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心血管系统
02
常用镇痛药物
药物
代表药物
作用机制
适应证
不良反应
备注
对乙酰氨基酚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
轻中度疼痛,运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肝*性。长期大量用药,尤其是肾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肾衰竭。
欧美多个协会推荐其用于老年慢性非癌痛治疗。镇痛日剂量≦2g,疗程≦10日。
NSAIDs
布洛芬、双氯芬酸、氯诺昔康、氟比洛芬、帕瑞昔布等。
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轻中度疼痛,或中重度疼痛的多模式镇痛治疗。
消化道损伤、心脑血管疾病、肝*性、肾*性、肺*性以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的不良反应,警惕选择性NSAIDs仍有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风险。
合并胃肠道和心血管风险NSAIDs使用者预防消化道及心血管风险方案见附表6.
阿片类药物
弱阿片类:曲马多等
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与阿片受体结合。
中重度急慢性疼痛。
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镇静和认知功能障碍、便秘等,其中呼吸抑制是最严重,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
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原则。初始日剂量为50~mg,每日1~2次;最大日剂量0.4g。
强阿片类:见附表3。
作用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的阿片受体。
中重度慢性疼痛。
常见不引起脏器器质性病变等药物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可待因、丁丙诺啡等。
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度洛西汀及文拉法辛等。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及5-HT的再摄取,影响内啡肽介导的疼痛调节通路等。
中枢性或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麻木样痛、灼痛,该类药物也可以改善心情及睡眠。
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有不良反应。
最小有效剂量,少数患者疗效差需合并用药,应选择化学结构不同、药理
作用不同的两种药物联用。
抗惊厥类药物
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
钙通道调节剂。调节电压门控通道的α2δ亚基,减少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和P物质释放发挥镇痛作用。
神经损伤所致的撕裂痛、放电样疼痛及烧灼痛
嗜睡和头晕。
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普瑞巴林单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优于芬太尼。
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
钠通道阻断剂
三叉神经痛的一线用药。
镇静、头晕、步态异常、肝酶增高、低钠血症等。
老年人对卡马西平敏感性高,警惕不良发应。
糖皮质类固醇
地塞米松
抗炎
地塞米松可作为联合用药
的一部分用于神经或骨受侵犯时疼痛危象的急
诊处理。
感染、代谢紊乱、体重增加、出血倾向、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
Meta分析显示,地塞米松有助于在短时间迅速缓解疼痛,但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支持。
复方镇痛药
氨酚曲马多、氨酚羟考酮、氨酚待因等。
对乙酰氨基酚、NSAIDs与阿片类药物制成的复方制剂。
中重度疼痛。
肝*性,消化道、心脑血管事件等。
复方制剂中NSAIDs和乙酰氨基酚剂量达峰,可转化为单纯阿片类药物。
03
常用降脂药物
04
常用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口服降糖药每日剂量(mg)分服次数主要不良反应格列本脲5~10(最大15mg/d)1~2低血糖、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格列齐特80~(最大mg/d)1~3低血糖、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格列齐特缓释片3~(最大mg/d)1低血糖、过敏反应格列吡嗪5~15(最大30mg/d)2~3低血糖、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格列吡嗪控释片5~15(最大20mg/d)1低血糖、过敏反应格列喹酮90~(最大mg/d)2~3低血糖、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格列美脲1~4(最大6mg/d)1低血糖、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口服降糖药每日剂量(mg)分服次数主要不良反应瑞格列奈0.5~43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那格列奈~肝功能异常、低血糖、皮疹、瘙痒、腹痛双胍类口服降糖药每日剂量(mg)分服次数主要不良反应二甲双胍0~(最大mg/d)2~3消化道反应、乳酸性酸中*、体重减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每日剂量(mg)分服次数主要不良反应阿卡波糖50~~3腹胀、肠呜音亢进、腹痛、皮肤反应伏格列波糖(最大mg/d)3腹胀、肠呜音亢进、腹痛、皮肤反应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口服降糖药每日剂量(mg)分服次数主要不良反应罗格列酮2~81~2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头痛、上呼吸道感染、水肿吡格列酮15~头痛、肌痛、上呼吸道感染、水肿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口服降糖药每日剂量(mg)分服次数主要不良反应西格列汀1肌痛、关节痛、高血压、头晕维格列汀25~1~2肌痛、关节痛、高血压、低血糖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口服降糖药每日剂量(mg)分服次数主要不良反应利拉鲁肽1.25~21~2呕吐、低血糖05
