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涟源教育原野上的拓荒者下一位
TUhjnbcbe - 2021/7/8 13:12:00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322/4595383.html
涟源教育原野上的拓荒者(下)——一位支教教师眼中的涟源市三一学校*企联合办学实验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纪实暨首任校长兼*委书记、涟源一中校友李乐同志写真

文/习文

图/习文、建*等

年年初至年上半年,经过涟源一中时任校长曾跃民及学校行*、涟源市教育局时任局长刘建康及局*组、涟源市时任分管教育副市长梁育清、三一集团副总裁毛中吾等*、企领导层层审查、把关、同意,我主动请缨前往涟源市*企联合办学示范基地——地处边远山区龙山脚下的涟源市三一学校支教。

因按照当初(年)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先生首批捐资万元、后续连续10年每年捐资多万元支持涟源市*府创办涟源市三一学校时所签《*企联合办学框架协议》有关规定,该校可从校外引进懂教育教学业务、有教研教改专长的专家型教师支教,以协助从全市选聘的新任领导班子,全面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和*企联合办学模式实验,而当时已有23年教龄的我,经过多年对于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国策的研究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且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得到过国家级、省级相关科研部门高度认可的小小成果,故当我主动找到该校首任校长兼*委书记李乐,向他递交了我的个人简历及相关支撑性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并附上我根据媒体曝光的三一集团与涟源市*府有关“*企联合办学”方面的核心思想与具体举措而有针对性地策划的“三大重点课题”研究方案,请他提请涟源市有关把关领导及三一集团分管该块工作的毛中吾副总裁对我进行审查、考察。

从年年初,到年年初,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审查、考察,含上述“三大重点课题”经过我的全程努力均已于年年底、年年初分别立项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重点课题、省级规划课题,我支教涟源市*企联合办学示范基地——涟源市三一学校——的心愿终于如愿以偿。

这“三大重点课题”分别是:《*企联合创新农村中小学办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年获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颁全国一等奖)、《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中小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证研究》(年获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颁全国二等奖)、《*企联合框架下农村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年获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颁优秀等级〈省一等奖〉),涟源市三一学校也因此获得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哦,有点跑题了。下面言归正传。

在此期间,我得以以“校长助理”“教研专家”“语文教师”三重身份,日日亲见并亲身参与新兴的涟源市三一学校开展*企联合办学办学实验、全面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全方位的学校工作。在此期间,我切身感受到,一个学校“一把手”的德(道德素养)、才(教学才干)、思(教育理念)、品(品格意志),对于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与传扬,对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教改工作的推动与可持续性发展,是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影响力的。

中国人向来崇尚“上行下效”的行事逻辑。于是,对于身处“上位”——领导岗位——的人来说,“其身正”,则“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则“上梁不正下梁歪”。

因此,身处全国上下大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当今之世,为了让更多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增强对于“社会需要正能量”、“我们身边处处存在正能量”、“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也具有足够强大的正能量”等正念的坚定信念,尽管在涟源一中*委书记岗位上任职不到两年的李乐同志,现已由上级领导根据工作需要而调离了涟源教育系统,而开赴新的也许更重要的岗位上去履行新的职业使命去了,但他曾经连续七年在涟源市前所未有的“*企联合办学”实验的教育原野上筚路蓝缕、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所留下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觉得,作为当时的重要见证人与记录人之一,很有必要让它们重见天日,以缅往昔,以勖将来。

(备注:李乐系涟源一中高班校友。)

三一学校参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部分)

申报人单位:

湖南省涟源市三一学校

联系方式:

(李乐校长)

年6月30日

01.对于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草案)》的意见(意见请见蓝色字体内容)

意见提交人: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

支教涟源市三一学校教师梁习文

一、阳光入学。各地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实行信息公开,县区教育行*部门要利用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和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积极推行统一的网上报名招生。

意见:(1)在城、乡教育资源仍然极其不均的现阶段,家庭条件较好的农村孩子想方设法地想要就读城区办学条件及师资都比农村学校要优越百倍、千倍的好学校,从而导致城区“大班额”现象越来越严重,于是,城区办学规模以所谓“化解大班额”的名义越扩越大,以致城、乡教育投入所占财*可投入比例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教育资源越来越不均,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座位空置率越来越高,“就近入学”越来越显得名存实亡,而背井离乡前往城区学校“舍近求远入学”的人越来越多,这大概就是近几年城区学校名目繁多的“入学招生考试”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因此,若不能从根本上真正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并尽量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两方面同时向农村学校进行*策倾斜,是不可能通过这一纸“禁令”来禁绝人们“趋利避害”之本性的。因此,像这样的“规定”,是有违人性的;宜另觅良方,对症下药。(2)在不少农村学校,电脑及网络的使用尚未普及,又何以顺利“推行统一的网上报名招生”呢?显然,这一条“规定”也不是很切合广大农村学校的实情,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均衡编班。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协委员等参加,接受各方监督。

