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黄仕沛仲景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中
TUhjnbcbe - 2021/8/23 20:43:00
你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777869.html

仲景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中)

——*仕沛教授访谈实录

接上期:仲景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上)

(四)甘草泻心汤小议

甘草泻心汤结构严谨、面面俱到,是一首适应证广泛、临床疗效显著的名方。不能只从辛开苦降药性组合这方面去理解本方,还应当根据仲景辨证用药规律,从多角度去理解。

1.从方证理解此方乃小柴胡汤衍化而来

从条可见:“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本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误下之后有三种趋势。

(1)假如“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此时再予柴胡汤后:“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2)另一种情况是转向“结胸”,这时应是“心下满而硬痛”,那么就用大陷胸汤主之。

(3)第三种情况是转为“痞”“但满而不痛”。是邪热内陷,正气受损。这个时候“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而甘草泻心汤是半夏泻心汤中甘草加一两成四两而成。其证是因“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所以加重甘草以补中和胃。

从此方可见甘草泻心汤是小柴胡汤去柴胡易*连,去生姜易干姜而成。正如柯韵伯指出本方乃:“稍变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阳半里之意。”所以柯氏又说:“不往来寒热,是无半表证,故不用柴胡。痞因寒热之气互结而成,用*连干姜之大寒大热者,为之两解……”

2.从组方结构理解此方乃理中汤衍化而来

这个观点来自于林亿,他在整理按语中写道:“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有一定道理。理中汤是甘草、人参、白术、干姜。治中焦脾胃虚弱,水谷不化,“自利不渴属太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条)。此方:温中散寒,健脾燥湿。而泻心汤兼夹热证故加入*连、*芩。

3.从仲景用药规律看,此方可治狐惑病及多种皮肤病、黏膜病变不足为奇

我以前读《金匮要略》由于思维定式认为甘草泻心汤是治痞的方,何以能治狐惑病?百思不得其解。后从仲景用药规律去思考,方明白个中意趣。

(1)甘草泻心汤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甘草干姜汤

①《*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谓:“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甘草干姜汤是仲景治疗澄澈清冷之涎、沫、便、溺、脓液等排泄物、分泌物、渗出物的主方。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吐涎沫、多涎唾、遗尿、小便数等都是指排泄物、分泌物方面的病证。当然还要有“其人不渴”等为佐证,并且分泌物、排泄物是“澄澈清冷”的属于“肺中冷”“上虚不能制下”者。

仲景有干姜的方如:理中汤、四逆汤、桃花汤、小青龙汤、肾着汤、干姜半夏人参丸等,都是有“吐涎沫”“下利”“下利清谷”“小便自利”等证的。所以有用甘草干姜汤、肾着汤治遗尿、用小青龙汤治过敏性鼻炎鼻流清涕的案例。

甘草泻心汤是以甘草干姜汤为核心,从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衍化过来的。所以甘草泻心汤治狐惑病的关键药物是甘草。此方用甘草四两,除橘皮竹茹汤用甘草五两外,此方可算是仲景用甘草量较大的了。

甘草用于外科溃疡、渗出性疾病在后世医方、医案中都不难见到,如四妙勇安汤里面也有大量的甘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稳定生物膜,减少炎症物质释放,并可以缓解黏膜刺激,保护黏膜,修复黏膜溃疡。个人本方甘草用量常为30克,生用。

干姜主要针对清稀的分泌物、排泄物、渗出物。有迹象表明,干姜可能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一般用6克,渗出清稀较多者量可增加。

②干姜辛温,也含“火郁发之”之意。

(2)甘草泻心汤中*芩、*连是核心组成的另一重要部分

泻心汤以*芩、*连为核心毋庸置疑。甘草泻心汤中的*芩、*连主要是针对:

①消痞

②清热燥湿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疮,*连粉主之”。后世方如*连解*汤实是泻心汤演变。

