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说十善业道经》修习认识一文的读后感——兼说青海民慈救助会
日前,青海民慈救助会的卓嘎转来了民慈共修习《佛说十善业道经》的心得体会一文,洋洋5万言,要我看看,并要我写一篇序言。本人只是由于过去的工作需要,平时购置和搜集过一些介绍各宗教的书籍和资料,但好多都没有细读过。平时注意较多的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也只是遇到了问题就查查、看看,没有深入研究,加之不是修行者,没有心得体会可说,所以说为其写序,实不敢当。今天,作为一个宗教知识的学习者,我细细地阅读了这本有分量的材料,抄录了大小标题以及要点。为了弄清一些佛学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又查看手头的相关书籍和网络材料,作了一点研读,还看了前天代转的《十善业道经·讲记》(释净空著)和《佛学·疑难答辩》(释仁清著)的有关条目,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将经过深入修习后的心得提供给我分享,感谢卓嘎有心提供这份宝贵材料让我有机会一同学习。
这里借此机会,想谈四个方面的感受,我想这些都是你们早已学习和了悉的,但还是想利用这个机会谈点个人想法,与大家同享。
下面谈点对《佛说十善业道经》修习认识一文的读后感。
学佛者各位居士们肯定已经熟悉这部《佛说十善业道经》有不同的版本。它最初出自年前中原王朝西晋时期的月氏国三藏竺法护所译《佛说海龙王经》中的第十一品《十经六度》,后为唐朝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制译,据净空老法师讲,本经是唐朝武则天(年—年)时代翻译的,那也有年了。《佛说十善业道经》是佛为海龙王说一切法,靡不由心,应修十善,遂广明十善功德及摄一切佛法。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得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所以说《佛说十善业道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是学佛子弟的入门必修课。又据《吐蕃佛教》介绍,在公元7世纪中叶,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先后进藏嫁松赞干布,并带去了佛经,那时候藏文已经创制,开始翻译佛经,其中就制定了十善法规。
民慈共修习《佛说十善业道经》一文,是多年来他们深入修习的经验总结,涉及学佛的方方面面,所谈深入浅出,举例丰富生动。前言中谈了三层意思,即圣贤教育能救人心,儒释道三教总归于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实为全面概括,提纲挈领之言。在正文中分层读析,透彻明了。先解经题,介绍法会盛况,认为一切法从心想而生,菩萨之法能断一切恶道苦。在第四节中讲述远离十恶,可得不可思议的果报;第五节讲述菩萨依十善而修六度,同样可得不可思议的果报;第六节述十善使菩萨六度、四摄、四无量心趋向圆满,包括八个方面重要的圆满以及研习经教的十种方法和十善使十力、无畏、十八不共等一切佛法趋向圆满,要求勤于修学。最后即第七节强调十善为一切正法之基础,修行者必知,求学者必读。各节例述原文,层层解读;说事举例,恰如其分。文中另有对佛学术语和知识的介绍,读来不仅加深了对《佛说十善业道经》更全面深刻的了解,还学到了许多与之相应的其他佛学知识,可谓收之广泛,得之深远矣。
据我所知,民慈自成立到现在,除了积极主动、力所能及地做民族慈善事业以外,还坚持每周三次的汉藏传统文化学习。民慈有很好的双语学习条件,民慈负责人精通汉藏文,他的同修中也有两文兼通的人。他们既能用藏文讲授,还能用汉文讲授,汉藏语文相对照相结合,相互参照学习藏汉传统文化,为汉、藏、蒙族同修带来了极大便利,如《弟子规》,如《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民慈的汉族修习的是净土宗。净土宗是汉传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派。据有关资料介绍,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可以说法门极深极广,普摄一切众生。净土所说的“土”,就是禅宗所说的“心”,就是佛教所说的“佛”,清净之心就是净土,净土就是清净之心。所以净土宗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既是土,土既是心”,所以说没有任何一宗,能够超乎净土之外。我们的心清净了,“则一切土,一切处,无不清净。”我认为修炼清净心是学佛的基础,也是目标。“心不外驰,一心念佛,久久功纯,自然就会使妄心消融,明心见性。”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其他经典,如《佛说十善业道经》等(其实《佛说十善业道经》也是基础),将会获得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汉藏相摄,静心达佛,道路畅通的殊胜功效。总之,只要心怀慈悲,一心向佛,一声“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也会将你度到彼岸。
在此,还想强调的是,前面已经说到,民慈会员中因汉藏文兼通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当今世界,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汉藏文、英藏文双语,甚至汉英藏三语兼通的学者、大德在从事著述事业,如著名的国内藏族大学者、大德索达吉就有许多著作问世,常被请到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我省果洛的南杰翻译了很多汉族古代经典名著,受到国家有关部门表彰。特别是驰名中外的净空老法师,他也有接受过藏传佛教的历史背景。我们的民慈也早已有这样的条件,长期以来,利用双语讲授传统文化,积累了经验,今后应该考虑将所讲过和今后准备讲的内容翻译、整理出汉藏文作品,这样宣传和普及面更广,作用更大,会受到更多的汉藏族修习者的欢迎,会为汉藏文化传播和民族团结作出更好的贡献。
这是我的一点读后感。生而愚钝,领会不深,见笑各位,指教为盼。
下面想借此机会,说说青海民慈救助会
青海民慈救助会经青海省民委(.5.10)和青海省民*厅(.10.9)批准,于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至今几近20年了。民慈是一个藏汉蒙民族结合而成的致力于民族慈善事业的社会团体,其宗旨是组织志愿者和自己的成员,同时动员社会人士,共同奉献爱心,有重点地为民族地区因受疾病、贫困和各种天灾人祸而造成失学、生活困难的人们给予救助,开展各项力所能及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学习汉藏传统文化,善事同做,各族同乐,凝聚人心,不断提升人员道德水准。
现任民慈救助会理事长(法人)原是省民委一位处长,为人做事,赤忱尽力,学习刻苦,精通汉藏语文,在单位时较早掌握了使用电脑技术,且老早就有志于慈善事业。退休时遂申请成立了青海民慈救助会。他们20年如一日,带领民慈会员修习探讨,付诸实践,救助失学,扶助病弱,不计事情碎小,一件件做起、做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前进,取得了各方交口称赞的成绩。好多人经常在西宁城中区北大街的大街小巷看到一位老人在俯身捡拾人们随意丢弃的纸烟头,那正是这位年届72岁的老人。今年,他被评为西宁市城中区第八届道德模范人物。表彰栏中在简要介绍他的成绩后说,“他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以实际行动呵护着精神家园,共同打造温馨和谐的温暖社区”。我为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奋斗而感动,也与他团队的同仁们一起同享荣光!
一直以来,民慈作为一个民间团体,他们遵纪守法,内外团结,齐心协力,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所做的工作积少成多,成绩斐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会内成员和社会人士的认可和赞誉。据不完全统计,民慈自成立至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接收个人慈善捐款.9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病人87.67万元。放生15次,收到放生款96.64万元。出版《青海民慈》杂志13期,论坛交流55场次,每周组织集体学习三次,共计场次。作为一个小小的民间团体,能做得这样多,这样好,业绩这样突出,实属不易。
衷心祝愿他们和衷共济,再接再厉,克服困难,更上层楼。
多哇·更桑协热(李庆)年11月20日
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
——修学《佛说十善业道经》粗浅认识
惭愧弟子有缘跟民慈一些同修,从年4月开始,至年11月,在本会健心中心共同聆听大慈净老开示的《佛说十善业道经》一至七十九集。对佛法基础性的理论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现整理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前言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真能遇到一位将佛法讲得清楚,让人真能生起对正法的信心,实在是一件很难得之事。通过对正法的熏习,逐渐能拓开心量,不为自己好处太多了。一生光明正大,为正法久住世间,为利益一切众生尽一份力,这是一切好事中的头等好事。因为正法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一、只有圣贤教育才能救人心。俗语说:“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为什么会有这么复杂,是因为我们的妄想无量无边,无奇不有。为了对治众生的无量妄念,佛就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其实都是用不同的方式修学禅定的。通过自心定力止息人的妄念。这件事*治不能解决、武力不能解决、经济、科技都不能解决,只有教育,尤其是圣贤教育才能解决人们潜意识的心病。
特别是佛陀教育有八个与众不同的特性。也称佛说法八音。据《大经科注》第集记载:佛说法有八音声“一是极好音。能令闻者入妙道;二是柔软音。能令闻者生喜悦;三是合适音。能令闻者心皆融释;四是尊慧音。能令闻者尊重;五是不女音。能令闻者生敬畏;六是不误音。能令闻者获正见;七是深远音。能令闻者悟甚深之理;八是不竭音。能令闻者寻其义而无有穷尽。”一切从真实心中去做,这八个特性自然会具备。
学佛悟道没有大福报不行,所以首先得修福报。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要修。布施多了,法缘自然会殊胜。财富要多流通,财不可以积,财积多了会丧道。学佛人要用自己身心力量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世间而服务。假若我们真能为众生、为社会、为正法服务的愿力超过了业力,您就是乘愿再来。只要十个人中有一个人真修行,其余九个人就可以占光了。所以,千万不敢起恶念,造作恶业,假若不闻佛法,恶业天天增长,果报不可收拾。
二、三教同归于善。学佛要从十善做起。佛教的大根大本在于教化众生,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教是行为,化是果报。大慈净老,先结合雍正皇帝为这部经所作的上谕强调,儒释道三教在这一大根大本上是相同的,确实是平等的。一切法“心现识变”,万法同于源。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觉悟了,平等心现前了,没有一法不是正法。三教同归于善。都是要导人为善,都要求与法性相应,这是三教的大根大本。都认为整理好自己的念头很重要,人得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以自己现有的能力和环境能干什么,同时还得知道自己应该放下一些什么,这样就不会在现实的生活洪流中丢失这颗不乱不躁的平常心,才能在任何遭遇下稳住自己。
三教待人接物的常规非常相似,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与佛家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内容基本一致。违背这些标准是造业,遵循了就是积德行善。一个人修持好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周边人,影响后世,果报不思议,要重视。说宇宙人生真相佛教讲的透彻,不得不信,不得不赞叹!
