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医教研协同发展、深耕亚专业建设、走学科建设路、打改革创新牌
医院
神经内科“十三五”期间国家级重点培育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工作巡礼
一、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医院神经内科自年获批国家级重点培育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我们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科室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合同书所拟定的专科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不断通过“医教研协同发展、走学科建设路、深耕亚专业建设、打改革创新牌”,所拟定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主要工作体现在临床、科研、教学协同发展、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遵义分中心、搭建广阔学术平台、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加强学科建设及提升声誉排行榜、扩大对外宣传等八个方面:
(一)在医疗工作方面:立足贵州,辐射黔北地区,医院改革,加快向高精尖、疑难重症转型
1.深耕神经系统疾病亚专业方向建设,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1)继续不断推动传统优势亚专业纵向深入发展,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病、癫痫与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等。先后成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会员单位”、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成员单位”、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中国帕金森联盟成员单位”、中国神经变性病和遗传疾病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卒中学会优秀红手环志愿者单位。(2)项目立项后,我科于年底神经重症病房单元(NCU)开始运行,主要收治高颅压、脑梗死、脑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脑部疾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危重病并发肺部感染等神经专科危重病人。年1月11医院获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此后,神经内科着力于神经系统疑难病、危重症病诊治能力提升,先后派出7医院、空*医院(医院)、重庆医院、医院进修。
2.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基地工作优质、优量开展。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三高”特点,每年经济损失约达亿人民币,鉴于此,脑卒中成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要啃下的一块“硬骨头”。本项目以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为切入点,多角度探讨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并将成果进行实施与推广。通过在黔北地区多家“医疗联合共同体”医院应用,助推了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及诊治水平提高,为贵州省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3.助力我省分级诊疗服务能力提升,成立医院神经内科专科联盟,优化整合黔北地区神经内科专科资源,提升县级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对口帮扶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响应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落实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函》文件以及贵州省*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贵州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等医改要求,医院医院之间长期稳定的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全面提升我省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完善保障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以科室协作为杠杆,整体提升县级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科室在年9医院,12医院、医院签订专科联盟协议,并拟在年年初医院签订协议,促进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广神经系统疾病的规范诊治,并积极传播新理论、新技术,提高成员单位神经内科诊疗技术水平,落实国家医改目标,助推健康扶贫向纵深发展,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及科研水平。
(二)为科学研究提供滋养的丰厚土壤,努力打造西南一流、省内领先科研创新平台
科室借助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遵义市创新人才团队的科研骨干,不断为团队成员努力打造适于个人亚专业发展的科研创新平台,继续凝练和发挥特色优势研究方向,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动力,不断推动科室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徐平教授牵头完成的“Borna病病*与神经精神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及技术研发(J-2-13)”获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徐祖才教授牵头完成的“难治性癫痫生物学标记物及信号分子机制研究(J-3-42)”获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癫痫形成及其药物干预的机制研究”获年度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Z-2-9)。
此外,在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出版著作等方面均取得历史性突破:建设期内新获批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6项、地厅级课题9项、院级课题6项、横向课题2项,目前各渠道在研总科研经费余万元,发表论文篇,其中SCI论文15篇、北图核心期刊论文56篇,副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5部,参与制定国家级指南1项、专家共识1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
(三)教学方面:建立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规培-进修生多维度培养体系,全方位、全周期培养卫生人才,为贵州省神经内科各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培养环境。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41人、规培生68人、进修生38人,余昌胤教授获贵州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徐平教授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批贵州省研究生工作站、获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年医学教育研究与改革学组年会秀论文三等奖1项,“神经精神病学”、“神经系统”两门课程获批校级、院级优质课程。此外,建设期间,团队负责人徐平教授获贵州省人民*府学位委员会“年贵州省优秀硕士导师”称号,徐平教授、徐祖才教授获批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目前已招收在职读博士研究生5人,培养徐忠祥、*浩、詹剑、廖书胜、刘海*获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徐祖才、*浩、廖书胜、刘海*遴选为遵义医科大学第一届南山班临床导师。
(四)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遵义分中心建设,坚持以临床为主体,应用为导向,基础和临床相结合,医研企合作,一体化设计,最终将临床研究的落脚点放到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上来。年4月,医院与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在遵义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遵义分中心及遵义地区协同创新联盟(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年11月7日,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遵义分中心暨医院神经内科承担的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老年失能项目(服务类)-《老年人运动障碍(帕金森病等)所致失能(步态与平衡障碍)的评估及干预体系建设与应用》项目启动仪式暨受试者招募会举行。《老年人运动障碍(帕金森等)所致失能(步态与平衡障碍)的评估及干预体系建设与应用》项目是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27家医疗机构开展的一项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老年失能项目(服务类)项目。本项目将通过“步态与平衡功能评估量表体系”、“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体系”对多中心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评估,并通过运动疗法(雅帕帕金森步态与平衡运动操(YapaParkinsongaitandbalanceaerobics,Yapa-PGBA))、健康宣教(雅帕帕金森步态与平衡健康宣教(YapaParkinsongaitandbalancehealtheducation,Yapa-PGBHE))等适宜技术对患者开展个体化干预治疗及追踪随访(6个月),为广大帕金森病患者服务。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是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合集成临床医学科技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的重要平台,对于加强多学科的协同攻关,提高医药卫生科技创新能力并更好的服务于临床需求、提高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效率、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学术交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扩大学科影响力。借助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遵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及医院,搭建了广阔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全国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等继教项目13次,2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培训,扩大了学科在国内影响力。
(六)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创造良好的人才的培养环境、使用环境、评价环境及引进环境,为项目团队的人才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诗经·大雅·文王》就有“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的话,周文王尊贤礼士,贤才济济,所以国势强盛。千秋基业,人才为先。科室多年来制定了若干人才*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科室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年科室申报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贵州省第六批人才基地建设项目“贵州省神经病学临床诊疗人才基地”就被列为答辩基地之一,年5月通过遵义市科技局创新人才团队验收,年7月通过贵州省第九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验收。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稳定的人才队伍,才使得本学科以前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服务于临床诊疗,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全省的疑难、危重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使该类患者就诊不出省,提高患者及病患家庭的满意度并减轻其就医的负担及我省医疗保障负担,推动神经疾病临床转化创新研究,为贵州省医药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助力了我省健康领域的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本学科专科声誉排行榜及科技量值排行榜名次。科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以医院“学科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做好专科的顶层设计,推动科室全面发展。科室利用现有平台,积极发展优势亚专业方向,逐步形成了“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局面。在中医院科技量值年度强中列全国92位;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神经病学全国强中列94位,医信天下年度大数据排行榜神经科全国26位,学科带头人徐平教授当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提升了学科在国内的知名度。随着学科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使得科室获得持续发展良好平台及内生动力。
(八)扩大对外宣传,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遵医附院神内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新兴媒体不断蓬勃发展,自媒体作用不断凸显强化的新时代,科室不断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各级媒体、平台积极扩大对外宣传报道,不断打造“遵医附院神内”品牌效应,不断提升“遵医附院神内”的文化软实力。
科室自年8月开通了“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