意见:按成绩分等级编班的根本原因是主管部门对于学校教育质量好坏评价的主要标准或唯一标准仍然是应试教育升学率排名和优秀率排名;如果主管部门的评价标准不做根本改革,而试图借此“禁令”来达到“均衡编班”,就等于要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历史规律改写成“上梁不正下梁正”一样,谈何容易呢?至于一个非常正常而简单的编班工作,居然要“邀请”那么多校外社会名流来干预学校内*,这既是对校长负责制的严重损害,又是人为地将教育“妖魔化”、以致“病急乱投医”的无聊之举,难免会被中外有识之士所耻笑。其实,如果一所学校的编班工作都做不好,那么肯定是校长不懂教育,或者老师不懂教育,根本解决之道应该是换校长,或换老师,或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杜绝不懂教育的人“混进”教师队伍来瞎搞胡搞。

三、“零起点”教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意见:此条严重践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完全扼杀了实施“英才教育”的机会。

四、不留作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

意见:此条甚好;但如何结合城、乡实情落到实处,还需配套操作细则。

五、规范考试。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意见:此条出发点也甚好;但关键在于须先改革主管部门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主管部门“偏爱”统考的“恶习”,学校才好遵照执行。

六、等级评价。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意见:此条颇具建设性;但关键同样在于主管部门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的改革和对于国家新颁课程标准的落实,同时,还需配套分级评价的“标准化”操作细则才便于操作。

七、一科一辅。教辅材料购买遵循“一科一辅”和家长自愿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

意见:“一科一辅”的容量空间其实是不可控的,“家长自愿”也是句空话;导致教辅资料满天飞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利益驱动,而“市场”的存在,全都要拜由主管部门主导的考试升学制度所赐,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为学生减负,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现行考试升学制度,套用一句公益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没有唯分数挂帅的考试升学制度,就没有教辅资料的狂轰滥炸”。

八、严禁违规补课。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

意见:问题的关键是,(1)孩子们特别是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们,寒、暑假离开学校以后,究竟该怎样过好每一天?其现实条件许可吗?(2)校外文化补习机构鱼龙混杂,难道就可以合理合法地举办寒、暑假及双休日、节假日补习班吗?

九、每天锻炼1小时。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意见:如果没有做到,是否就将校长或有关主管领导就地免职或降职?否则,又如何“确保”呢?

十、强化督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县区教育行*部门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

意见:如果前面九条能让我们的小学教育返归育人正道,那么,此条自然就顺理成章了;否则,新的“形式主义”又会因此泛滥成灾。

02.美国学校教育现状一瞥

——市师训中心特级教师王丽艳

应三一学校李乐校长邀请

讲述“美国之行”

本网讯(通讯员梁习文)9月2日晚上7:00——9:30,三一学校年下学期新一轮校本研修专题讲座在多媒体会议室正式拉开序幕,首开讲座的专家是应李乐校长特邀专程前来的涟源市师训中心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王丽艳老师,主题是“我的美国之行”。

王老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一)关于阅读;(二)关于诚信;(三)关于课堂;(四)关于中美中小学教育优劣比较。由于王老师此次讲座的每一个内容,都是根据她今年暑假期间前往美国看望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硕士学位深造的女儿期间亲身经历的见闻有感而发,故有幸聆听到她的这个讲座的三一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无不感同身受,感慨良多,受益良多。

譬如关于阅读,酷爱阅读的美国人,长期以来,从小到大,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从贩夫走卒到议员总统,处处可见便于阅读的场所,处处可见乐于阅读的身影,处处可见鼓励阅读的颁奖活动,特别是从小学到高中,学校普遍实行分层次阅读奖励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层次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速度、阅读量的高效提升;这与越来越不爱阅读的当代中国人构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不由自主地顿生对于愈改愈烈的应试教育之风的反感。