孝感天下。在中国历史有名的舜王用他真诚的孝心感动了以继母为首的一心想害他性命的家人,继而整个社区、直至国人。这样的人历代都有,现在在新加坡一百多岁的许哲老人就是。她一生舍己为人,自己一百岁了还在照顾着十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她一百岁时也归依了佛门。把这个身当作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这是佛菩萨。真正能落实十善,真如古人讲的“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从家庭、社会、国家角度讲,推动圣贤的人文、德行,教育是国家、社会第一件大事。真如古人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思想教育重要。学佛人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社会大众,否则决不能做。
劝善者就是治天下之要道。治天下是果,教学是因。治理国家是如是,治理一个部门、治理一个家也是这个道理。有教才会有治,只有圣贤的教学,才有可能出现孝子贤孙。佛教让我们先学布施,做君是无畏布施,做亲是恩德布施,做师是法布施,君、亲、师是一贯的。每个人都应尽的三大责任。贪吝是一切众生的病根,要连根拔除。我们如果只是积财,有钱不给需要的人是犯罪,要知道积财会丧道,想方设法要把民慈现有钱用出去,但又不能用错了地方,有钱是大家的福报,用钱是智慧。钱用不好又要造业,用好钱也是不容易的事,用好钱比筹集钱还要难。
出家人身上的僧衣袈裟都是表法的,显示法法圆融。过去帝王对各个不同的宗教都是一视同仁。每个宗教都来参加佛教的传灯法会,念佛圣号,非常希有。每个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实现人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这一人类共同的目标,*治、科技、武力、经济都不能解决,只有圣贤教育才能做到。因为只有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通达,了解了整个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无彼此,才能彻底解决。
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佛法最基本的理念,人人可以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三种转变都要以十善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不能成就。三福中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三句,在教、理、行、果中属于愿,而“修十善业”属于行,没有这一句,其它全落空。断恶要断干净,修善要修圆满。断恶断干净,最重要的修忍辱。诚如有人问憨山大师,“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大师回答很干脆:“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这叫生活中的“八我七他”,是修忍辱的好办法。
善恶的标准,说到善恶的标准有好多层次,但一个原理是不变的,凡是有利于他人、社会、众生的为善,凡只利于自己的为恶。如人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叫盗心,犯了偷盗戒。佛讲这部经是在龙宫讲的,不是在人间,是属于一乘教,直通如来果地,理很深,事很广。
万法刹那不住,是阿赖耶识变现的,阿赖耶识是怎么来的?是一念不觉生的,从本性不觉生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三细相,一是业相,现在科学家的说法是能量;二是转相,科学家的说法是信息;三是境界相,科学家说是物质。全都是心意识所生。自性真如是第一义谛,阿赖耶识是第二义谛。回归自性才是真正找到自己。戒、定、慧三学也是与自性相应,自己心地没有过错,就是自有佛性的戒;自己的心地没有混乱,就是自有佛性的定;自己心地没有愚痴,就是自有佛性的慧。诸佛如来所说的话句句都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佛法的教学是世间第一圆满的教育。
正文
一、本经经题及法会盛况。这部经是佛在龙宫开示的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部经的经题我为《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属于人法立题,“佛”是人,“说十善业道”是法。对于宇宙人生真相通达,离开烦恼就叫佛。佛教的根基是五戒十善,五戒是要在佛菩萨面前受,是求定求慧的;十善不需要受,是普世的教育,是为喜求福报的。
经文一开头就说:“如是我闻”,从浅显的层面,“如是”是指着这部经,“我”是阿难尊者自称;“闻”是亲闻,就是我亲自听到佛这么说,不是传说的。阿难的头脑,像录音机一样,佛所开示的内容,他一个字不漏记得。如果往深处讲,“如”是讲真如、自性,唯有真如自性才是“是”,其它皆为“非”,这就是佛法经的真与妄。
接着讲:“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佛所开示的时间,不用年、月、日,而用“一时”,这个一时用的真切。这里面的意思很深、很妙。拿白话文来解释,“一时”就是“那个时候”。那个时候,就是那个时候,那个时候,也就是这个时候,就是当下这一念。其实说无古今,也无未来。等于有一首古诗所说:“风月无古今,情怀有浅深”。现量境界称一时。大乘经常讲“识得一,万事毕”,意思很深,说明时间与空间都不是真的。这其实暗示学佛人要突破时空这个假象,只要突破了时空的幻觉之后,修行人就有能力一念之间供养三世一切诸佛,也有能力于一念之间度化、成就一切众生,同时有能力转凡成圣,这才是究竟意义上的修行。严格讲,只有大圆满的佛陀才有这个能力,才有能力于一念之间,遍入一切众生心中,融一切众生为一体的境界。在佛的那个生命本然为一体的境界之中,一切都同时存在于当下,此深妙境界即是“法界等无别”,这才是“一时”二字的真正用意。
凡夫有住而佛无所住,所以他又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住而生心才是觉,知道一切法如梦如幻。“娑竭罗”是梵语,意思是咸水海,表这个世间为苦海。“龙宫”的大龙菩萨的道场。“为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些都不仅仅是数目字,是表圆满的。总共有四万众,这是无比殊胜的法会。
二、一切法从心想生。经文开示,“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说明六道是我们的念头生的。六道第一业因,是人们的念头不同所决定的。美好的境界也要自己去修、自己去求的。嗔心感地狱,贪心感饿*,痴心感畜生,五戒十善为人道,十善加四无量心为天道,在具足天道福报的同时存有好胜、好斗之心为修罗道,苦、集、灭、道四谛心为阿罗汉,缘觉心为辟支佛,六度心为菩萨,平等心为佛。所以说佛法是心智的教育,没有了此种教育,众生就要遭殃,人民就要受苦了。
佛说法意在言外,听经不能著文字相。这里提出的咸水海是表苦海的,娑竭罗龙王表未觉悟的众生,生在苦海里不知苦。遇到了佛法真宝,亦不认为是宝。当今世界真是如此,对迷惑颠倒的众生来说,佛法真的是走向解脱的无价之宝,但我们自以为是地蒙上了一层迷信、消极等阴影,很多人都不敢接近,也不愿接触。其实佛法不但不迷信,而且是最反对迷信的。修禅定的人修到一定的程度,就有能力在定中能突破空间维次,将各个不同维次生命状态看得清清楚楚,现在科学家也证明有十一种不同空间维次,但他们不知道,这些空间维次是怎么产生的,佛法早就明确提示这些不同维次的空间皆为心想生。人的念头无量无边,空间维次也是无量无边。现在我们是生活在多元维次的空间。在这一点上孙中山先生说得好。他说:“佛教是科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以补科学之偏”。
六道轮回都是自己善与不善业所造,妄想是无明烦恼,断了无明就进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心现的,十法界是识变的。一真法界和十法界又圆融在一起。这个意思很深,要细细体会。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给害惨了。念头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
佛菩萨现身在六道是乘愿再来,他们来去自由,他们不像我们凡夫,自身没有起心动念,他们想也是随众生而想,不是自己想。思想是凡夫的所为,并不是好东西。六根中力量最强的是意根,但它也没有能力缘到自性。我们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是指因果的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龙王”是大众的代表。龙是千变万化,就是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王”是主的意思,龙王是表变化多端的社会各阶层的领导人。“如见此海”,今天启建十善业道的大会,目的是在讨论十善业道。大海比喻社会。“形色种类各别不耶”,让我们观察这个社会、世界,所以一切众生的形状都不一样,全都是因为各自身语意业善与不善所造。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无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所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华严经》开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为识所变”,这个“心”是真心,“识”是妄心。真心跟妄心又是一个心。觉悟了是真心,迷了是妄心。觉悟了,不起心动念了,一切法无生。
