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精神(心理)学科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近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任务》明确,为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试点地区辖区%医院设立心理门诊,40%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
根据发布的试点名单,此举将影响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地区名单参见下方)为了实现目标,原试点方案要求,试医院创建、医院评审等,医院普遍开设精神(心理)科。「医院越来越离不开精神科」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项业内调研发现,医院非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约一半患者伴随有抑郁焦虑情绪,需要进行干预治疗。整形科、重大慢性病、急重症等科室医生也逐渐意识到,这些科室患者的精神、心理疾病会带来较高的风险。并且,精神科接诊的患有严重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不太愿意被转介至医院就诊。国际经验亦表明,医院开展精神(心理门诊)是大势所趋。资料显示,澳大利亚上世纪末开始逐医院,并在90年代医院全部关掉。大量精神心理障碍病人被转移到医院。国际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排医院精神科都很好。
医院如何做好心理门诊?
试点方案要求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心理健康评估,为有心理行为问题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
事实上,医院的身体力行也确实验证了这一点。年起,医院启动一项覆盖全院的精神人文关怀项目——“医院”。在国内没有针对本土化病人筛查工具的情况下,项目针对华西各科室住院病人进行筛查测评,研究编制了华西心情指数,并实现针对不同程度患者实现分级管理。目前,“医院”医院HIS评估体系,并继疼痛第五大生命指数后,医院患者的第六大生命体征。
年底前,试点地区40%医院开设精神科门诊
《任务》还明确,今年是试点工作收官之年,年内各区县每月至少开展1次科普宣教。开展辖区内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抑郁症、焦虑障碍、失眠、老年痴呆等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相关指标调查。
年底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达到4.5‰,规范管理率达到80%,规律服药率达到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到80%,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达到60%。将抑郁症、老年痴呆作为试点特色项目,做好组织实施。各省(区、市)将试点工作作为推进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纳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整体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进一步指导试点地区严格按照国家试点方案及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各地按时完成试点任务。
试点方案要求,试点地区还应在以下方面作出创新探索。■1、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开设心理门诊,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
■2、妇幼保健机构要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孕前检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等工作中。
■3、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开设中医心理等科室,支持中医医师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心理健康诊疗、咨询和干预等服务。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合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科普宣传,对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推广老年痴呆适宜防治技术。重点任务,还明确要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
■5、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的空间和内容。
■6、鼓励医疗联合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便捷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7、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育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优势,强化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医院院长》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