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薪阶层的男性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会把他们看成二等公民,远离他们,排斥他们。我们不会对他们好。”
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恐惧也较为普遍。
一位来自农村的中等收入男子这样描述:“路上有个疯女人,名叫……甚至警察都害怕她,她敢朝警察扔石块,样子非常非常可怕。”
此外,即使有些人抱有更友好的态度,他们仍深怀恐惧。
有人说:“即使你有同情心,你也会感到害怕。”
简而言之,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污名化、刻板化、标签化等歧视行为并非局限于工业化国家。尽管我们非常希望情况不是这样,但偏见还是普遍存在。这也说明了开展反污名化运动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们以为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精神障碍其实只是一种脑部疾病,以此来解决有关歧视的问题。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情况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善。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精神障碍有着神经生物学上的成因,但这种认识上的提高并没有使偏见变少。在年的一项研究中,佩斯科索利多和他的同事在某个社区进行调研,请社区的居民阅读了一些描述精神障碍症状的短文,有些人读了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短文,另一些人则读了关于临床抑郁症或酒精依赖的人的短文。
重要的是,这些短文中并没有使用诊断标签,只是提供了普通的描述性内容。尽管如此,这些参与者中的大多数都表示了不愿与文中所述的人一起工作,甚至也不想和他们来往,更不愿意和他们有任何形式的婚姻关系,患者的被拒程度竟然与10年之前毫无二致。
然而,就在这10年之间,有更多的人接受了神经生物学对精神障碍成因的解释。
因此,这项研究表明,虽然人们知道了精神障碍是由脑部疾病引发的,但他们的偏见却并不会因此有所减少。对所有希望通过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来消除污名化的人士而言,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与被污名化的群体有更多接触似乎会降低污名化的程度。然而,这种接触对普通人而言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仅仅想象与一个有精神障碍的人互动,就可能导致痛苦和不愉快的身体反应。在年的一项研究中,格雷夫斯和他的同事招募了一些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格雷夫斯把受试者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想象与某个特定的人互动,这个人的形象会出现在幻灯片上。
当幻灯片开始展示时,每组受试者都会得到一份此人的小传脚本。在有的脚本中,目标人物被描写成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且还专门说明他“现在已经好多了”,其他的脚本则并没有提及任何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障碍。
参与这项研究的学生表示,当他们想象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交流时,相对于与普通人,他们的压力更大,眉毛位置的肌肉也会更加紧张。心率变化也表明,他们在想象与患者互动时要比想象与普通人互动更加不悦。
最终的实验结果显示,多数情况下,对患者抱有的偏见程度越高,对幻灯片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就越强烈。
这些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可能会倾向于避开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因为在多数人的想象中,与精神障碍患者的接触会产生心理及生理上不愉快的体验。心理咨询课程推荐?扫码试听/报名??扫码试听/报名??扫码试听/报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