常用胰岛素作用时间对比
06
常用降尿酸药物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白细胞趋化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碱化尿液的药物07
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08
常用抗凝药物
09
常用抗生素使用
10
抗真菌药物
分类和作用机制
分类
具体药物
作用机制
抗菌谱特点
多烯类
两性霉素B
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渗漏,死亡。
深部真菌,新型隐球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属、球孢子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念珠菌属、毛霉菌属、大部分曲霉。
血流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眼内炎。
妊娠B类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胆固醇复合体、脂质体。
①肾功能不全者;
②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剂量者;
③两性霉素B治疗无效者;
④粒缺伴发热伴真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制霉菌素
口服:肠道、食管念珠菌;
局部:口腔念珠菌、阴道念珠菌、皮肤念珠菌病。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在真菌内代谢为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进入真菌RNA,抑制DNA、RNA合成,死亡。
新型隐球菌、念珠菌,但对非白念珠菌敏感性差于白念珠菌。
单用容易耐药,常与两性霉素B联用。
妊娠C类
吡格类
咪唑类:
局部用药
酮康唑
咪康唑
克霉唑
抑制真菌中细胞色素P介导的去14α甾醇甲基化,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固醇类-麦角固醇合成,损伤细胞膜,影响细胞内物质摄取。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禁止与西沙必利、阿司咪唑、特非那定、三唑仑合用,可导致严重心律紊乱
酮康唑:念珠菌、芽生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暗色真菌。
皮肤局部用药为主,肝*性大,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氟康唑:念珠菌病、新型隐球菌、球孢子菌、芽生菌可选用药。
三唑类:侵袭性真菌病
氟康唑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泊沙康唑
伊曲康唑:静滴:粒缺怀疑真菌感染的经验治疗,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曲霉菌。胶囊:芽生菌病、(非脑膜)组织胞浆菌、曲霉菌病,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或治疗无效的曲霉病,用于真菌所致的手足廯,吸收差。口服液:与静脉制剂序贯使用用于粒缺怀疑真菌感染经验治疗,口咽部、食管念珠菌病。
尿和脑脊液中无原型药,尿路感染不选。
妊娠C类
伏立康唑:侵袭性曲霉菌、念珠菌属(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白念珠菌耐药菌株)。播散性皮肤感染、腹部、肾、膀胱壁、伤口感染,食管念珠菌病,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赛多孢菌属和镰孢菌属致严重感染。
妊娠D类
泊沙康唑:免疫缺陷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血液病化疗后粒缺)预防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病,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无效者可用。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阿尼芬净
杀菌剂:抑制丝状真菌和念珠菌细胞壁的β-(1,3)-D-葡聚糖合成,破坏真菌细胞壁糖苷合成。
曲霉菌属:烟曲霉、*曲霉、土曲霉、黑曲霉;念珠菌属:白念珠菌,但对近平滑念珠菌弱。新型隐球菌天然耐药。
念珠菌所致的腹腔脓肿、腹腔炎、胸腔感染,食管念珠菌,难治性侵袭性曲霉菌病,粒缺伴发热怀疑真菌感染的经验治疗。
妊娠C类
丙烯胺类:特比萘芬(妊娠B类)
广谱,适用于皮肤真菌引起的指甲和趾甲感染。
口服,外用。
灰*霉素--浅部真菌病:头廯、手足廯(孕妇禁用)
卟啉病、肝衰、过敏者禁用
选药原则
病原
宜选
可选
曲霉属
伏立康唑,两性霉素及脂质体
伊曲康唑,棘白菌素类,泊沙康唑
念珠菌属
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两性霉素及脂质体,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
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棘白菌素类或两性霉素B
隐球菌属
两性霉素及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
伊曲康唑
毛霉
两性霉素及脂质体
泊沙康唑
球孢子菌
伊曲康唑,氟康唑
两性霉素及脂质体
组织胞浆菌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
皮炎芽生菌
孢子丝菌
马尔尼菲青霉
两性霉素B2周→伊曲康唑(静脉)→口服伊曲康唑,AIDS患者长期使用
伊曲康唑
暗色真菌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氟胞嘧啶
部分真菌对药物敏感性(++推荐、+敏感、±不确定、空白为不推荐)
两性霉素B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白色念珠菌
+
++
++
+
++
++
葡萄牙念珠菌
±
++
+
+
++
++
都柏林念珠菌
++
++
