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年2月19日头版报道
近日,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梅花分院康复中心多功能室内,一场小规模的春节联欢会拉开了帷幕。这场联欢会的主角不是医生与护士,而是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的“三无”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虽然因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院外的志愿者没有到场,但他们送的礼物早已寄到了福利院。
院内充满年味儿,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有的患者在写春联和“福”字,有的在挂灯笼,这是他们送给这个大家庭的春节礼物。病房内还经过了一轮春节联欢会登台歌手、演员的招募。六病室喜欢唱歌的小成第一个报了名,最终与病友以及医生、护士、社工们站在了联欢会的舞台上,分别表演了大合唱、配乐诗朗诵、手势舞等节目。
湖南省*协委员、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院长贺吉清介绍说,“三无”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且在外流浪的精神障碍患者,是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从年开始,该院通过医疗救治与社会工作双向发力,建立专业社会组织长沙阳光心翼家园,实施“筑梦流浪者家园”项目,为长期滞留的余名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筑起了梦想中的家园。
在梅花分院里,长沙市民*局为这些流浪到长沙、暂时找不到家的特殊困难群体,开辟了余亩的康复农场,建立了专业的康复中心,还组建了一支由康复医生、护士、治疗师、社工、农技人员、爱心企业、志愿者组成的跨专业服务团队,推行“工疗、农疗”的分级康复模式。
长沙阳光心翼家园理事长蒋红霞说,跨专业服务团队理念的深度融合,为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救助康复与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让他们除了享有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外,可以学习掌握生存技能,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社工吴翩介绍,团队从尝试激发患者的兴趣入手,不仅舒缓了他们的情绪和压力,还协助他们重建自信、提升社交能力。有的患者希望实现个人价值,就为其提供辅助的职业康复就业岗位,提升其职业能力;有的独立生活能力不足,就建立开放式的“阳光过渡”康复宿舍,协助他们自我管理。
改变发生在很多患者身上。10年前,身患精神障碍的小成被长沙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后,送到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医治。因为自理能力差,他初到院里时,无法自主进食、穿脱衣物。经过治疗后,由护士、社工、护理员组成生活管理能力训练小组,帮助他慢慢掌握了生活技能。小成变得自信了,成为康复进步者中的积极分子,还主动帮助医护人员照顾其他病友。
七病室的梅梅性格活泼,记忆力和计算能力都不错。年到院里经过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年,她应聘成为院里模拟超市的收银员。她与另外两位小伙伴相互激励支持,学会了使用收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