无生是宇宙万法的真相。心能现、识能变。整部《中观论》讲的就是无生的道理。无生自然就无灭,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懂得这个道理就是法身大士,称作证得无生法忍。迷于真心你就会受妄心之害,永不得安生,知道一切是虚妄,你就得大自在了。这个理太深。佛法讲缘生,不讲因生,非常有道理。所谓缘生实际上就是无生,缘生既不是自生,亦不是他生,既不是共生,又不是无因生。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聚散无常,刹那变化。确实无我,更无我所有。一切法从心想生。在《大经科注学习心得报告》第集,上官老师讲了怀林僧的公案。这位僧人不守戒,饮酒食肉,轻视佛家戒律。突然有一天地狱派两个小*来抓人,他亲眼见到被抓的名单中确有他的名字,于是他求*卒先抓其他人,等把要抓的人都齐了,再来抓他,其间他答应给两*烧冥钱,两*答应给他延长七天。他就回到寺里先为两*烧了纸钱,然后就准备下地狱。有一位同修知道后,就提出附近寺院有一位禅师功夫不一般,不妨找他求救,也许会有办法救你。于是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找这位禅师,哭诉了全过程。禅师说,我这里的宝塔都快不行了,如果你能发愿修复这些塔,我就教你不死的办法。他表示,只要能救命,怎么都可以,他全接受。于是禅师就让他住在自己的房间,这七天不要睡觉,专心诵《金刚经》,并对其中“当知此处,则为塔庙”等句,要一边诵一边细细体会其义。七天后两*卒果然来了,禅师就让两*自己去抓,两*卒推门一看,只见一座闪闪发光的宝塔,并没有见要抓的人,此时禅师便给两位*卒说,你们回去给阎王说,这个人发愿修复我这里的宝塔,这是冥阳两利之大善,阎王也会同意,不会责怪你们的。这样他得救后,就自己作了三尺铁链拴住自己的脖子,到处去化缘,有生之年真完成了修复宝塔的誓愿。
证明了一切法确实是心想生。人只要有想,就会生相,佛也是心想生的。一切法是心想组合的。所以,法界无量无边,每个人的法界都不一样。你只要有念头,就落在心意识里头,一念不生,随缘而不攀缘是对的。在佛法教学中戒是手段,定是枢纽,慧是目标。这是纯正之道。净土法门是最殊胜、快速的法门,试想如果怀林僧遇到的是一位净土宗的上师,他一定会让他念佛求生净土,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就决不会仅仅是过一次*门关而已。
“自性如幻,智者知己,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自性如幻”是说它起作用,这里的“智者”是指佛菩萨,他们知道诸法实相如梦幻泡影。“应”是劝我们,要修善,不要造恶。“蕴处界”是所生,自性能生、能现、能变。“修善”是因,“所生蕴处界等,皆端正”是果,“见着无厌”是善报,种善因得善果。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
我们读到这段经文,要深深的反省,应当向佛学习。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百千亿福德所生。“光明显曜”,这里的光明,指的是,我们平常讲的气氛、磁场。这个光明它的范围尽虚空遍法界。假设“无量亿自在梵王”,他们的福德光明都不能现前。这都是自性本具的,只要努力修学,恢复自己的性德就能得到。
“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佛身是表性德,性德是究竟圆满的。菩萨还没有成佛,菩萨的妙色庄严是属于修德。这里的“妙色”是表,菩萨身相清净庄严。它的基础都是十善,如果真正把十善修好了,“妙色严净”自然现前。
事实真相不可思议,是事实,是实语。人心善,磁场就善,这个善能感动人。你把五眼修成了,才有能力看到实相。五眼的修习过程,如《华严经》说,“为导养先修肉眼,肉眼见粗不见细等次修天眼,天眼见色未见真境,故修慧眼,慧眼见理不见事,故修法眼,法眼未圆满,故修佛眼。”所以说佛法“知难行易”,只要看到事实真相,凡夫成佛一念之间。从这一角度看,最大的浪费是我们不认识自己的智慧,不了解自己本来拥有全宇宙的力量。只要我们念头好,人、事、物没有一样不好。佛每一个念头都是福德,微细的念头只有八地以上菩萨才能知道。
佛菩萨没有起心动念。佛菩萨随类现身,随机说法,自己没有起心动念。世间人狂妄自大,一无成就。真真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谦虚、恭敬。凡夫是百千万劫罪业所生,念念是自私自利,所以佛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佛菩萨是无量劫来的福德所生,所以他相貌庄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因圆果就满。民慈会的优势是学习的次数多,分享的机会多,改过的机缘多,修布施的机会多,可结缘的法宝多,要充分利用,修好双资粮。
“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再观察世间这些“大威势者”,这些世间各行各业的领导人,都是多生多劫“善业福德”所得,证明了种善因,得善果。这都是在教我们,深信因果。
教了要消化、要变化。佛法的教学,一般说教化,不说教学。意思是教了要消化、要发生变化。教是因,化是果。要做到信、解、行、证四个阶段。转迷为悟是信解,转恶为善是行,转凡成圣是证。没有耐心不能成就。我们极微细的念头都与我们的正报依报有关系。能真干,就真能得利益,真得自受用,才真能利益他人。要以真诚心,将念佛当做归结中的总归结,用一句佛号将见惑、思惑全断了叫作事一心不乱。在此基础上能破一品无明叫理一心不乱。心中常有佛号,这叫一向专念。要牢记,“临终一秒钟,终生念佛功”。佛法说“妙”,是说离四相,既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起心动念,凡夫跟佛菩萨不同之处,就在此。诸佛菩萨随顺性德,性德纯善纯真。
“今天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大海”比喻我们这个世间的有情众生。谚语说:“三十个人有三十种不同的想法,三十头牛有三十对不同的牛角”。又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们每一个人的面貌、健康状况等等不一样,是什么造成的,是因为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同造成,这些环境的不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为“皆由自心种种想念”,就是大乘经典开示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真正通达明了的人,知道六道众生一切的遭遇全都是自作自受,决定没有外力的干涉。只要觉悟了一切问题自然就化解了。
只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会开悟。开悟了就会起根本的变化。在开悟的各种缘份中最重要的是遇上善知识,像讲经的光碟、经书、同参道友等都是最值得珍惜的增上缘,遇上的都是有缘。只要用心学,往往一句话、微不足道一件小事就能成为开悟的重要缘起。如宋代杨杰有一位叫仲回的同乡,两个人一起做官、一起学佛,有一次仲回问杨杰怎么理解念佛不中断?杨答复说:“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也”仲回听后第二年往生到极乐世界,并托梦感恩他的开导。一句使他的同僚往生极世界(参见《大经科注学习心得分享》第集)。
把四摄六度落实在生活上。只要把四摄六度落实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实在家庭,夫妻相处就是行菩萨道,家庭就变成道场了。其实只要我们真干,佛法就在生活中,佛法就是生活教育。汉传寺院一进大殿,弥勒菩萨大肚能容的殊相教我们要笑面迎人、量大福大,四大天王教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中庸、增智、多看、多闻四件处事法,都是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使人记忆犹新。天上人间大富长者,没有一个不是多生多劫修善修福得来的,我们这一生很辛苦,也是因为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所感来的苦果。佛法是智慧、德能的教育,德能就是处世的能力,包括科学技术、相好等,我们要学会用高科技产品把佛法推广到全世界。
克服自己烦恼习气的诀窍就是天天听经、读经。天天去劝众生,实际是劝自己,过二十年、三十年后不知不觉气质就会发生变化,烦恼习气没有了。只要能做到锲而不舍,决定能成就,能巩固自己的道性。佛法强调四缘生法,只要自身的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好,外面的增上缘对每个人都是平等加持。所以说应当知道自求多福,对顺逆境界都不分别、不执著、不动心的人有资格生华藏、极乐这个圆满世界。
真相永远不变,全是妄心在变。十法界千万个法界都在一个法界,像电视换频道一样,按钮在起心动念。现在人物质生活比原先改善了,但人的身心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生活,不是人的生活,像动物一样,喝一口水也要东张西望好几次。佛劝我们“正见不动”,实际是劝我们不要堕在断常见。
正见不为自己。做真正慈善事业,念念为别人着想,不为自己,这是正见。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只为他人、为社会决不为自己,业障自然没有了。心住正见,就是住事实真相,真相不是没有前后世的断见,也不是人永远是人,不承认轮回的常见,而是因果的循环、因果的转变、因果的相续。要知道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先作后受、不作不受。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种善因,得善果,这是真理。
首先要认识福田,才有可能种好福。佛教我们要种好三田:在奉事师长的前提下,一味恭敬一切人、事、物,这是普贤行,也是第一福田;孝敬父母的基础上孝敬所有众生是恩田;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苦难众生或弱势群体,教他们有独立谋生的能力并能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悲田。
佛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世间最究竟、至善、圆满的教育。这不是随便说的,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十句一代时教的纲领中可以体会得到。前四句是讲理,后六句是讲事。现在人普遍对佛陀教育的重要性不认识,这个责任不在他人,是我们这些做佛弟子的人,没有做出好的样子,也没有给世人说清楚。
