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西医诊断学免疫学检查下尿液检查
TUhjnbcbe - 2021/8/24 19:23:00
白癜风怎么医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小执医整理的知识点,必须学习

1、下列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AST

B、γ-GT

C、ALT

D、AFP

E、ALP

2、SLE患者血清中有多种抗体,其中阳性率可达95%以上,但特异性较差的为

A、类风湿因子(RF)

B、抗核抗体(ANA)

C、LE因子

D、抗磷脂抗体

E、抗酸性核蛋白抗体

3、某患者24小时尿量为ml,尿比重为1.,诊断应考虑为

A、大量饮水后

B、肾功能不全

C、糖尿病

D、尿崩症

E、精神性多尿

4、慢性肾衰竭见

A、大量蛋白尿

B、大量红细胞尿

C、大量脓尿

D、胆红素尿

E、低比重尿

5、尿酮体阳性见于

A、急性膀胱炎

B、肾结核

C、肾盂肾炎

D、肾结石

E、糖尿病酮症酸中*

答案与解析

1、D

答案解析: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AFP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血清中AFPμg/L可作为诊断阈值。(2)病*性肝炎、肝硬化 AFP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常μg/L。(3)生殖腺胚胎肿瘤、胎儿神经管畸形,AFP可增高。

2、B

答案解析:抗核抗体(ANA)临床意义:(1)ANA阳性:①多见于未经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阳性率可达95%以上,但特异性较差。②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全身性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等患者的阳性率也较高。③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等也可呈阳性。(2)荧光类型:根据细胞核染色后的荧光类型,ANA可分为均质型、边缘型、颗粒型、核仁型4种。

3、C

答案解析:正常人在普通膳食情况下,尿比重在1.~1.。(1)增高 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肾前性少尿等。(2)减低 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尿崩症等。

4、E

答案解析:正常人在普通膳食情况下,尿比重在1.~1.。(1)增高 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肾前性少尿等。(2)减低 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尿崩症等。

5、E

答案解析:尿中酮体量(以丙酮计)为0.34~0.85mmol/24h(20~50mg/24h),一般检查法为阴性。尿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妊娠剧吐、重症不能进食等脂肪分解增强的疾病。

免疫学检查

要点一感染免疫检测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

1.参考值

乳胶凝集法(LAT):U。

2.临床意义

ASO增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或软组织感染等。

(2)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在感染溶血性链球菌1周后ASO开始升高,4~6周达高峰,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所以,ASO升高不一定是近期感染链球菌的证据。若动态升高,且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增快,有利于风湿热的诊断。

(二)肥达反应

肥达反应是检测血清中有无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抗体的一种凝集试验。

1.参考值

直接凝集法:伤寒“O”1:80,“H”1:;副伤寒甲、乙、丙均1:80。

2.临床意义

(1)血清抗体效价

“0”1:80、“H”1:,考虑伤寒;血清抗体效价“0”1:80,副伤寒甲1:80,考虑诊断副伤寒甲;血清抗体效价“O”1:80,副伤寒乙1:80,考虑诊断副伤寒乙;血清抗体效价“O”1:80,副伤寒丙1:80,考虑诊断副伤寒丙。

(2)“O”不高、“H”增高

可能曾接种过伤寒疫苗或既往感染过。

(3)“O”增高、“H”不高

可能为感染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

要点二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AFP是人胎儿时期肝脏合成的一种特殊的糖蛋白,出生后1个月降至正常成人水平。在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恶变时,血中AFP含量明显升高,因此AFP测定常用于肝细胞癌及滋养细胞癌的诊断。

1.参考值

放射免疫法(RI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25μg/L。

2.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

AFP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血清中AFPμg/L可作为诊断阈值。

(2)病*性肝炎、肝硬化

AFP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常μg/L。

(3)生殖腺胚胎肿瘤、胎儿神经管畸形

AFP可增高。

(二)癌胚抗原(CEA)测定

CEA是-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胚胎期主要存在于胎儿的消化管、胰腺及肝脏,出生后含量极低。CEA测定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1.参考值