③除烦

各泻心汤方证虽未直言“烦”,但芩连方如*连阿胶鸡子*汤有*芩、*连治“心中烦,不得卧”;小柴胡汤有*芩治“心烦喜呕”;《金匮要略》千金三*汤有*芩治“烦热心乱”;乌梅丸有*连治“得食而呕又烦者”。就连狐惑病之“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也是烦之一种,故日本人以泻心汤治梦游是有其道理的。

④止利

仲景单用芩连的方主要是针对下利的:如葛根芩连汤(第34条“利遂不止”)又如*芩汤、*芩加半夏生姜汤、白头翁汤、干姜*芩*连人参汤等。

(3)甘草泻心汤中的半夏

①仲景常用半夏以消痞止呕。如小半夏汤、小柴胡汤。

②生半夏对局部黏膜有刺激作用,能去腐生新。《伤寒论》第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苦酒汤即由半夏、苦酒、鸡子壳组成。第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要注意此两方的服法;苦酒汤是“少少含咽之”,半夏散及汤是“少少咽之”。目的是使药物慢慢接触疮面,使腐去而黏膜易于修复。

半夏的修治炮制方法也必须注意。仲景所用半夏均为生半夏而非现在药店中之法半夏、姜半夏等。各方中半夏只言“洗”,把半夏的黏液洗去,便入煎剂。而苦酒汤是“洗”后,“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半夏散及汤则是“洗”后,“上三味,个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此两方都是治咽喉疾患的,其煎煮只是“令三沸”并无久煎,目的是留半夏腐蚀之性。

③半夏有安眠作用。出自《*帝内经》半夏秫米汤。《灵枢·邪客》篇治“目不瞑”:“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至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吴鞠通医案》载有多例不寐,用此方大都取效。半夏治不寐,人多不知亦不信,我尝体验之,每于甘草泻心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夏厚朴汤中重用本品,常常获效,可证吴氏非谬。吴氏常用一至二两,我也常用45~60克,睡前服用效果更好。仲景方中虽未有用半夏直接治不寐者,但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夏厚朴汤等含有半夏的方证都有精神症状,如心烦、惊、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咽中如有炙脔等。这其中与半夏的作用关系很大。狐惑病用本品则更不可减矣。

(4)临床运用甘草泻心汤时常加入的几种药物的说明

①苦参

苦参主要用于清热燥湿解*。《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脉证治》第11条:“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苦参不但外洗的效果好,也可以用来内服。《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7条:“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这里治的是妊娠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难。渗出、瘙痒比较明显,可加苦参燥湿、解*。

②升麻

很多人认为升麻是用来升清的,其实不然。《神农本草经》的记载,升麻有解*的功效,仲景用升麻,如升麻鳖甲汤、麻*升麻汤都是用于解*的。现代的经方大师胡希恕在讲解升麻鳖甲汤时明确指出,升麻是杀菌解*的药。国医大师裘沛然也有用升麻解*的经验,裘老不但用升麻解*,且明显不认同升麻升清。

升麻鳖甲汤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脉证治》的方,治阴阳*。“阳*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阴阳*症状与腺鼠疫发热,淋巴结大,吐血的症状相似,在《章太炎医论》里面就有“鼠疫即阴阳*并治法”的论述。年,省港鼠疫大流行,以易巨荪为首的伤寒“四大金刚”,就是以此方愈人无数的。易巨荪的《集思医案》中便有专门论述,并有医案七则。《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中就有《清代广州鼠疫流行用药经验一文》并载黎庇留医案五则。

《医学衷中参西录》转载了时贤刘蔚楚《遇安斋证治丛录》中的一段医话,应该是指此次疫症流行,当时引发了中医学术界与西医的一段纷争:“前约二十年(即清朝末季)香港鼠疫流行,沿门阖户,死人如麻,香港西医谓中医不识治疫,请港*府禁绝中医,各中医求东华院绅联谒港督华民*务司,请选西绅院绅十人为监督,以病疫者发授中、西医各半,表列成绩,不尚空谈,一考,中医治效超过之,西医不服,三考,平均以百分计,西医得三十余分,中医竟超过六十分,中医赖以保存。”由此可见中医药在治疗20世纪那场鼠疫中的贡献。