其实佛教是高度艺术化的,最现实和可操作性特强的教育,它把艺术馆、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功能,集为一体来开展综合性的生动教育。佛在这里讲的娑竭罗海,是指苦海,我们听佛讲法不能著文字相。佛说法往往意在言外。全讲的现前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学了马上能用得上的智慧教育。
三、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恶道苦。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这一段是这部经的核心,也是整个佛法的重点。佛法归根结底就是念善、言善、行为善。“菩萨有一法”,这里的菩萨就是觉悟的人。汉传印光大师把死字贴在额头上,藏传恰美仁波切提倡把死字和不放逸贴在闭关房的四面墙壁,以便提醒自己精进不懈。都是为了能保持身、语、意三门不退转。真如本经刚才所念的经文:“谓于昼夜常念、思维、观察善法”。此善法就是这部《佛说十善业道经》。这部经是一代时教的中心,是无量法门的根基。只要专弘专修这部经,就能得清净心,就能脱离六道轮回,福至心就灵。要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下手,落实在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尽力做到身、语、意无有不善。没有护法的人,讲经很难持续,所以护法和弘法功德平等,甚至护法功德超过弘法。
跟着佛菩萨走,才是真觉悟、真幸福。一切为众生,一切为佛法久住世间,这是觉悟。生天只是没有了苦苦,行苦、坏苦仍在。只要有苦,实际还是属恶道,四圣法界比起一真法界还是算恶道,当然四圣跟六道比是善道。凡夫错就错在自私,这是一切错误的根本。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善法是什么?这个善法就是在六道里面,你得“人天身”,人天是因善法而得的,“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都是圣人所修的。声闻是阿罗汉,菩提是正觉。全都是靠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修得的。这五个科目是大乘佛法最基本的内容。我们可归纳为“”六位数,就比较好记。六和头一条“见和同解”,就是要跟佛菩萨同解,与自性同解。不要求别人,只求自己先能落实上述内容。为此,不能与人相处,决定是在造十恶业,决定不是修十善。利养让给别人,自己过最简单的生活。慈舟大师曾开示,念弥陀名号,其实等同于修普贤行十愿:诵“南无”等于“礼敬诸佛”;诵佛号等于“称赞如来”;念弥陀名号也等于对一切三世诸佛“广修供养”;单单用口说“礼敬诸佛”没有用,要认真去做,才是善法。大乘经典说,诵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所以念佛亦等于“忏悔业障”;念弥陀名号等于随喜所有一切诸佛的功德;念弥陀名号也等于“请转法轮”;佛本无生灭,一念念佛一念生,佛依众生心而住,所以念佛等于“请佛住世”;念弥陀名号也等于“常随学佛”;念弥陀名号就是“恒顺众生”的自性;念弥陀名号等于回向自性常寂光净土。所以说,念佛具足普贤十大行愿。
观察善法,就是只看他人好的、善的,不看不好的和不善的一面,修善不夹杂丝毫的不善。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跟我和,而是我主动要跟别人和。见和同解,是要与佛菩萨、自性同,自性与佛、与所有众生性是一个性。三学来自三皈依觉、正、净,没有三皈的基础与加持,学好戒、定、慧不可能。
极乐世界是极善圆满的世界,心善、愿善、行为善,才能往生极乐世界。觉悟是从善法做起,只要是善事,无论什么人、什么团体、什么宗教做的,我们都要支持,有能力尽力去帮助参与,没有能力就赞叹随喜。我们的生命有生有灭,我们的法身、慧命没有生灭。人不能不修福,不能不修善。经文进一步解释说: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永离”杀生,连杀害众生的的念头都没有了,才是永离。永离二字贯下去,永离“偷盗”,偷盗是不与取。“邪行”是淫欲,这是身三业,要永离;“妄语”等四是口四业,贪、瞋、邪见是意三业,都要永断。
做人最高的原则就是心善、言善、行为善,这也是我们修行的纲领。说心善,只看别人的善,丝毫不见别人的过。我不惹人可以,别人惹我怎么办?四沙门法订得好:他骂我不骂,他怨我不怨,他打我不打,他揭短我赞他长处。
学佛最重要的是了解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学佛就是学做人,就是学与人相处。不能与人相处,不可能往生净土。自己心上放别人的恶,是自己的恶。心里夹杂丝毫的不善,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就失掉了。
吉凶祸福存于一念。学佛人杀生的念头断了,就要生护生的念头。护生最好的方式是采取素食。阿秋仁坡切曾对汉地学佛的弟子开示说:“汉族佛教徒在饮食上多数素食,这个非常具备慈悲心的,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你又怎么忍心去吞咽为疼爱我们而造业受苦的父母的肉呢?”护生是无畏布施。其实让人不高兴就是犯杀生戒。在偷盗中,盗三宝物的罪最重。一针、一线都不可以用盗心去取。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就犯盗窃罪,他人的便宜不好占,不能占。你动一个不善的念头,整个世界因此而遭殃,动一个善念,整个世界、所有众生得福。这就是吉凶祸福存于一念。学佛人必须深明此理。
这里所说的众生,是指各自心中的众生。《白话金刚经坛经》一书说:“心中的众生,指的是自己心念中的邪迷心念,狂妄心念,不善心念,嫉妒心念,恶*心念,像这些心念都是我说的众生,必须用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自己去度脱,这才叫真度脱。”今天世界的不安,社会的动乱,解决之道只有教学。古代朝野的隐士都懂这个道理,倡导“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藏民族历史可以看出,先辈们付出极大的努力从附近的国家引进像希瓦措、阿底峡尊者,莲花生大师等许多奇才,培养出来号称雪域三文殊化身的宗咯巴、萨迦班智达、隆钦饶降以及仲敦巴、米拉日巴、白若杂那等等大德。全都是重视圣贤教诲的结果。带动了全社会尊重人才,重视圣贤教育,重视性灵提升的良好风气。
整个社会能尊重修行人,愿意供养修行人。现在西方人也开始重视对东方古圣先贤教诲的学习,他们重视汉学的学习,重视佛教经典的学习。我们如果不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国家在形式上独立了,实际上还是跟着别人的后头跑,永远赶不上。世间人都是善恶混杂,我们要抑恶扬善,要立志要做世间第一等好人、善人,不立志做贵人、富人。做善人、好人比做贵人、富人好。只要立志做善人、好人,诸佛菩萨就会加持,龙天善神拥护。只要把不善的能量伏住了,真善的能量就会启动。
各个宗教、各民族都应该深入各自的传统经典,恢复“诚敬、仁慈、博爱”的教学,当深入到了一定的深度时,就能找到共同点了,看一个大树从枝叶看好像是不同,但深入到了根或本都是一致的。要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要知道,菩萨决定是顺性德的,要懂得整体的利益,成全大众。
各个宗教文化的精华。博爱、仁慈、真理、大能是各宗教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各个宗教文化的共同点。佛法叫大智、大觉。要真正利益众生,必须把这个真理落实在生活、工作和待人接物中。佛法讲的十善与犹太教的摩西十戒内容是一致的。这是宗教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我们讲的正面的能量,十善的反面是另一种能量。为此,最重要的念头要善,念头要清净,比人高一等的念头是业障、是习气、是不良的能量。现在我们提倡的金刚舞最基本的内涵,就是“振兴正面的能量,伏住反面的能量”,只要具足了这个正因,后面的身、语、意等等无量吉祥就跟着自然成就,有了因,果必然现前。
学了要落实在生活上。要把清净、平等、慈悲做出来给人看,这是自度,叫别人看是身教、是化他。念头一定要保持纯净、纯善。从轮回的苦海中救度是自己救自己,诸佛菩萨只做自救自度的增上缘。人身无常,要掌握好现在、掌握好当下,忽略现在、忽略当下已经堕落了。有解无行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是增长邪见,解行一定得相应。唯有圣贤教育世界才能实现和平,每个宗教都提倡拓开心量,拓不开心量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个人问题。自赞毁他是菩萨大戒,也是心量没有拓开的表现。宗教都是提倡平等的。只要把家庭、学校、社会和宗教四方面的做人教育做得圆满了,世界和平才有了基础。
四、远离十恶果报不思议。
(一)远离杀生得十种果报。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悲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杀生是恶业中最严重的,果报也最苦。
这一段开示不杀生可得普施无畏、慈心予众生、永断嗔心、身常无病、寿命延长、非人常守、常无恶梦、灭除怨结、无恶道怖、命终生天十种果报。
素食决定有好处。经文直接提出:“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头一个就是“于诸众生普施无畏”。其次“常于众生起大悲心”。素食远离杀生,培养自己善心最佳方法,杀气转为慈悲之光。说好话,会说话要从小培养。不会说话恶口,不但伤害自己,还会伤害社会。伤害社会就是杀生。孔子教学第一是德行,第二就是言语,说明言语有多重要。古人读书志在圣贤,圣贤教诲如人天耳目,似长夜明灯。我们相信佛陀教诲,还是选择贪、嗔、痴,要做一个抉择。一个人要真成就,必须经过三个步骤。一是用智慧选择善知识,要选择真正悟道之人;二是要有好的修学环境,有一个好的同参道友相互帮助、相互关怀;三是自身根器要利。此三样缺了哪一个都不能成就。谁能彻发底源谁就成佛了,就是说能贯通一切法。希望我们都有自在往生的能力。
