欲望是神经质的、脆弱的、惊恐的,战功赫赫的麦克白,在命运三女神的预言中陷入恍恍惚惚的谵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欲望状态,被充满邪恶之心的妻子支持,弑杀国王,成为以下犯上的奸臣逆贼,摇身一变成为新任的国王——如果按照线性的故事讲下去,《麦克白》也就是国产古装剧的庸俗故事,传达些道德层面上的忠奸概念,那就不是莎士比亚了。
作为电影的《麦克白》,对原著精神有着高度的忠实:展现的是强者的毁灭和命运的神秘力量,人之为人的局限,麦克白毫无疑问是人中的强者,他是勇敢的猛兽,具有高贵的品格,他的转变像是一种来自上天的蛊惑——王位,以及王位所代表的权力和荣誉,并没有具体的展现,麦克白所追求的欲望,从一开始就是某种概念式的幻影。所有行动的背后,都有类似人线木偶般的更高级操控者所掌握,我们只是有知有觉但浑然不觉的木偶。
电影《麦克白》有一种悲剧的诗意,节奏极慢,在角色的情绪波动中反复晕染,决不急着推进故事而伤害情绪节奏,每个角色都说着偏原著风格(有大量独白都是原著原文)的台词,肃穆典雅,口齿间传达出几百年的文化沉淀,配合演员们舞台剧风格的表演——但对英语观众来说,这可能是个令人不适的创意,在IMDB关于本片的评论中,不少读者就认为演员咕哝呢喃式的念白非常晦涩,影响观影。不过在表演上,夸张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肢体动作、表情语言、念白语气等等,综合成一次严肃的影像洗礼。在这种风格中,法鲨强大的演技展露得淋漓尽致,恐惧、担心、紧张、疯狂、崩溃,种种极端的情绪在他身上交替激荡,没有一刻他不是充满了张力,仿佛下一秒就会爆炸。
命运女神的语言颇耐人寻味:麦克白将成为国王,但没有子嗣,大将班柯将*的儿子将继承王位。一步步实现预言的麦克白,也陷入王位不保的巨大恐惧中,终于癫狂,成为嗜杀的恶魔。从麦克白疯狂到最后的决战,我们没有看到一个邪恶而死不足惜的终极坏人,而是看到了一个被命运、性格、际遇不断折磨的人类强者,他天下无敌的勇力,让他越强大越危险,最后的结局耐人寻味:他是主动选择了死,因为对手再次印证了预言。对麦克白来说,自始至终都是冥冥命运的人线木偶,这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戏剧传统的最高境界,悲剧之为悲剧,最终指向的是形而上的无能为力,而不仅仅是人世间的悲酸苦楚。
迈克尔·法斯宾德说,他最喜欢黑泽明版的《麦克白》,即黑泽明拍摄于年的《蜘蛛巢城》,比较忠实地改编了《麦克白》,把故事背景替换到日本战国时期,三船敏郎饰演麦克白的角色,森林中织布的白发老妪代替了命运三女神的位置,而这一场景也成为黑泽明电影中最经典的画面之一。三船敏郎的结局也是英雄式的,身中乱箭而死,视觉冲击力极强,令人动容。相比之下,法鲨的麦克白,死得就更有戏剧感,更荒谬,接受死亡的命运后,他跪在汹涌而来的敌*中,无人问津,像一条死狗。
看这类经典戏剧改编的电影,看的不是人尽皆知的情节,而是表演、画面、配乐和情绪的互相渲染、转场间的节奏,还有高潮戏所呈现出来的感染力。从这些标准来说,《麦克白》是去年最被低估、最容易错过的电影之一。
回复“麦克白”给你资源。
如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投稿请邮件至wenhua
inf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