+
+
++
++
光滑念珠菌
++
±
±
±
++
++
季也蒙念珠菌
++
++
++
++
++
++
克柔念珠菌
++
0
0
+
++
++
近平滑念珠菌
++
++
+
+
+
+
热带念珠菌
++
++
+
+
隐球菌
++
++
+
+
毛霉菌
++
芽生菌
++
±
++
+
组织胞浆菌
++
±
++
+
孢子丝菌
++
±
++
+
球孢子菌
++
++
++
+
毛孢子菌
+
±
+
+
暗色真菌
+
++
++
±
±
烟曲霉
+
±
++
±
±
镰刀霉菌
±
±
±
土曲霉
±
++
±
±
*曲霉
±
++
±
±
尖端赛多孢菌
+
多育赛多孢菌
11
常用抗病*药物(疱疹)
12
常用抗抑郁药物
13
常用抗肿瘤药物中英文对照
14
常用消化系统药物
抗酸药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物促动力药止泻药及导泻药?盐类泻药(如硫酸镁、蓖麻油等):宜早晨空腹服;
?植物类泻药(如大*、番泻叶等)和果导片等:临睡前。
利胆及保肝药其他类15
常用抗结核药物
15
常用止血药物
1、氨基乙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主要用于纤溶性出血,如脑、肺、子宫等外伤或手术出血。亦可用于肺出血、肝硬化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
用量4-6g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ml稀释,15-30min滴完,维持量每小时1g,一日量不超过20g。
用过量时可形成血栓,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性血管疾病病史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氨甲环酸:机制同氨基己酸,且作用较氨基己酸强4-5倍。适用于肺、肝、胰、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手术时的异常出血,妇产科和产后出血及肺结核咯血、痰中带血、血尿,前列腺肥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对慢性渗血效果较显着。
3、酚磺乙胺(止血敏):本品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加其聚集性和黏附性,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也可减少血液的渗出。
该药物止血作用迅速,静脉注射后1h达高峰,作用维持4-6h。
一般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他如脑出血、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等。
4、卡巴克络(安络血):本品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细血管端回缩而止血。
常用于特发性紫癜、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道出血、鼻衄、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等。
注意:本品中含水杨酸,不宜长期大量应用,长期应用可导致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水杨酸反应。
5、巴曲亭(蛇*血凝酶):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是从巴西矛头蛇*液中分离、精致所得的巴特曲酶。
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在血管破损的部位,可促进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此外,能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I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进在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而它促进生成的纤维蛋白I单体所形成的复合物,易在体内被降解而不宜引起DIC。
6、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可使动脉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其可以引起全身血管的收缩,并可引起子宫的收缩,因此在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慎用,妊娠者应禁止使用。
大咯血时给予垂体后叶素5-10U,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10-15min),必要时6h后重复注射。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0U。
用药时患者可有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7、酚妥拉明:该类药物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血流量,由于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促使血管床血流向肢体。
对大咯血患者可给予10-20mg加入5%的葡萄糖ml中缓慢静滴。
8、维生素K类: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须产物,还参与因子VII、IX、X的合成。缺乏维生素K可致上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影响凝血过程而引起出血。此时给予维生素K可达到止血作用。本品尚有镇痛作用。
9、醋酸去氨加压素:为天然精氨盐加压素的结构类似物,系对天然激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两处改动而得,即1-半胱氨酸脱去氨基和以8-D-精氨酸取代8-L-精氨酸。静脉或皮下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0.3ug/kg体重,可使血浆中凝血因子vIII(VIII:C)的活力增加2-4倍。
用于控制大出血或侵入性手术前预防大出血:0.3ug/kg体重,皮下给药或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在15-30分钟内静脉滴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