整个佛法可归结到六度,六度可归为一个布施,持戒、忍辱属无畏施,精进、禅定、般若属法施。吉凶祸福都在一念之中,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只要是善心善念他全知道。认真修十善业,业报就会转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熏习,遇到恶人,要作帮助我们消业想,绝不怨天尤人,绝不生嗔心,决定有好处。
善人念念为别人,念念为众生,非人也得利,他们也会帮你。这样的人一生不会得罪人,这样的人是很了不起的人。要与人结善缘、结法缘,千万不能结恶缘,结恶缘多了,就会变成孤立无援,内护、外护、密护都没有了,从事什么事业都无法成就。
成就任何事是由很多因缘促成的,没有诸多之善缘不能结善的果报。《法华经》是专门讲因缘为宗旨的。法达禅师读诵《法华经》三千遍,并不知道《法华经》所讲宗旨是什么。慧能大师让他当面读诵,当他念到“比喻品”时,慧能大师让他停下,说不用读了,我全知道了。这部经原来是以因缘出世为宗旨的,即使经中说了那么多的比喻,也没有出这个宗旨。我们想做佛,最好的缘,没过于念佛。念佛功夫纯熟了,往生决定有把握。
功夫纯一,成就自在是肯定的。多一个人念佛,就多一个善人,等于少了一个恶人,这就是度化众生。一个人有钱是福,用好钱是慧,没有智慧就会拿钱造业,现在没有几个人真正用手里的钱不造业的,只有福而没有慧,原因是圣贤教育没有了。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不杀生是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将此果报回向无上菩提,将来成佛就得无量寿,“随心自在”。
有福报要与大众共享,这是造福,一个人有福报,为整个社会,为所有众生奉献,变成整个社会的福报,这才是正确的。没有了圣贤的教诲,人人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利益,自然界各种灾害不是什么自然造成的,自然不会有灾害,全是人们不善的心行感来的。解决的办法还是要弥补这方面的教育,社会才有救,自然灾害才有可能避免。
(二)远离偷盗得十种果报。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賊、水、火及非爱予,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这是世尊为我们开示的十种不偷盗所得的果报。这里所说的“保”,就是是能保持而不丧失;“王”是国王或*府,犯了王法或国法了,财产被国家没收了的意思;“非爱子”就是败家子。其它就不用多解释了。
盗心不舍,信心就没有了。十善是世出世间一切圣人教学的共同科目。无明是无知,是迷了自性。恢复明德,就是明心见性。佛家和儒家教学都为这个。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与自性相应,这也就是“止于至善”。要从本身做起,这是“明明德”的落实。口说行不至很难收到效果。现在人迷、邪、染,我们用觉、正、净来帮助他。世间人样样争,我们要彻底放下给人看。
老法师在《大经科注》第一百集指出两类可怜悯者,第一类是不肯信佛法,遇到佛法不能修学的人;第二类是遇到净土法门,不能念佛而当面错过的人。这种人是可怜悯者中的最可怜悯者。孔圣人教学分德行、言语、*事、文学四种,现在前二种没有了,只有后两种。犯偷盗连生天都没有分,更不能往生成佛了。喜欢占别人便宜,有这个念头就是盗心。在寺院不但占常住便宜是犯戒,而且在大堂就座时靠经堂柱子都属于犯戒,在孤独地狱有一种人头生柱属此类果报。
人生路上肯定会遇各种预想不到的事,无论遇到再多再大的苦难,对圣教不生怀疑,遇到大的苦难,知道这是在消业障,是好事。业障消完了,福报就现前。决不能怨天尤人。要懂得护好自己的法,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念佛,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号,多读一句经文。
天灾人祸都起源于贪、嗔、痴等不善之业。贪、嗔、痴三*的核心,“情执、我慢、怀疑”。这三个是一切障碍之根,修行必须要从此三根下手。吉凶祸福都是自己不善的心感召的,*神只是外面一个外缘。极乐世界也是大众心行感召而来,连不善的念头都没有了,那是极乐。那是跟诸佛菩萨同生性了,很要紧。这样诸恶永断了,善法就圆满了。诸佛菩萨永远在现前,永不中断。一定要明了这个世界是虚幻不实的,是因缘所生法,都不是真的。
学佛人要很用心的学习。学佛人不仅要断烦恼,还要断烦恼的习气。要断烦恼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天天要照镜子,常常检点自己的德相。把自己发言或分享的情况录下来自己听,也是一个好方法。年龄大了,别人不好意思去说你的短处,有时候别人说了你心里也不一定能真服,所以还是要自己不断地检点。人没有遇到圣贤教育是可怜悯者。
(三)远离邪行得四种果报。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赞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这里说的邪行就是邪淫,若能远离邪淫,就能得四种智所赞法的果报。“智”是指有智慧的人,也就是说你可以得到有智慧的人所赞叹的四种法。一是诸根调顺,根是根身,诸根健全,身体健康长寿。二是永离喧掉。喧是吵闹,掉是身心不安。就是你的家庭和睦,夫妻和好、幸福、美满。三是世所称叹。没有不赞叹你家的。四是妻莫能侵。侵犯最严重的就是离婚、分财产,你家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夫妻离婚直接受害的是子女,其次是社会。根都是起因于邪淫。
只有圣贤教育能救人心。今天的教育是功利教育,鼓励人贪、嗔、痴,鼓励人去杀、盗、淫、妄。古人教人是“轻财利,重仁义”。人人争利,结果必然是天灾人祸。
感化一个人,影响一大片。修行人要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决不看人短处、不记人的恶念恶行,时间长了就能感化他。修行人自己要严持戒律,同事也不要揭别人的短,佛得隐密藏相,是因为长劫不邪淫而又不说他人过所得的殊胜果报。
(四)远离妄语得八种果报。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服;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优钵华”,翻成中文就是青莲花,口中出清香气。其它都比较好懂了。下面一一作一个大概的了解。不妄语可得八种果报:一是口常清净,发青莲花香。妄语造业容易,果报惨。老法师说他讲经二十年后,口业才清净。凡夫口中一般都带难闻的气味,都是因为过去世所造口业所感。要多念佛,少造口业才能改变。
二是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是发言真诚,人天敬爱;四是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是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是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是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是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人都是好人,可惜没有人教。不仅修净土法门需要信、愿、行都得具足,修其它法门仍不可缺少这三样,信是悟道之根源。一个人闻法的机缘非常难得,一定要保护住自己的善心。人如果不能保护自己的善心,就会成为无仁、无义、无智,结果必然有凶灾。古人婚姻都是以道义为基础,现在家庭的结合只有利、欲的结合,没有爱,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幸福。
修行要从不妄语始。要真干,发真诚心很重要,“至心信乐”四个字,是整个佛教的核心。老法师在讲《无量寿经》时,从第——集,整整15集讲解弥陀第十八“十念必生愿”。强调五重核心:即整部大藏经的核心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的核心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核心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的核心是第十八愿、十八愿的核心是“至心信乐”四个字。真诚到了极处就叫至心信乐,这样去念佛往生极乐净土就有把握。无障碍辩才不是学来的,而是不妄语的自然果报。
妄语是个很大的烦恼,你不断它,它就会天天增长。烦恼多发愁的事就多,发愁的事多了,疾病就多。佛法是内学,内是能现能变,外是所现所变。内求诸己,不求诸外。离开了内心,没有一法所得,这是如来的真实语。这样看来,凡夫成天喝酒、吸烟等等,都是在外寻求刺激,全是外道所谓。学佛人要严防。
佛的广长舌相是生生世世不妄语所得的果报。
(五)远离两舌得五种果报。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在诸口业中不造两舌业最重要。不两舌,也叫不挑拨是非,不造谣生事。不造两舌业,可得不坏身、不坏家眷、不坏信顺、不坏法行、不坏善知识五种殊胜果报。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我们要懂得护自己的真诚心、善心。菩萨在世间大权示现,不是凡夫所能测度,也不是凡情所能理解的。为此,最好不要去议论他人的过失。
造两舌业的根是三*。贪、嗔、痴三*是能造,身口七支是所造。根之根是我执,破我执必须得靠根本智,我执不破,大小乘都不得入门。整个佛法,显教密教都重视破迷开悟也是考量于这个理。我执是深藏在我们内心的秉性,除掉这种病是修习佛法的根本任务。当我们将深藏与内心的病根除了,我们的心恢复正常,内心就得大自在。就转迷为悟了,只要悟了转恶为善、转凡成圣就不难了。迷悟才是根本,善恶都是枝末。这里提出的得不坏身,意思是证得无我的境界,身见没有了,无我自然就无坏。放下这个肉身,你就证得法身了。
不善的因,遇上不善的缘,不善的果报才会现前。关键在于我们随顺什么样的缘。我们随十不善的缘,果报在三恶趣;相反我们随佛缘就能成佛。因果报应不可思议。为此,觉悟的人非常重视因果。以往没有遇到佛法,做错的事太多了,今生不得不勇猛进精。转念头重要。凡夫与佛只在一念之间。