譬如诚信,王老师女儿的一位同修硕士学位的中国籍留学同学,在参加其最后一场决定其是否能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的重要毕业考试时,抱着侥幸心理将一个很难记住的计算公式写在考场的座位上试图舞弊,被一般情况下不会去考场监考的导师碰巧发现,结果,该同学花费巨资、花费数年时间、花费巨大努力所取得的各科全部学分全部清零,只能无奈回国……

再譬如课堂,美国中小学校的课堂组织形式尽管比较松散自由,但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视与引导,可以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例如,同样是学习“什么是质数”,老师并不先讲概念,也不让学生根据对于概念的理解去做有关判断性练习,而是将学生带到一堆小正方体学具前,让学生各自去拿数量不等的学具,去玩堆矩形积木的游戏,看自己所拿的学具究竟能有多少种堆法,然后将每个人所拿学具的数量和其所堆成的矩形的堆法数做一个统计,让学生从其中自主地去发现隐含在这些数字之间的奥秘与规律……这个例子,让正处在中国第三次课改热潮中的人们真真切切地感悟到:课改真正要改的远远不只是课堂的形式,而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

至于中美中小学教育优劣比较,王老师讲得很谦虚,她说,像她这样一个身处中国基础教育基层的普通老师,本来是没有资格来奢谈这个“宏大”话题的,但因为与三一学校的全体同仁早就是老朋友了,加之三一学校正在全方位打造教育教学教改新品质,就不揣冒昧,姑妄言之,也敬请三一学校全体同仁姑妄听之。

其实,关于这个话题,王老师是最有发言资格的,一者她是从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线讲台上经过20多年努力进取、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特级教师,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是深有体会和深有研究的;二者由她一手培养出来的她的优秀的女儿已在美国名校圆满完成学士学位深造且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她因此先后多次前往美国探望女儿并就美国中小学教育状况进行非正式学术访问,对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掌握了不少“第一手材料”,如果连她都没有资格来比较中美中小学教育的优劣,那么还有谁能有这个资格呢?

王老师认为,中国中小学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很扎实,应试能力很强,非常注重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学习非常刻苦,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自学习惯、读书习惯普遍较弱;而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学生质疑能力、动手能力、自学习惯、阅读习惯都很强,不注重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注重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态度则远远不如中国学生刻苦努力。换句话说,中国中小学教育看重的是学生的眼前利益如升学考试等,而美国中小学教育看重的是学生的长远利益即终身发展所需的学习能力。至于孰优孰劣,王老师非常肯定地说,中国中小学教育的综合质量肯定比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综合质量强许多,但一到大学这个阶段,中国大学的综合质量就只能对于美国大学的综合质量望洋兴叹了,恐怕再过三十年,也很难赶上别人。

听了王老师这次来之不易的讲座,三一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纷纷表示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将全方位打造教育教学改革新品质的教改实践活动进行到底,为国家实现“打造人力资源强国”的宏远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03.旧文重读:

走出“封闭”课堂

走向“开放”世界

(推荐)

摘要:

优秀影视作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生动丰富的现实情景和行之有效的现实途径:能丰富课堂内容,引发学生对现实世界多层面、多角度的认识与思考;让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施与者角色。转换为新的课堂模式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有效促进广大师生教育观念的转变。

作者:

梁习文

作者单位:

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

期刊:

教育信息技术

年,卷(期):

,?(7)

关键词:

优秀影视课堂模式开放

在线出版日期:

年10月30日

正文: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常规教学领域存在着“学非所用,学而不用,学而不活”的沉闷局面。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各界有识之士日益认识到这种沉闷局面的严重弊害,他们接连不断地大声疾呼“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和考试的封闭”、“要为学生减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等等;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改革方案也明文规定新课程标准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我们的中小学学生仍未因此走出“封闭”的沉闷课堂,走向“开放”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这还是由于主导我国中小学教育方向的“考试指挥棒”的习惯势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况且,教育部虽然已将落实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具体任务“下放”给了各个地方的教育行*机关和学校自主去解决,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新的教学媒介作为沟通中小学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又怎能落到实处?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这似乎已成为我国倡导已久的素质教育和正在大力推行的新课程改革难以有根本性突破的“瓶颈”。此“瓶颈”一日不破,我们的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仍然只能终日隔离,而面对与现实世界终日隔离的学校教育环境,我们的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又从何而来呢?

