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症状是异常精神活动的表现,它涉及人们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等表现出来。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为精神病理学。
一、感知觉障碍
感知觉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心理过程。感觉是大脑对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大脑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形成的整体印象。如根据桃子的形状、气味、颜色等,结合既往对桃子的认知,在大脑中产生的桃子的印象就是一种知觉。正常情况下,人们的感觉和知觉是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一致的。
(一)感觉障碍
1.感觉减退
是对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表现为对外界强烈的刺激产生轻微的感觉体验或完全不能感知。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科多见于抑郁发作、木僵状态、意识障碍和分离障碍等。
2.感觉过敏
是对刺激的感受性增高,感觉阙值降低,表现为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感觉体验,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轻柔的音乐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科多见于分离障碍、躯体忧虑障碍等。
3.内感性不适
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咽喉部堵塞感、胃肠扭转感、腹部气流上涌感等,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躯体忧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等。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错觉可见于正常人,如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看错物体,在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产生错听等,但正常人的错觉经过验证后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多表现为错视和错听,并常带有恐怖色彩,如患者把输液管看成一条正在吸血的蛇等。多见于谵妄状态。
2.幻觉
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精神科临床上常见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
二、智能障碍
智能是人们获得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它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临床上,智能障碍可分为智力发育障碍和痴呆两大类。
1.智力发育障碍
是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智能发育所造成的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的智力水平可能有所提高,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影响智能发育的原因包括遗传、感染、中*、缺氧、脑外伤、内分泌异常等。
2痴呆
指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能所造成的智能低下状岗态。痴呆的发生往往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如脑外伤、颅脑感染、脑缺氧、脑血管病变等。
三、情感障碍
情感和情绪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的相应的内心体验。在精神病学中,情感和情绪往往作为同义词使用。
1.情感高涨:是正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与周围环境不相称的病态喜悦,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整日喜笑颜开,谈话时语音高昂,眉飞色舞,表情丰富。由于其高涨的情感与精神活动的其他方面比较协调,且与周围环境保持一定联系,故具有较强感染性,易引起周
围人的共鸣。多见于躁狂发作。
2.欣快:是在智能障碍基础上出现的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愉快体验。表现为患者自得其乐,似乎十分幸福。但由于智能障碍的影响,表情比较单调刻板,往往会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多见于痴呆。
3.情感低落:是负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表现为忧愁、苦闷唉声叹气、暗自落泪等,有时感到前途灰暗,没有希望,严重时可因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企图及行为。多见于抑郁发作。
4.情感淡漠:是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即使对与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多见于晚期精神分裂症。
5.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表现为患者顾虑重重、紧张恐惧,坐立不安,严重时可表现为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似有大祸临头的感觉,常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见于焦虑障碍。
6.恐惧:是指面临某种事物或处境时出现的紧张不安反应。恐惧可见于正常人,如对危险动物或处境的恐惧等。病态的恐惧是指与现实威胁不相符的恐惧反应,表现为过分害怕,提心吊胆,且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抖,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恐惧往往伴有回避行为。多见于恐惧障碍。
7.易激惹:是情感活动的激惹性增高,表现为极易因一般小事而引起强烈的不愉快情感反应,如暴怒发作。多见于人格障碍、躁狂发作等。
8.情感不稳:是情感活动的稳定性障碍,表现为患者的情感反应极易发生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极端,显得喜怒无常,变化莫测。多见于脑器质性损害所致的精神障碍。
9.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描述自己被人跟踪、投*等妄想性体验时,却表现出愉快的表情;听到亲人去世时,却放声高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情感矛盾:指患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但患者并不感到这两种情感的矛盾和对立,没有痛苦和不安。如患者因怀疑母亲迫害自己而憎恨她,但同时又对她亲近关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四、意志障碍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障碍主要表现为:
1.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表现为在病态情感或安想的支配下,患者持续测地坚持某些行为,具有极大的顽固性。例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反复报警或向有关部门求助;有嫉妒妄想的患者长期对配偶进行跟踪、监视检查;有夸大妄想的患者夜以继日地从事所谓的发明创造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等。
2.意志减退:指意志活动的减少。表现为动机不足,缺乏积极主动性及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缺乏兴趣,不愿活动,工作学习感到非常吃力,严重时整日呆坐或卧床不起,日常生活也懒于料理。多见于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
3.意志缺乏:指意志活动缺乏。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严重时行为孤僻、退缩,对饮水、进食等本能的要求也没有,且常伴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障碍和痴呆。
4.矛盾意向:表现为对同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但患者并不感到这两种意向的矛盾和对立,没有痛苦和不安。如患者碰到朋友时,想去握手,却把手缩回来。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五、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不同精神疾病自知力的损害程度是不同的,如焦虑障碍患者的自知力一般保持完整,即患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异常精神活动,并为此感到痛苦而积极寻求医疗帮助;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知力一般是缺乏的,即患者不能认识到自已的病态表现,否认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认为自己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症状都是客观现实,故往往拒绝就医、治疗。
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的重要标志,临床上往往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完全恢复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常见精神疾病综合征
虽然精神症状的表现复杂多样,但许多精神症状之间往往具有一定联系。在临床上,通常将具有一定内在联系、且往往同时出现的一组精神症状称为精神疾病综合征。常见的精神疾病综合征如下。
1.幻觉妄想综合征
以幻觉为主,并在幻觉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妄想,幻觉和妄想联系紧密,且相互影响。如一患者耳边出现同学议论的声音(幻听)后,遂渐怀疑对其进行跟踪迫害(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损害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
2.躁狂综合征
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为特征。主要见于躁狂发作,也可见于脑器质性损害所致精神障碍。另外,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索、抗抑郁药物等也可引起类似发作。
3.抑郁综合征
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活动减少为特征。主要见于抑郁发作,也可见于脑器质性损害所致精神障碍。另外,某些药物如利血平等也可引起类似发作。
4.紧张综合征
最突出的症状是患者全身肌紧张力增高,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前者常有违拗症、刻板言语及刻板动作、模仿言语及模仿动作、蜡样屈曲等症状,后者表现为突然爆发的兴奋激动和暴烈行为。紧张性木僵状态可持续数日或数年,可无任何原因地转入兴奋状态。而兴奋状态持续较短暂,发作后往往再次进入木僵状态或缓解。紧张综合征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发作、急性应激障碍、脑器质性损害所致精神障碍、药物中*等。
5.遗忘综合征
又称为柯萨可夫,患者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和虚构。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脑肿瘤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