对经教要深解其义趣,愿心才会坚固,道心才不会动摇。讲经说法契机才得利益,能摄收六根,肯定是纯善之人,他决不会造作十恶业。佛给我们的慈悲,就是把修行的路或方法教给我们,路还是要我们自己走。对教理欠通,不能勇猛进精,业力还是转不过来。造十分的业,再做二分的善,想转业力不可能。听经不能间断,最好是密集性地去听,效果会更明显一些。
自身有一个好的真因,外面才会感来好的助因。自己有求学的心,是真因,善知识只是助因。一般说真善知识都是很谦虚,很仁慈,他不会自赞毁他,凡是自赞毁他的不会是真善知识。只要真诚亲近善知识,他一定会认真帮助你成就。作为学人,要时时处处学谦虚、恭敬、要学会礼让他人,大圣大贤永远是谦敬的。他人骗我,是因自己在过去世骗过他,现在我不骗他帐就了了。以上五种不坏法的真因都是不两舌。
恶缘与恶因的关系。没有恶缘恶因再多果报也不能现前。生起救众生、救下一代的念头,这个是缘,我们以真诚心发这个愿,佛菩萨就会有应。“救救孩子”,这是我们民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鲁迅先生,在本世纪初发自肺腑的呼声。为了救救孩子,首先要救救大人,大人们要自我拯救,救救自己的灵性。只有回归自性,才是真正的自救,要想回归自性只能靠佛法的修学。为此,真诚心是入道之门,世出世间没有例外的。心不真诚什么都学不到、办不成。虚妄心只能学一点记问之学,世智辩聪,不是真实的。
佛是我们的第一老师。一般称为“本师”,是我们第一学习的榜样。中国有一位大德曾说,中国人离开佛教,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出来。在藏区,一般人名字都是佛教用语,对全民信仰佛教的藏区来说,佛教不仅仅是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有高度节制的行为方式。
佛在《璎珞戒经》上对佛弟子提出的“不漏国税、不谤国主、不犯国制、不作国贼”四不的爱国精神既简练又具体,可操作性特强。佛弟子首先要认识好佛教,并要在方方面面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工作者,我们学佛要学这个。民慈十几年所做的也是这个,不图报酬,不图名,不图利,只图社会安宁、人民幸福、世界和谐、回归自性。一切全在其中。
(六)远离恶口得八种果报。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第一条讲的度,就是分寸,讲话很有分寸,即不会过分,也不会不及,恰到好处。最后一条讲的爱乐。就是大家听了都喜欢接受。其它都比较好懂不用再所解释了。言语是德行的表现,“柔和爱语,这是济众”。人家有一点过失,你就斤斤计较,这是造业。能离恶口可得“言不乖度,言皆利益,言必契理,言词美妙,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言尽爱乐”八种语净业的果报。学佛人要讲爱语、说话要温和、和敬。
“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言尽爱乐”。称领是可以接受的意思。我们今天说话别人不能接受或不喜欢听,是我们自己造恶口业所感来的果报。不能怨他人。如果我们犯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的过失,团体内部就不能和睦,团体内部不和睦,听经也听不进去,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不说人过失,是成就自己的德性。我们念佛,还常犯恶口,不能往生。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个“他”不仅仅是指人,还包括其它事与物,范围很广、很大。学佛从善护口业下手,这是属于渐教,顿教是从善护意业下手,一般人很难做到。顿渐都是佛教化众生的方法和手段。
学佛人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恭敬心,永远只记别人的好处。有冤家、有对头我们的心就不仁了。要好好利用这短暂的一生,修好自己的光明前程,心净则佛土净。人家冒着下三途恶道的险,替我们消业障,我们怎么能不生感恩之心?人不能有恶念、恶口、恶的行为,有了这“三恶”,就一定有地狱苦报。
(七)远离绮语得三种果报。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绮语就是花言巧语,大众喜欢听,但内容并不健康、善良。都是教人贪、瞋、痴、慢等。现在的电视、网络大部分内容都是这样的,只图看的人多,听的人多,赚的钱多,不顾后果。都与十善相违背。
纯正的道路诸佛护念。从夫妇不睦到国与国不和都与犯口过有关。所以说口过无量无边。要想不犯口过要从小养成。小孩犯口过大人不纠正,他就不知道要回头。古人说的“教儿婴孩”,就是这个道理。家庭要承担人伦大事,所谓人伦大事其实就是“养老、育幼”两件事。从这一角度,小学教育是根本,小学教育的基础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基础又是母亲的影响。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身教,父母要自身做起,要从善护口业做起。要牢记不绮语可得三种果报,一是定为智人爱;二是定能以智如是答问;三是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我们今天都没有,说明我们没有远离此恶业,应知道忏悔改过。
如将自己所修一切功德,不自己享受,而是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菩提,“即得如来诸所授记”,佛在大乘经中所说的一切授记,你都能得到。
(八)远离贪欲得五种果报。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这一段意思深广无尽,诸菩萨的修行全在这里,六道众生堕落的原因也在这一段。贪、嗔、痴是万病的本源,它只能折福,不能增福。连夏天的冷气和冬天的热气都不能贪,甚至学佛人对佛法也不能贪,佛教我们不贪,不是说换贪的对象。这件事是难,但只要你有这个认知,肯干就能成。最重要的不能懈怠。对大乘修行人来说,精进就象人的心脏一样重要。其实整个修行过程就是自身本具的真心与妄心之间的较量过程,有反复也完全是正常的。离贪欲可得五大自在:一是三业自在诸根具足;二是财物自在;三是福德自在;四是王位自在;五是所获之物过本所求。修行人要使贪图短暂的享受,就会堕三途遭受无量劫的痛苦。
真诚心永恒不变,我们得的是佛道。如果用虚假之心、高下之心、染污之心,是六道凡夫,每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大菩提心者。要忍别人所不能忍,要做别人所不肯做的事,才能转业力为愿力,才能转凡成圣。佛菩萨到这个世间就是为帮助我们做这个转变,能转不能转,转多少,就看我们的功夫。
转业力最快的方法是讲经教学,讲经是代佛陀说法,会得佛力加持。要保持自己的清静寂灭心,佛菩萨才能加持得了,这又得具足福报与智慧才能做得到。学佛最究竟的果位,按照净土宗的说法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要把自己的身体、意念集中起来跟虚空法界融为一体。肯定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就是真我。真诚是佛,这一句含义很深,老法师在《大经解》集说“常寂光是真正的自己,学佛就要找到这个”。慧能大师说,你们自己的真心就是佛,再也不要怀疑。外面没有一件事物能够单独建立。意思都说真诚是佛、真诚是自己。现在的社会是绮语的社会,圣贤典籍里头只有忍让,只有布施,没有竞争,更没有斗争。知足者常乐,真能落实与世无求,与人无争,这是学佛。离开了真诚心,就没有佛,只有争,只有魔。佛法的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用艺术表演的形式弘法效果会更好。麦彭仁波切提倡的《金刚舞》中描述的龙的动作,所表的就是善变,弘法要与时俱进的意思,赤虎表勇猛不退,大鹏展翅的动作表拓开心量与眼界,狮子表自在。都是表法的。不是为供舞而供舞,供舞的过程皆是表法的,是修行。
只要真诚发心,没有能力佛菩萨、上师三宝会加持。你有多少真诚心,就会有多少分的加持力。修净土或修密宗都非常重视真诚心和加持力。因为这两种都是从净门入,以佛的果觉作因。发心既不能夹杂贪、嗔、痴等根本不善,也不能掺杂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枝末不善,弘法不是一般的事,要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还要做到天天改过。要做到善巧方便,必须要在实践中去不断总结。要懂得迂回,要懂得耐心。学佛的前方便是好学、肯学、会学,不但一切人是我们的老师,连一切事与物也是我们的老师。民慈会有这么多的同参道友,这是非常希有的因缘,要懂得珍惜。民慈十八年的历程举体是上师三宝加持的过程,不是某人或几个人所能承办的。
从个人的健康到整个宇宙的和谐“通”字非常重要。血气畅通了身体就不生病。修行人常诵百字明咒,诵咒的功德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揣摩得到的,它能打通内、外、密等等意想不到的各种障碍,常拜佛也起同等的不思议作用。邻居间、亲朋间、宗教间、族群间都应相互守望、相互来往,整个社会和谐了,国家就兴旺,世界就和谐。这一切关键是一个“通”字,要努力做沟通工作。只要真诚做好相互沟通,很多冲突、争斗甚至战乱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古时候的人喜欢沟通,喜欢请教。社会和他人都是可用来借鉴的一面镜子,要多检点自己,多照照镜子,要重视自我教育,真学佛人切实要把自己的心态改变过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学佛人真实的目标。
世间人拼命所追求的是财富、聪明才智和健康长寿。这三样都是果报,你不修它的因,只追求果报是追不来的。过去世修财、法、无畏三种布施,才会有今世的上述三种果报。远离了贪欲,布施波罗蜜圆满了,拔掉贪、嗔、痴之*根重要。真如法国学者罗伯尔.萨耶在《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一书所说:“莲花生砍掉了贪欲、嗔恚、愚痴这三*的头,并作为战利品而将这一切挑在杵顶尖上,如同对待一房夫人一般也将他们留在自己的身旁”。可见大师随身携带的杵也是表法的。我们今天遇到冤家对头,要想到那都是大权示现来度我们的,那样我们自然就会生起恭敬之心,将冤贼转为善友,这就是修行,是功夫。会修行的人,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增智慧,不会修的人在什么样的境界都只会增加烦恼。