然而,一旦我们将优秀影视作为一种常用教学媒介纳入中小学常规教学体系,上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瓶颈”就会被一冲而破。

一、以优秀影视为媒可实现课堂模式的根本转型,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生动而丰富的现实情景和行之有效的现实途径。

我国一直以来无论城乡,无论中学小学,一概以“考试指挥棒”为“棒”,把教师和学生几乎完全“囚禁”在由“教学大纲(含考试大纲)+文本教材——教师——学生——考试”构建的四位一体的全封闭式课堂模式中,让其没有时间、空间和具体有效的途径(譬如恰当的教学媒介),走向“开放”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而将优秀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常用教学媒介纳入中小学常规教学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课堂模式,即由全封闭式的课堂模式,变成全开放式的课堂模式——“影视课+行动课”课堂模式,简称“影视行动课”。

所谓“影视行动课”,就是由教师或学生选取切合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影视作品或其相关片段取代单纯的文本教材进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观赏优秀影视作品或其相关片段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其课堂类型包括“社会性影视行动课”、“实验性影视行动课”、“劳动性影视行动课”、“欣赏性影视行动课”、“旅游性影视行动课”、“训练性影视行动课”等。

这种课堂模式的开放性是显而易见的:从课堂时间看,它不囿于传统的45分钟;从课堂空间看,它不囿于班级、年级、学校、城乡甚至国别;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看,它不囿于文本教材和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及道德修养水平;从学习效果和学习水平看,它不囿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从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看,它不囿于考试大纲和考试试题。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在学生所受学校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之间,因为优秀影视作品的介入,两者顿时被生动地沟通了起来,并且被艺术化地沟通了起来,从而为学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现实情景和行之有效的现实途径。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有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由观看美国优秀电影《春风化雨》

引发的一场“学习的革命”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时代到桃李满天的中年时期,我经常看电影,也非常喜欢看电影,也曾无数次被各种中外优秀电影感动、感染、启迪。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将优秀电影作为教材直接引进课堂,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传统的课堂模式,悄悄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然而,当我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把我从外地一所省级示范性学校读完高一的外孙女转到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电影课实验班读高二后,仅仅一年时间,我就从发生在她身上的种种变化里,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优秀电影对于改善传统的课堂模式和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神奇力量。

(此处省略字)

世界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裴斯泰洛奇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著名哲学家培根等都曾不谋而合地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杜威和中国现代教育实践家陶行之等更是主张“在做中学”。但是,他们的理论都没有找到最合适的现实途径来得以长久地推行,因为,教育虽然一旦离开了现实世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它毕竟不等同于现实世界,它所需要的是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巧妙地“搬进”课堂,让学生的心智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得到切实而无人为限制的全面发展,即它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开放式的“课堂”而不是完全开放的“现实”本身。那么,综观历史,横看全球,除了影视作品这门源自现实世界且充满人类集体智慧的艺术能长久地为教育提供完全开放式的课堂外,还有什么可以取而代之?

山东省青州市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任志伟同学在观赏完优秀电影《我不愿长大》后深有感触地写道:

“我看完这部电影,心想:*和国家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已下令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可仍有不少父母望子*心切,过多地给孩子增加负担……平时一放学,我就被关在家里写家庭作业……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机器人’,完全失去了自由……今天这部影片给了我勇气,我要读这篇观后感给爸爸妈妈听,我要买这盘录像带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听听我的心声,让他们知道巴甫利克为什么离家后不愿意再回去。同时,我也要忠告天下所有的父母一句:请还给孩子属于他自己的一片自由天地吧!”

仅仅只需观赏一部优秀电影,就能激发天天“被关在家里写家庭作业”、“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机器人’,完全失去了自由”的少年儿童对于“自由”的觉悟、思考、呐喊和自觉追求,这简直是一个教育奇迹。

该校小学三(二)班的徐琛同学在观赏完优秀电影《小不点先生》后,用他那稚嫩的文字,同样“深有感触”地写道:

“中国怎么不拍几部比这部更有意思的影片呢?也许中国拍的影片会让我们捧腹大笑,可是我们为什么从来没有看过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多看些有趣的中国儿童片,让我们受到教育,对我国历史等方面更加了解,对我国电影产生更大的兴趣,对祖国更加热爱。”

同样只需观赏一部优秀电影,就能激发少年儿童对于中外电影的“差距”的探究意识、对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的无比

1
查看完整版本: 涟源教育原野上的拓荒者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