当时还没发现鼠疫杆菌,更不知道用链霉素治疗,所以在这次鼠疫的治疗中,升麻鳖甲汤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所以,此后才有了“省港大鼠疫,中医当救星”一语的流行。

③生地*

《伤寒论》中地*总体是用来治虚的。从“药证”看,地*之用在于滋阴养血,从使用指征看,地*用于皮肤干燥枯槁,大便干结,口干舌干,唇干裂,舌瘦苔少,或唇红舌红,脉细数、结代。叶天士有“看舌之后,亦须验齿”,唇舌干燥,牙齿枯槁也是地*的使用指征。

《伤寒论》第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此乃阳明久虚,津液不足,汗源不充,故法多汗反无汗,而皮肤干燥瘙痒。如荨麻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特别是老年性皮肤干燥症,皮肤潮红、脱屑比较明显者,考虑为阳明久虚,津液不足的,可加生地*,最大量用至90克。

仲景10首使用地*的方剂,方中地*用量最大的是防己地*汤,用生地*二斤绞汁,此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本治:“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此方重用生地*,又有桂枝疏风,甘草改善黏膜的炎症渗出,如果是以“阳明久虚”为主的话,大可以直接改用此方治疗。

④石膏

仲景加石膏是用来除烦的,“烦躁而喘”,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石膏并非退大热之药,其实是清热保津,专为烦躁而设之品。《神农本草经》谓石膏微寒,又载石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燥……”,并没有指出石膏可以退大热。再看《神农本草经》对其他药物功用的阐述,如*芩直接谓“主诸热”;葛根“主消渴,身大热”;*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可见石膏并非退大热之药。

仲师用石膏一斤以上的方剂,如:木防己汤,此方出自《金匮要略》痰饮篇:“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方用木防己、桂枝、人参、石膏四味。其中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是仲景方中用石膏最重者,而本方绝非为大热而设的。用石膏半斤的各方,如:麻杏石甘汤、越婢汤,均为“无大热”。如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仁甘草石膏汤。”《金匮要略》水气病:“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用石膏半斤以下的各方,如: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续命汤、风引汤等。大、小青龙加石膏都不是针对“大热”的,皆因烦躁而用之。续命汤更无“热”证,是为了使患者更能耐受温热的药物而已。

故有郁热者,可加石膏清热保津。甚至在皮疹渗出好转,唯余热未清时,可直接改用白虎汤清余热,养阳明。

⑤阿胶

甘草泻心汤加阿胶,主要用于补虚。*连阿胶汤是在芩连同用的基础上加阿胶,方中阿胶用至三两,是仲景阿胶用量最多的方剂(另外一首用至三两的是*土汤)。还另加了血肉有情之品鸡子*二枚,这在仲景诸方中也是少有的,可见此方滋阴养血之力。此方用*连四两,也是仲景诸方中用*连最多的,并加*芩二两,可见此方清热之力亦甚强。

甘草泻心汤加阿胶也就是取*连阿胶汤之意,久病不愈者也可直接改用*连阿胶汤。

⑥附子

第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可见当须固阳时,泻心汤可加附子。《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中又有“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可见仲景在解*排脓诸方中加入附子亦是早有先例的。故口腔溃疡,湿疹之类的疾病,在阳虚明显时,也可加附子。如前面讲的那个梁姓女子,每逢月经期口腔溃疡加重,而且月经常量多,淋漓不尽,一派阳气不足之象,故在甘草泻心汤的基础上加附子,疗效显著。

⑦麻*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各半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

风邪在表,不能发泄,比较常见,曹颖甫多用麻*汤、麻*加术汤。刘渡舟则多用麻*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疹,此证是因风邪所致,故与甘草泻心汤证比较,瘙痒更为明显、渗出红肿较轻,且此方对过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疗效更佳。如果是重症,可用甘草泻心汤加麻*以加强药力。

-END-

有用就扩散

有用就点在看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

作者/*仕沛,何莉娜。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喜欢*仕沛前辈的书,欢迎购买正版图书多多支持

I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仕沛仲景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