一般福德分五类:长寿、富贵、康宁、好德与善终。德是因,福是果。所谓的圣人,是指明白、懂事的人。凡夫跟圣人总在用心不同。心用的正是圣,心用偏了是凡夫,心用邪了是要堕三途的。古人说:“人无信则不立”,信心是福德的基础,先要信佛菩萨的教诲,你现在再有钱财,哪怕是跨国公司的老板,不懂得布施,只知道搞自私自利,也会因为经营不善走向倒闭。新加坡的许哲老人现在一百多岁,她一天只用一餐。她一生帮助穷人、老人和病人,不是出外帮助他人,就在家读书,没有其它事,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世出世间第一大福德是弘法利生,学讲经是修福德,弘法中培养传法之人又是重中之重,后继无人功德不算圆满。
离贪欲后的最后两种自在。王位自在。是指社会地位能保持,如有能力时能持久修布施供养一切众生,众生也会将他们所拥有的珍奇宝物供出来利益他人,因果就这样永远在相续、循环和转变。佛在经里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果报与你所修的功德肯定是成正比。凡是违背圣贤教诲或因果定律的,再富裕也传不了几代,有的到晚年就保不住的现象也很多。
最后一句“回向”是因,“三界特尊,皆共敬养”是果报。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特尊”是特别尊敬。
(九)远离瞋恚得八种果报。
“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远离嗔恚心可得八种果报。一是无损恼心;二是无嗔恚心;三是无争讼心;四是得柔软心;五是得慈心;六是得利益众生心;七是身相端严;八是速生梵世。也就是说远离嗔恚等烦恼,就可以转业报身为愿力身,在这里关键要说到做到。真如修无大师临往生时所留下的警句,“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在家出家都要念念为正法久住、念念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着想。为此,一定要多听经,反复听经,人不觉悟是不肯回头。只要第一福做到了,就可以生凡圣同居土;第二福落实了就生方便有余土;三福全兑现了生实报庄严土,要真改过才行。我们自己迷惑,社会大众痛苦。只要你有真诚心,就具足一切功德。不能怀疑自己有功德,一产生疑心,功德就真被破坏了。
八种果报具足,才是远离嗔恚的标志。具足此八种果报不是一件容易事,令人生厌恶之心,“无损恼心”就没有了。要得这一条就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才行。正如老法师讲的六种感激:“感激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智;感激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感激鞭打我的人,因为他替我消业障;感激遗弃我的人,因为他教导我应当自立;感激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能力;感激斥责我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的定慧。”。
一生都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要细细思维别人和自己的行为,要善于在他人的过失中发现自己的过失,改恶向善。最怕的是临命终时生嗔恚心,人断气后8——12小时内轻易不要去触碰他,就是他的神识尚未离开,触碰他就怕生嗔恚心而堕恶趣,关键时候能保持安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如理如法去助念或办超度有较大作用。但平时的熏习不能放松。我们今天得利于天天读经,天天听经,使熏习的力量超过烦恼习气,到关键时刻就会产生不思议的大作用。
发菩提心就是发做佛之心。我们供佛当然有很多意义,但最重要的意义是提醒我们像佛陀学习。佛心跟我们的真心本来是一、佛心是我们的本心、也叫菩提心,是止于至善之心。我们也要以至善之心,供养三宝,以无间缺地供养包括净水在内供品,依次训练我们的内心,时时处处以三宝为先。宗教不应该止于仪式,应明了教义。贪欲对自己的损害来得比较缓慢,嗔心对自己的伤害来得快速而且猛烈,亦是地狱道第一因素,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嗔心一起,智慧没有了。古人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佛法世法是在觉迷上分,一念觉为佛法,一念迷就是世法。随缘是佛法,攀缘是世法,自在是佛法,不自在是世法。十恶不舍,不能得自在。念念不忘度众生的心,就是菩提心,有缘兼善天下,无缘独善其身,独善其身也不忘了度化众生,缘没有成熟之前,一定要加紧用行。
多看经书、多听经,开自己的智慧。三天不读经,烦恼伏不住。从《释迦牟尼佛传》可以看出,佛一生都是勇猛精进,求学教人。圣者没有一个不好学的,我们也要每天都得认真读书,而且还要懂得选择重点,理透彻了,才能爱护一切众生,生佛本是一体,那里还有什么诤讼。是一体连忍让都谈不上,看到大家欢喜,是他的享受,跟慈父看到子孙幸福他自然高兴的心态是一样的。所以佛说,开悟之后对任何人都有宽容的必要。圣教一定会是这样无私、清净和无为的,无为是不为自己,无为而为就是说不为自己而为众生,不是说无为了就什么事也不作,不能错解。
十善不能不修,十恶不能不离。学佛的人一定得具足柔和质直、慈悲与利益安众生等心。我原来未退休前,在*校、宣传部门派我去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在看来,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不是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确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人心问题,人心坏了,制度再好,照样有人干坏事。人心最高境界,是发菩提心,也就是觉悟人生宇宙真相之心。菩提心不好发,一旦发了菩提心,是大乘圆教初住菩萨,就超越了十法界。发菩提心的标准是见思、尘沙烦恼都断了才行。凡夫做了一点好事,还一定要居功,有了这种心态功德就不能保全,还会遭别人的嫉妒。真信佛就不能有类似的心态,要依教奉行,不能依教奉行不是真信佛。身相端正是如来果地上自性的流露,心不真,心不诚,自性至善之心就变成不善。
至善之心不能不恢复,染污之心不能不除掉。只要至善之心一恢复,一切都恢复。世知辩聪,记问之学,不能入境界。老实人才可以入境界。老实人真了不起,老实人真好。他没有害人的念头,没有占人便宜的念头。老实人一生肯定能成就。自以为聪明的世知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越推越远。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染污之心不除掉,这一生不能成就。损人不能利己,损己利人才是真正的利己,这个道理很深。贪、嗔、痴减少一分,善根就增长一分,善根一定是利他的,利他能提升自己。天台宗所说的六即佛,在六道里只有理即佛、名字即佛和观行位三种;四圣法界有相似即佛;一真法界才有分证即佛;最高的是究竟即佛六种。这些常识我们都要了解。
远离嗔恚心的最后一个果报“以和忍故速生梵世”。这里的梵世,就是指极乐世界。这是远离嗔恚心八重果报中最重要的一条。十恶不舍,和忍就不能落实。人生苦短,一个世纪实际只是刹那之间,我们一定要在有生之年,要敢于直下承当,弥陀四十八愿是为我发的,极乐世界是为我建的。这样我们的感恩之心就会生出来,我不发愿往生净土就太对不起阿弥陀佛。与人不能和睦相处是因为我们还有不善的习气,离欲望了,就能生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的殊胜处就在凡圣同居土与方便有余土,实报土跟其它佛国土没有差别。无论在家出家,关键都在临命终时,能不能保持往生净土的信愿。
(十)远离邪见得十种果报。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皈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远离邪见可得十种果报。其中第一个果报是能遇见真善知识,能遇见真的同参道友。邪见是愚痴,要断愚痴必须得开智慧。能否开智慧第一个要素是要遇到真善知识,其次是遇到真的同参道友。随顺佛陀教诲比什么都重要,当年李老先生为台中莲社提出“四为三不”的修行原则:一是为求学问,二是为转移污俗,三是为求解脱,四是为弘护正法;三不是:不以佛法受人利用,不籍佛法贪名图利,不昧佛法同流合污,这七个原则就体现了这一点。十恶伏不住,念佛也不能往生。自己不是善人,就遇不到善知识,遇到了你也会看不顺眼。这是自己没有福报所致。
离邪见就是智慧。此为学佛最高的目标。深信因果说来容易,作起来难,只有那些通达宇宙人生事实真相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一般人只是说说而已,根本不可能落到实处。因果可畏,你讨厌人家,人家也会讨厌你。每个人对自己的言行要负责任。要明了哪一道的众生都跟自己有亲属关系。对众生一个恶念不生,这是阿罗汉果,为保护众生连自己的身命都不顾是菩萨。
转识成智才是真学佛。贪、嗔、痴断了,定慧就会现前,你就有能力转境界,机遇、命运都会跟着发生变化。条件是你得具备直心、正见。正见是正心起作用。要具备这些功德能力,只有皈依佛、法、僧三宝才能实现。
必须先了解皈依有以下十种利益:一是成为正式的佛弟子;二是恶道立刻除名,人天有份;三是如顶戴宝冠,人身庄严;四是为龙天、善神护佑;五是为大众尊敬;六是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七是能积广大福德;八是减少烦恼,能得方便;九是有受戒的资格;十是终有一天必定得度。佛法所体现的智慧非常微细,不是凡夫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粗鲁。一念不生亦不是无念,无念就落到无明里去了,而是说要保持一念,即正念,不生第二念,因为二念是妄念,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不可思议也不是不能思、不能议。这些微细的区分、高端的智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三宝加持,不开智慧,仅仅凭凡夫那一点记闻之学和小聪明是不可能正解。转八识为四智为学佛的根本目标,大圆镜智里面什么都没有,但它什么都能现,所现的全是众生所感的。学佛人不能修善而继续造业,是破坏佛教形象,这是造地狱业,等同于造“破合和僧”。不是小事,十恶没有断尽,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