RIA、CLIA、ELISA:血清5μg/L。

2.临床意义

(1)用于消化器官癌症的诊断

CEA增高见于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但无特异性。

(2)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

CEA增高者不超过9%,而转移性肝癌CEA阳性率高达90%,且绝对值明显增高。

(3)其他

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尿道癌、前列腺癌等CEA也可增高。

(三)血清癌抗原(CA)测定

CA为一种糖蛋白性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患者的血清中。CA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1.参考值

RIA、ELISA:

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2.5万U/L;

20~40岁女性4.0万U/L。

2.临床意义

(1)卵巢癌

其对卵巢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卵巢癌患者血清CA明显增高。手术和化疗有效者,CA水平很快下降;若有复发时,CA增高先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故CA是观察疗效、判断有无复发的良好指标。

(2)其他癌症

如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四)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

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单链糖蛋白,正常人血清中PSA含量极微。前列腺癌时血清PSA水平明显增高,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

1.参考值

RIA、CLIA:血清4.0μg/L。

2.临床意义

(1)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明显增高,是前列腺癌诊断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PSA测定也是监测前列腺癌病情变化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2)其他恶性肿瘤

如肾癌、膀胱癌、肾上腺癌、乳腺癌等,PSA也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五)糖链抗原19-9(CA19-9)测定

CA19-9又称为胃肠癌相关抗原(GICA),是一种糖蛋白,正常人唾液腺、前列腺、胰腺、乳腺、胃、胆管、胆囊的上皮细胞存在微量CA19-9。检测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较大的价值。

1.参考值

RIA、CLIA、ELISA:血清3.7万U/L。

2.临床意义

(1)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等血清CA19-9水平明显增高,尤其是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2)胃癌、结肠癌、肝癌等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要点三自身抗体检查

(一)类风湿因子(RF)测定

RF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

1.参考值

乳胶凝集法:阴性,血清稀释度1:10。

2.临床意义

(1)类风湿关节炎

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阳性率80%,且滴度1:。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变化,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2)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多发性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RF也可呈阳性。

(3)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RF也可呈阳性。

(二)抗核抗体(ANA)测定

ANA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无器官和种族特异性。

1.参考值

免疫荧光测定(IFA):阴性;血清滴度1:40。

2.临床意义

(1)ANA阳性

①多见于未经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阳性率可达95%以上,但特异性较差。

②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全身性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等患者的阳性率也较高。

③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等也可呈阳性。

(2)荧光类型

根据细胞核染色后的荧光类型,ANA可分为均质型、边缘型、颗粒型、核仁型4种。

(三)抗Sm抗体、抗SSA抗体测定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ENA)抗体是针对细胞核中可提取性核抗原的自身抗体,包括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酸性核蛋白(Sm)抗体、抗SSA抗体等。对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参考值

免疫印迹试验(IBT):阴性。

2.临床意义

(1)抗Sm抗体阳性

抗Sm抗体为SLE所特有,疾病特异性达99%,但敏感性低。

(2)抗SSA抗体阳性

干燥综合征中阳性率最高,敏感性达96%;在亚急性皮肤性狼疮、新生儿狼疮等疾病中也有很高的阳性率;还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SLE等。

(四)抗双链DNA(dsDNA)抗体测定

抗dsDNA抗体的靶抗原是细胞核中DNA的双股螺旋结构。测定抗dsDNA抗体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1.参考值

间接免疫荧光法:阴性。

2.临床意义

抗dsDNA抗体阳性见于SLE活动期,阳性率达70%~90%,特异性达95%。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肝炎、干燥综合征等也可呈阳性。

尿液检查

要点一一般性状检查

1.尿量

正常成人尿量为~mL/24h。

(1)多尿

尿量2mL/24h。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有浓缩功能障碍的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及精神性多尿等。

(2)少尿或无尿

尿量mL/24h或17mL/h为少尿;尿量mL/24h为无尿。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肾前性少尿:休克、脱水、心功能不全等所致的肾血流量减少。

②肾性少尿: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等。

③肾后性少尿:尿道结石、狭窄、肿瘤等引起的尿道梗阻。

2.颜色

正常新鲜的尿液清澈透明,呈*色或淡*色。

(1)血尿

每升尿液中含血量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为肉眼血尿。血尿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等;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2)血红蛋白尿

