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越痒越抓,越抓越痒当心是生了这些病
TUhjnbcbe - 2021/7/12 23:45:00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一起来认识不同类型的慢性瘙痒。慢性瘙痒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其实瘙痒不仅涉及皮肤疾病,也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相关,给临床处理带来较大挑战。总是越痒越抓、越抓越痒,到底是什么情况?一起来认识不同类型的慢性瘙痒。

痒痒痒,到底咋回事?

由于瘙痒发生情况受地域、种族、年龄、职业、疾病等影响,各个国家或地区报道的数据高低不一。成人中慢性瘙痒发生率达到10%以上,老年人中则高60%。在疾病状态下,慢性瘙痒发生率差别较大,如几乎所有特应性皮炎和荨麻疹患者均会发生瘙痒,银屑病患者发生率约为8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为80%~%,瘙痒甚至成为这些疾病早期唯一表现。许多系统性疾病可发生瘙痒。常见的疾病有:①原发或继发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如慢性肾衰、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②血液系统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缺铁性贫血等;③消化系统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④系统性感染:如HIV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特别是蠕虫病)等;⑤神经系统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颅内肿瘤、感觉异常性背痛、臂桡侧瘙痒、带状疱疹后瘙痒等;⑥精神障碍性或身心疾病:如抑郁、幻觉、强迫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药物同样可引起瘙痒,可能诱发瘙痒的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生素、抗抑郁药、降糖药、抗惊厥药、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免疫抑制剂、降脂药、精神类药物、镇静剂、降尿酸药、抗肿瘤靶向药物等。此外,8%~15%的瘙痒患者原因不能明确,属于原因不明的瘙痒。

瘙痒的推荐分类

瘙痒或痒是一种激发欲望去搔抓的感觉。通常将持续超过6周的瘙痒定义为慢性瘙痒。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能明确原因的瘙痒就不再使用瘙痒作为诊断名称,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无法明确原因,称为原因不明的瘙痒。依据瘙痒的起源、发病机制和皮损表现,可对瘙痒进行多种方式的分类。推荐将瘙痒分为:①皮肤源性瘙痒:由皮肤病特别是炎症性皮肤病引起的瘙痒;②系统性瘙痒:由系统疾病如肝肾疾病、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瘙痒;③神经源性瘙痒: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病变引起的瘙痒;④精神障碍性瘙痒:由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瘙痒;⑤混合性瘙痒:即存在上述2种或2种以上类型的瘙痒;⑥其他类型瘙痒:即无法归为上述类型的瘙痒。

六类瘙痒的特征表现

瘙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疾病或原因引发的瘙痒有各自的特征。1.皮肤源性瘙痒:多种皮肤病常伴瘙痒,特别是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炎症性皮肤病。通常有以下特征:①有原发皮损;②瘙痒部位与皮损部位常一致;③瘙痒程度与病情轻重和疾病状态有关,活动期常较严重,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减轻或消失;④不同皮肤病表现的瘙痒有各自特征。2.系统性瘙痒:即系统性疾病伴发瘙痒。有以下特点:①缺乏原发皮损,或继发痒疹或慢性单纯性苔藓;②可发生于疾病任何阶段,甚至成为疾病早期诊断的唯一线索;③不同疾病瘙痒的发生机制和诱因复杂且差异较大,但临床表现多缺乏特征性;④瘙痒发生率及程度与原发病轻重多不呈平行关系;⑤瘙痒通常顽固,常规处理难以奏效,积极治疗原发病可减轻瘙痒,但也可能无效。3.神经源性瘙痒:其特征为①多为局限性;②间断性发作;③常伴有感觉异常或感觉减退;④可与病理学疼痛合并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瘙痒显著多于中枢神经病变。4.精神障碍性瘙痒:其特征为①瘙痒程度与情绪状态相平行;②缺乏原发皮损,但可以见到神经官能症性表皮剥脱等继发损害;③通常睡眠不间断;④外用药物疗效较差。5.药物源性瘙痒:主要指由药物诱发的无原发性皮肤或黏膜损害的瘙痒,不包括药疹伴发的瘙痒。临床上也可观察到因搔抓产生的表皮剥脱、鳞屑、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损。几乎任何药物都可能导致瘙痒。依据用药史与瘙痒发生的关系,停药后症状消失,再次给予疑似药物仍出现瘙痒,并排除疾病本身的因素,可考虑为药物源性瘙痒。6.特殊人群的瘙痒:(1)老年性瘙痒:指原因不明、缺乏原发皮疹、发生于老年人的瘙痒,其发生与皮肤屏障功能衰退关系密切,但神经老化和免疫失衡在发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半数以上患者发生在腿部,其次是背部、头皮和手臂等,通常呈对称性。绝大部分患者每天发作,以晚上为甚。老年性瘙痒患者需要排除合并症及药物因素。(2)孕妇瘙痒:妊娠期因体内新陈代谢、免疫、内分泌改变,具有一些特有的皮肤病,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痒疹、妊娠多形疹、妊娠类天疱疮,这些疾病均伴有瘙痒。孕妇瘙痒也可发生在孕前已存在的皮肤病加重的情况下。(3)儿童瘙痒:主要见于特应性皮炎,但也可见于遗传性疾病如胆道闭锁、家族性高胆红素综合征、多囊肾等。儿童发生药物源性瘙痒概率较小,可能与用药种类较少有关。小结:瘙痒特别是慢性瘙痒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应加强患者教育,努力寻找并去除瘙痒的原因或诱因,做好规范的基础治疗,依据不同年龄、瘙痒程度及合并症等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参考资料: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变态反应性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瘙痒管理指南(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51(7):-.DOI:10./cma.j.issn.-..07..

[2]郝飞.中国《慢性瘙痒管理指南(版)》解读[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33(23):24.DOI:10./j.issn.0-..23..

[3]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特应性皮炎瘙痒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54(5):-.doi:10./cjd.20256.

本文首发:医学界皮肤频道

本文作者:马可

责任编辑:穆弦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越痒越抓,越抓越痒当心是生了这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