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院再闯A股,医院集
TUhjnbcbe - 2021/8/5 17:49:00
已医院,为何还执着于A股?创始人管伟立直言,这是为了还精神病人以尊严,为精神病人去掉“疯子”的污名。

医院(全称“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院”)而言,A股上市,像一座必须跨过的桥梁。

在上一次冲击A股失利3年后,他们重又踏上“征途”。

根据医院6月24日发布的内幕消息公告,公司已经聘请保荐机构进行辅导,并根据保荐机构的建议进行业务调整。

事实上,这家由精神科医生管伟立创立,始建于年医院,此前在二级市场已有一席之地——经过近20年快速发展扩张,医院于年11月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成为国医院上市公司。“精神病概念第一股”,是它身上最醒目的标签。

年12月,医院曾申请A股上市,经过漫长的审核,年1月23日证监会发布公告显示,其首发未获通过。

与此次冲击A股失利相伴随的,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医院曾在其港股上市招股书中称,“中国现时有1.8亿人患有精神疾病。”按照14亿人口计算,相当于每8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患有精神疾病。这个数据引爆了舆论,相关调侃段子一度充斥于社交网络。

大众总是容易记住一个事件最有戏剧性的部分。近些年围绕康宁的舆论,也总是离不开A股IPO失利和“1.8亿人患精神病”的话柄。

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自从年爱尔眼科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之后,迄今十余年里,医院在A股成功独立上市。

医院绝非易事,人才需求大、病人管理难的医院更难。

然而,抛开资本市场逻辑和大众舆论的浮光掠影,站在医疗行业的角度打量医院,你会发现它不仅是中国规模医院集团,还是国内率先打破“铁门铁窗”传统印象,倡导“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有尊严的服务”,医院医院。

△医院内的咖啡厅(受访者供图,下同)

医院向来面临的是双面战场。A面,一只手需要伸向资本和金融的棋局;B面,一医院绝对控制的医疗市场,获得行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

孰难孰易,冷暖自知。一不小心,腹背受敌。

对康宁而言,即使A面遇挫,B面的成绩却在节节攀升——收医院中名列前茅;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三级医院;通过评审正式成为医院……

在数百医院里,康宁一路高歌,医院共同跻身于精神病学科的行业第一梯队。

“康宁要在A股上市,初衷是为了还精神病人以尊严,为精神病人去掉疯子的污名。”创始人管伟立曾直言。

△医院创始人、董事长管伟立

如今与3年前有所不同的是,A股IPO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企业上市的门槛更低了。

据安永会计事务所近日发布的报告,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预计共有家公司首发上市,共融资亿元,IPO数量和融资额同比(与上年同期相较)分别增长%和52%。

执着于冲刺A股的医院,现在准备好了吗?较之上一次申请上市,现在的康宁有了哪些变化?医院相比,康宁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带着这些问题,八点健闻时隔两年再度前往医院集团走访,并与医院创始人、董事长管伟立,以及康宁多位负责人和医生进行了交谈。

业务布局重构,医院营收4年翻倍

根据年度财报,医院医院运营收入9.78亿元,与年相比,规模翻了一番。

截至年末,医院旗下医疗机构数量达到24家(包括1家医院),运营床位数增至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淨利润万元,较年增长22.2%。

同行说管伟立,“那个小个子的温州人,反应很快。”

最近4年,二级市场的资本一下涌进来,无论规模扩张还是业务调整,曾经做不了的事管伟立按预想都做了。试错之后,管伟立迎来了创立康宁以来的“清醒时分”。

简单概括4年的变化——不在地域扩张上硬碰硬,从北方和大城市“识趣”回缩,深耕江浙区域;不在医院硬碰硬,在总部医院的补充。

在地域布局上,年是分水岭。

年之前,康宁的主要策略是扩张,触角迅速伸到了浙江省外,进入北京、陕西、山东、河北等多个地区。

“那时并购比较多,医院并购火热,投资也热。年港股上市后,有了钱,当时希望通过并购和托管尽快把体量做大。”医院董事会秘书王健介绍。

年之后,医院的经营环境骤变。投资不火了,“甚至有些公司开始甩卖医院”。市场的降温,折射在康宁身上,医院经营状况的不乐观。

康宁调转方向,地域策略改为“省外收缩、省内深耕”。“年起,浙江省外的布局在收缩,不再在市场上大幅扩张。浙江省内还是继续在建,省外经营不好的,陆续都处理掉了。”王健说。

业务板块的新开局,则是在上市港股后的第二年。

此前,康宁的业务以重症精神病为主。年港股上市后,康宁在另外两个板块开始布局。

一个板块聚焦轻症。焦虑、抑郁、失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业务在年开始迅速发展。

△医院儿童青少年日间发展中心

另一个板块聚焦老年精神科。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康宁发现老年群体的抑郁、记忆障碍、阿尔茨海默症在临床多发,于是在年创办医院——医院,年又收医院。此后康宁动作不断,以老年精神科为特色的老年医疗业务板块,医院陆续布局。

医院的扩张势头,不管会不会影响到精神专科领域,康宁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如果将来国家对精神病这块供给量增大了,一些比较重症的患者就让医院去服务,我们还是优先考虑服务轻症或是老年患者,进行差异化的发展。”王健说。

老年业务的市场需求,远远超过了管伟立的预估。

短短几年间,医院的老年业务板块,床位数很快增加到了张,床位使用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从年开始营业,现在老年业务板医院全部营收的近25%。”

之前申请A股上市时,被发审委质疑的托管业务问题,在这几年也得到了调整。有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终止了托管合作,有些则改制为有营利性质的有限公司。

而据医院官方披露,其下属温州国大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及配套物业管理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开发等业务),也于近日订立协议转让给管伟立。剥离涉房业务,同样是为A股上市做准备。

回归A股的“执念”:不仅仅为了融资

港股上市照样能融资,康宁为何还执着于A股?

管伟立坦率地说了三个目的:一为打破对精神疾病污名化的偏见;二是为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医院长远发展争取资本市场更多的支持。

年,作为精神科医生的管伟立从医院出来,创办康宁的重要原因就是,“重症精神病患者被当作疯子一样对待,关在铁门铁窗里;医院是又脏又臭的疯人院。”

管伟立不理解,凭什么都是医生,自己照顾的患者就要活成这样?精神病人凭什么就没有尊严?

反抗污名化,是管伟立从医院集团创立者,一路放不下的执念。这个执念伴随着康宁建诊所、盖院区、医院,再去港股上市。

堪比星级酒店的前台和接待区,同样宽敞明亮的住院区,和人们想象中的医院截然不同。(详见八点健闻往期报道《我在这家精神病院的重症病区住了一晚,体验和想象截然不同》)

“医院就是舒适的,我们的患者应该得到有尊严的照顾。”这可以说是管伟立赋予康宁的“核心价值观”。

△医院病房

在员工看来,管伟立在近乎偏执地做着给精神病人“去污名化”的事——“医院总在装修,人们笑管院长,医院赚了点钱都花在装修病房上了。”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唐伟告诉八点健闻。

王健道出了管伟立的良苦用心:他一直希望通过一些渠道发声,让大众明白,精神疾病其实是和其他疾病一样,像感冒一样。“希望大家有更客观的认识,这对民众的精神心理健康会有很大的帮助。”

管伟立希望通过回归A股,把影响力做得更大一些。

在港股上市,康宁一样能融资,“但买港股的人太少了,能影响到的人不多。如果有机会在中国内地上市的话,可能至少大家会更多地去谈论这个东西,而且可能因为买了康宁股票,会想更多地了解公司,或者更多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再闯A股,医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