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为阳性。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恶性疟疾和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3)胆红素尿

见于肝细胞性*疸和阻塞性*疸。

(4)乳糜尿

见于丝虫病。

(5)脓尿和菌尿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3.气味

正常尿液的气味来自尿中挥发酸的酸性物质,久置后可出现氨味。排出的新鲜尿液即有氨味,提示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糖尿病酮症酸中*时尿呈烂苹果味。有机磷中*时尿带蒜臭味。

4.比重

正常人在普通膳食的情况下,尿比重为1.~1.。

(1)增高

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肾前性少尿等。

(2)减低

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尿崩症等。

要点二化学检查

1.尿蛋白

健康成人经尿排出的蛋白质总量为0~80mg/24h。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mg/24h称为蛋白尿。

(1)生理性蛋白尿

见于剧烈运动、寒冷、精神紧张等,为暂时性,尿中蛋白含量少。

(2)病理性蛋白尿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③混合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④溢出性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严重骨骼肌创伤、急性血管内溶血等。

⑤组织性蛋白尿: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肾脏炎症、中*时排出量增多。

2.尿糖

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定性试验为阴性;定量为0.56~5.0mmo/24h尿。当血糖增高超过肾糖阈值8.89mmol/L或血糖正常而肾糖阈值降低时,则定性检测尿糖呈阳性,称为糖尿。

(1)暂时性糖尿

见于强烈精神刺激、全身麻醉、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等,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应激性糖尿)。

(2)血糖增高性糖尿

糖尿病最常见;还可见于其他使血糖增高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

(3)血糖正常性糖尿

又称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性糖尿等。

3.尿酮体

正常人定性检查尿酮体为阴性。尿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妊娠剧吐、重症不能进食等脂肪分解增强的疾病。

要点三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1.红细胞

(1)参考值

玻片法0~3/HP(高倍视野),定量检查0~5/μL。

(2)临床意义

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HP,称镜下血尿。见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结石、泌尿系肿瘤等。

2.白细胞和脓细胞

(1)参考值

玻片法0~5/HP,定量检查0~10/μL。.

(2)临床意义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或脓细胞5/HP,称镜下脓尿。多为泌尿系统感染,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及肾结核等。

3.上皮细胞

(1)扁平上皮细胞

成年女性尿中多见,临床意义不大。尿中大量出现或片状脱落且伴有白细胞、脓细胞,见于尿道炎。

(2)大圆上皮细胞

偶见于正常人尿内,大量出现见于膀胱炎。

(3)尾形上皮细胞

见于肾盂肾炎、输尿管炎。

(4)小圆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

提示肾小管病变,常见于急性肾炎,成堆出现表示有肾小管坏死,也可见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二)管型

1.透明管型

偶见于健康人;少量出现见于剧烈运动、高热等;明显增多提示肾实质病变,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

2.细胞管型

(1)红细胞管型

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狼疮性肾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等。

(2)白细胞管型

提示肾实质感染性疾病,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3)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炎晚期、肾病综合征等。

3.颗粒管型

(1)粗颗粒管型

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药物*性所致的肾小管损害。

(2)细颗粒管型

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

4.蜡样管型

提示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不良。见于慢性肾炎晚期、慢性肾衰竭、肾淀粉样变性。

5.脂肪管型

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中*性肾病。

6.肾衰竭管型

常出现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提示预后不良;急性肾衰竭多尿早期也可出现。

(三)菌落计数

无菌操作取清洁中段尿,做尿液直接涂片镜检或细菌定量培养是尿液中病原体的主要检测手段。尿细菌定量培养,尿菌落计数≥/mL为尿菌阳性,提示尿路感染;菌落计数/mL为污染(称假阳性);菌落计数在~/mL者不能排除感染,应复查或结合临床判断。

要点四尿沉渣计数

尿沉渣计数,指1小时尿细胞计数。

1.参考值

红细胞:男性3x/h,女性4x/h。

白细胞:男性7x/h,女性14x/h。

2.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增多见于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及急性膀胱炎;红细胞数增多见于急、慢性肾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医诊断学免疫学检查下尿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