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文献分享有关双相情感障碍高危人群早期干预
TUhjnbcbe - 2021/3/26 12:23:00
摘要

早期干预是为了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引起的功能下降、疾病负担和认知缺损而早期给予的治疗措施。这项系统性回顾涵盖了16项研究,目的是探讨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高危人群早期干预的有效性。

引言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具有高度的遗传性、致残性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精神疾病,为降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减轻疾病引起的功能损害,早期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危人群主要从临床表现、内表型和遗传基因等角度来定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比如焦虑、失眠,具有诊断意义的情绪障碍,如恶劣心境、抑郁发作、认知障碍,以及家族史等更具有参考意义。这里的早期干预不仅限于首次发作的早发早治,还包括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和二级预防。

方法

1.筛选研究流程

2.数据分析

从每项研究中提取了以下变量:年龄、性别、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受试者人数、发病情况、干预的类型及方法、研究持续时间、疾病持续时间、结果、统计情况和质量评估相关信息。

主要评估结果是躁狂发作或者抑郁发作从基线到终点的变化以及向双相情感障碍的转化情况,次要评估结果是其他症状总体严重程度的变化,如焦虑、睡眠、副作用和个别研究中提到的其他结果指标。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50%至67%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童年或青春期首次出现症状。在药物干预措施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和阿立哌唑)在减轻双相情感障碍高危人群情绪症状方面有初步疗效。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否有此疗效仍不明确。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试验都使用情绪稳定剂。然而,在改善双相情感障碍高危年轻人的情绪症状方面,丙戊酸盐和锂盐的疗效与安慰剂相当,可能是因为这些研究评估的是丙戊酸盐和锂盐在短期内改善情绪的效果,而不是防止转化为双相情感障碍方面的疗效。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致月经紊乱、高催乳素血症和体重增加等,而锂盐存在胃肠不适、体重增加、头痛等不良反应。从疗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考虑,相较于抗精神病药物或情绪稳定剂,心理干预可能具有潜在优势。

总结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通常发生于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那么早期进行干预是有效的。认知行为疗法、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作为情绪障碍的干预措施。在疾病早期阶段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减轻疾病带来的长期负担,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防或延缓这种进行性疾病的发作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Saraf,G.,Moazen-Zadeh,E.,Pinto,J.V.,Ziafat,K.,Torres,I.J.,Kesavan,M.,Yatham,L.N.().Earlyinterventionforpeopleathighriskofdevelopingbipolardisorder:asystematicreviewofclinicaltrials.Thelancet.Psychiatry,8(1),64–75.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献分享有关双相情感障碍高危人群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