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是指通过流行病学研究识别出来的血糖水平偏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该人群无论发生糖尿病还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均较血糖正常人显著增加。
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DiabetesSociety,CDS)在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则沿用了年WHO对糖代谢状态分类的标准,即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和葡萄糖耐量受损(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IFG是指6.1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且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IGT是指空腹血糖7.0mmol/L,且7.8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
表1WHO糖代谢状态分类
糖尿病前期干预
大庆研究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一级预防研究,也是随访时间最长的糖尿病研究队列之一。大庆研究显示,在糖耐量受损人群中,与对照组相比,生活方式干预6年可使糖尿病风险降低46%。随访14年后,干预组的糖尿病风险仍可下降43%,严重视网膜病变(失明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风险下降47%,提示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可在干预研究期间预防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而且还具有远期的后续效应。此外,23年随访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生活方式干预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达2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达39%。上述结果提示,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糖尿病前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标志或分水岭,如出现则标志着将来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以及肿瘤和痴呆等的风险性增高。已有充分证据证明,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因此,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糖尿病前期干预方法糖尿病前期干预措施:1.怎样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医学营养干预?(1)目标:通过营养治疗达到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包括控制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具体目标为: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kCal(1kCal=4.kJ);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2)制订饮食计划:本共识建议合理平衡膳食,能量摄入应符合体重管理目标。每日所需热量中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根据简单可执行的膳食估算法(见表3、表4)控制热量摄入,平衡营养,均匀分配每日饮食。体重正常者:按照饮食估算食谱一日至少三餐,使主食及蛋白质等较均匀的分布在三餐中,并定时定量,一般按1/5、2/5、2/5分配或1/3、1/3、1/3分配。肥胖者:主食、副食摄入量减少10%以上,同时加强体育锻炼。表3每日主食摄取量估算表人群摄取量休息者4~5两轻体力劳动者5~6两中体力劳动者6~8两重体力劳动者8两以上表4每日副食摄取量估算表种类摄取量新鲜蔬菜g以上牛奶牛奶mL鸡蛋1个瘦肉2两豆制品1~2两烹调油2~3汤匙盐6g(3)饮食注意事项:烹饪时尽量采用植物油,保证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应计入每日摄入总热量。限盐限酒: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控制血压,每日限盐6g;不建议饮酒,或必须饮酒时计入总热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kCal的热量。(4)有经济条件或健康需求者可选择健康管理机构、俱乐部、小组管理,或家庭互助等多种形式提高生活方式干预效果。2.怎样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运动干预?(1)目标: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中等强度至剧烈强度的体力运动至少保持在min/周。(2)干预措施:有氧训练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葡萄糖摄取,而不依赖于肌肉质量或者有氧代谢能力的改变。抗阻运动训练可引起的肌肉质量增加有利于血糖摄取,并且不依赖于改变肌肉固有的胰岛素应答能力。本共识推荐有氧和抗阻运动的联合运动干预,多样的运动形式也避免了运动的单一性,有利于增强患者运动依从性。运动干预措施详见表4。表4运动干预措施项目运动方式运动时间注意事项有氧运动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医疗体操、健身操、木兰拳、太极拳;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续运动20~60min或不少于10min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适时调整运动计划抗阻运动抗阻练习器械或自由负重(如哑铃和杠铃)规律有氧运动的同时,应每周至少2次抗阻运动,每次2~3组,每组8~10次重复的抗阻运动,组间休息2~3min;2次抗阻运动应间隔1~2d,每周3次更理想为了避免损伤,练习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应缓慢增加;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适时调整运动计划(3)有经济条件或健康需求者可选择健康管理机构、俱乐部、小组管理或家庭互助等多种形式提高生4.糖尿病前期的药物干预的时机与原则包括哪些?根据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高低、个体的健康需求/经济和医疗条件进行分层管理。糖尿病前期人群分层见表5。表5糖尿病前期人群分层项目IFGIGTIGT+IFG无合并风险因素低风险低风险高风险合并风险因素高风险高风险高风险较低风险者先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未达到控制目标(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IFG者空腹血糖6.1mmol/L,IGT者OGTT2h血糖7.8mmol/L),或高血糖进展和(或)无法严格遵守生活方式者启动药物干预;较高风险或具有健康需求(例如年龄60岁)、有经济和医疗条件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的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减肥药奥利司他等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其中,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证据较为充分,在不同糖代谢人群中的推荐剂量如下:其他人群:应该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区别对待。如已患脑心血管疾病(cerebro-cardiovasculardisease,CCVD)、老年或超老年、老年痴呆、精神障碍、脏器功能受损、预期寿命10年以及老年独居等的糖尿病前期者,病情差别较大,重点是健康教育、血糖外其他CCVD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监测及血糖监测,一般不需要针对血糖做特别干预。5.糖尿病前期的随访(1)建档:收集糖尿病前期患者基本信息、体检表、随访记录表以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表等,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个人档案。(2)随访:每半年面对面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饮食运动执行情况、有无并发症、血糖控制情况、症状改善情况等;登记体检的情况,进行动态比较,制订诊疗方案。(3)监测:每年至少进行1次OGTT检验;已进行药物干预者,每次随访时需检测FPG及餐后2hPG血糖;定期监测体重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增高,希望通过知识普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通过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有效的临床干预,延缓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10(1):64.DOI:10./cma.j.issn.-..01..
2.WangL,GaoP,ZhangM,etal.PrevalenceandethnicpatternofdiabetesandprediabetesinChinain[J].JAMA,,(24):-.DOI:10./jama...
3.PanXR,LiGW,HuYH,etal.EffectsofdietandexerciseinpreventingNIDDMinpeoplewithimpairedglucosetolerance[J].DiabetesCare,,20(4):-.DOI:10-/DIACARE.20.4..4.LiG,ZhangP,WangJ,etal.Cardiovascularmortality,all-causemortality,anddiabetesincidenceafterlifestyleinterventionforpeoplewith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ntheDaQingDiabetesPreventionStudy:a23-yearfollow-upstudy[J].LancetDiabetesEndocrinol,,2(6):-.DOI:10./s-(14)-9.5.3.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组.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药品评价[J].,16(07):3-13.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