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服药伤身体
人们常说:无酒不成宴,酒是餐桌上让人们兴奋和快乐的催化。但如果在饮酒中用药或酒后用药,就存在着酒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伤及用药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危及生命。
镇静药物:乙醇对脑组织的刺激特别敏感,脑组织中的含量大于血液浓度,会影响脑组织功能的正发挥。如果再服用镇静药物,可严重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性反应,表现为昏昏欲睡,动作协调性差。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双硫醒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大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抑制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产生“双硫醒”的症状。甲硝唑、呋喃唑酮、酮康唑等药物也可抑制乙醛脱氢酶,因此,与酒联用,可产生“双硫醒”效应,使饮酒患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如面部颜色潮红、眩晕、心悸、呕吐等“醉酒状”反应。
别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苯乙肼、异唑肼、异丙肼、苯环丙胺、吗氯贝胺、溴法罗明、托洛沙酮、优降宁等,这类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物可使乙醇氧化不全发生,致乙醛中*反应,并加剧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
低血压反应:血管扩张药(胍乙啶、苄甲胍、噻嗪类等)与乙醇有协同性扩张血管作用,联用可加重低血压反应。脱水性利尿药(甘露醇、尿素等)与酒类联用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饮酒可加重氯丙嗪的副作用和低血压反应。
高血压反应: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如利血平、复方利血平、复方双肼屈嗪期间饮酒,血压不但不降反而急剧升高,导致高血压脑病、心肌梗死。
刺激消化道:饮酒可加剧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甲芬那酸等)对消化道的刺激性,严重者可致消化道出血。
低血糖反应:用降糖药(胰岛素,磺酰脲类)期间饮酒可发生严重低血糖或不可逆性神经系统病变,使用二甲双胍的病人,可增加乳酸中*的危险性。
酒可使酶类药物变性:含大量淀粉酶的中成药(山楂丸、午时茶冲剂、复方鸡内金片、保和丸、健脾丸等),与酒类或乙醇的饮料同服,使酶蛋白变性而降低药效。也包括西药如多酶片、复方阿嗪米特等。
肝*性药物:乙醇能增加此类药物的肝*性,尤其在服用扑热息痛、四环素、甲氨蝶呤、利福平、异烟肼、丙戊酸钠、酮康唑等时如果再饮大量酒,易发生严重肝损或肝坏死。有肝病史或每天大量饮酒的患者不宜服用他汀类药物,因为有些药物会加重肝病或引起肝病。乙醇可诱导肝脏中的肝药酶以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转化,生成肝*性代谢物。
长期饮酒者体内缺乏维生素:慢性酒精中*常伴有维生素B1缺乏症,症状为精神异常、眼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心肌病、酒精性肝硬化等。乙醇可使维生素B2的效应减弱;也可使烟酸的吸收合成摄取在体内减少,而导致烟酸缺乏症;乙醇能阻碍维生素Bl2的吸收及转化过程,主要是酒精阻碍了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及摄取;酒与维生素A同服,乙醇也可阻断维生素A的转化过程,从而影响对夜盲症及睾丸功能低下的治疗,不宜联用。
别指望甲氧氯普胺治疗酒后的症状:有些饮酒患者,酒后用甲氧氯普胺治疗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该药能增强乙醇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有生命危险。
酒精溶解缓释剂:缓释剂类的药物在药疗中广泛应用,酒精与缓释剂联用,可导致缓释剂迅速溶解,使缓释剂的作用很快消失,药物提前释放,进而影响药效。
抗痛风药物:乙醇可促进体内嘌呤的分解代谢,导致尿酸产生过多,使抗痛风药物的疗效降低。
服用降糖药物别饮酒:服用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甲苯磺丁脲时别饮酒,因酒可降低血糖,同时加重对中枢的抑制,易出现昏迷、休克、低血糖症状,严重时可抑制呼吸中枢而致死。
影响抗凝剂的作用:酒与双香豆素并用,会因酒的酶诱导作用,使肝脏药酶活性增强,加速该药的代谢,使药效降低。
损害智能:苯海拉明与乙醇合用,可增加对智能和运动能的伤害。
癌症患者不宜饮酒:癌症患者在用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时,饮酒可干扰乙酰胆碱的合成而增加肝*性,神经*性。
作者简介
张兴,男,医院副主任药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宁夏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