修慧、修福是当然之理。离邪见无量福慧增胜,不但福德是善业所生,智慧也是善业所生。根都是一个善心、善念、善行。年11月《佛学通讯》刊有一份“生命的能量场”的文章提出:“当你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开智慧之门,法喜充满的时候,你获得的能量将超乎你的想象。当一个人真正发了一个大愿后,他瞬间获得无限的能量。反之,你的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迅速流失,加速衰老与死亡,尤其是恐惧,它会让你能量顷刻间丧失殆尽,失去生命。虚荣心,说谎时也很消耗能量的。”并提出禅定其实是处于不消耗能量的状态,像电脑待机状态。理明白了,心就安了。从这一角度讲,不认真修十善业,就不是真学佛。无论是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宗门教下、四摄六度、四无量心都要以此为基础,十善的圆满就是如来果地。
离邪见,能行圣道。十善业道是正道,是圣人之道,走这个道的人是有福慧;恶道是邪道,十善没有放在心上,是轻慢佛法,果报在三途。
不修十善,恶业除不掉。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佛团体,个人修学退得很快。身是我所有,不是我。真我永远没有生灭,真我是法身。法身能现,无处不在,万法是所现,能所不二,能证法身的智慧叫报身,起作用是化身。当别人赞叹我时,要生惭愧之心,我做得还不够好;当别人毁谤我、贬低我时,要赶紧反省,使自己没有让人满意。这样才能修得纯净纯善之心。我们要学见性不着相,这是练平等心。财要散,不要积。财积多了,会丧道。有了财马上布施,又来又布施,这是正确的。
离邪见才能住真实慧。离邪见最后两个果报是“住无碍见与不堕诸难”。前者是属于智慧,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四无碍智慧,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全是十恶业惹得祸。我们这一生从小接触的是邪知邪见,积非成是,养成自以为是的习性。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过失,才会有天灾人祸。消除灾祸,还是要从人心做起,随顺圣贤教诲,才能住真实慧。
离邪见、才能消灾免难。离邪见最后一个果报,是“不堕诸难”,这是双关语,它有在大难之下,还可以往上升的意思;另外还有大难来了,他可以不受难的意思。我们常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是因果定律在起作用。学佛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大彻大悟,大悟是指十法界里头的相似位,彻悟是指一真法界里头的分证位,这都不是随便说的。
今天我们修行用功的要紧处,就是眼见色不起憎爱二心,不作分别想,我们的眼识便转为成所作智,耳、鼻、舌、身也如此。此成所作智,虽然凡夫能够修习,但其功能与大圆镜智是相同的。这是我们修行用功的要紧处。大家应特别注意。如果我们的五根接触六尘境界时,起了五欲,那就只有留在娑婆世界受苦了。如果五根不落五欲,那便是转识成智。放下就是指放下财、色、名、食、睡五欲,也叫作五根本烦恼障,看破是指看破所知障。要想真除此二障求学的态度非常重要,能否成就态度占百分之九十,方法只占百分之十。
五、菩萨依十善而修六度,果报更不思议。
(一)离杀、盗、淫而行布施之果报。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賊损害。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经文从这里开始就讲,十善落实在菩萨六度、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等行门之中,果报更不思议。首先是离杀、盗、淫而修三种布施所得果报,不但有财富,而且这个财谁都不能侵夺;得长寿而不会短命;一切怨賊所不能损害。
没有十善做基础,一切福报都不真实。称性的财宝是没有人夺得了的。乘愿再来的人,决定不会再造恶业,还有爱憎,还会造业就不会是乘愿再来的,还有情执决定是业报身,乘愿再来的人一定是心心所已经转为四智,而且智的量都一定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而且此心量表现在外面一定能无私、无条件的布施,能这样做的人法缘自然会殊胜。
十善业道的重要,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佛语真诚,但现在人总是对佛说的话半信半疑,这与我们学佛人没有做出好样子有很大的关系。世间人迷,但有很多人不会承认自己迷。要纠正一个已经习惯的错误观念不是那么容易。见思烦恼不断,人的知见正不了。像古人所说“人定胜天”,古人说得没有错,人心定在一处,能胜天的意思,一切功德产生于住心。
无论是什么法门,修住心是第一功。密宗有更多的善巧修住心法,是积极的住心法。积极的住心法与消极的住心法不同,消极的住心法什么都不想,实际上还是在想,积极的住心法把思想积极地引导到一个目标上,别的都不想了。念佛法门也是属于这个方法。心住一处才能胜天,意思是说禅定力量不思议,但现在人解读错了,误认为“人力能够战胜自然”(见《现代汉语词典》第页)。造业还得福报的人,他的福报已经打折扣了,他假如不造业,福报会更大。修福修慧基础都是十善业,没有十善就没有六度,可以说没有十善,也就没有佛法,十善也是人天两道的根本。
(二)离妄语等四口过而修布施之果报。
“离虚誑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皈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离虚誑语”就是不妄语,以真诚心待人接物。妄语、两舌在佛法里,都是大戒。“摄持正法”,摄是摄受,持是保持。侠义的正法是指佛菩萨的教诲;广义的正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圣贤教诲。
家庭幸福美满是修善行所带来的果报,家庭幸福美满必须断恶修善才能得到。远离口四过的第一果报就是“其家直顺”,直顺就是幸福美满。今天社会、家庭、儿女三个问题这么严重,是我们自己没有修十善所感来的果报,不能怨天尤人。过去我们的思想、行为不正应当忏悔,改往修来,不再做错事,这才是真忏悔,你还有怨恨心,还有占别人的便宜之心、有淫欲之心,我们的心还是不善。无论是家庭、单位还是社会组织或道场,大家和睦了,家就兴盛、团队就兴旺。
世出世间法成就的基础都在家庭。我们过去所修的功德,从妄语、两舌两个大漏洞漏掉了。漏洞很多,其中上述两个漏洞最大。言而守信,才能摄持平等正法,平等是离妄想、分别、执著之心,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之心,是我们平时的善念、善心、善行所感得善果。平等心也就是佛说的四无量心中之“舍无量心”,就是说我们在无量劫的生生世世中,每个众生曾经做过我们的家亲眷属,也曾经做过我们的怨敌仇人;都曾经伤害过我们,也都曾经帮助过我们。所以无法说是应该恨还是应该爱。这样我们的平等心自然会生出来了。
把对亲朋好友的贪恋和对怨敌仇人的怨恨这两个极端的分别念统统舍掉,这就是舍无量心。在此境界中,用菩萨的法眼、如来的佛眼看这个世界,处处是平等世界,是极乐净土。家庭不和睦、道场不和谐多半是两舌造成的,本来盗僧伽物的罪业非常重,但破和合僧的罪比盗僧伽物之罪还要重。已经造了,佛不能救你,但你自己可以救自己,如天亲菩萨年轻时,只信小乘,诽谤大乘,后经无著菩萨再三劝解后,才信了大乘佛法,他后悔曾经诽谤大乘,欲在佛前割下自己的舌头,以便表示忏悔,无著菩萨知道后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舌头去赞叹大乘呢?于是他又造了五百部论著专门赞叹大乘,真的救了自己。这是真正积极的忏悔,我们也要学菩萨这些好的忏悔法,过去造了,现在反过来按佛菩萨的教诲去做就好。
说话粗鲁不是小事。我们不能认为“说话粗鲁是小小戒无所谓”。认为自己没有错,错都是别人的,这个观念本身是大错。这一世有一点智慧,能讲经说法,但听众仍然不愿接受,这是因为过去世说话粗鲁所感得的果报。十善用在哪个行门,果报都是殊胜的。法国学者罗伯尔﹒萨耶在《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一书中肯定佛教,尤其是金刚乘对人类带来的信息说:“西藏在许多世纪以来,始终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之持有者,这些传统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容置疑的。正是由于西藏,才向我们传来了一种珍贵的信息。这就是金刚乘的信息,它是一种宇宙和微妙的精神智慧之活的与真实的源泉。这一信息提醒我们当代人注意,最大的损失并不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而是在精神和宗教方面的损害”。
(三)离贪、瞋、痴而修布施之果报。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贪求是一切众生的根本烦恼,是三*中最严重的。瞋恚,贪不到才瞋恚。邪见颠倒是愚痴。佛教我们修布施,就是要对治贪、瞋、痴。功德是舍贪、嗔、痴。中国古人对戏剧等文艺作品提出的总原则是“思无邪”,现在人不讲这个原则了。章嘉大师曾说过,“过去的帝王会用人,他们只任用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四位喇嘛,就把天下治理的固如金汤。”现在用那么多的警武人员,还是治理不好社会,的确值得反省。布施就是能舍,能度悭贪,能拔掉烦恼之根。一般人观察自己的毛病很难做到微密观照,总是粗心大意。只要有一丝毫的贪求之心,智慧生不出来。一定要知道改过自新,只要知道改过,一天改一过,三年后这个人就成圣成贤了,慧从舍来的,一定要把十恶舍掉。
忿恨心是烦恼中最严重的一条。忿恨心是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习气,是堕落地狱的主因。为此,千万不能造这类的业,只要造了这些业,学佛也会堕三途。怎样降伏忿恨心,这是大学问、也是大功德。念佛有功夫的人,第一念是忿恨心,第二念就转为佛名号,只要警觉性高,这样去念佛念到三、五年就能控制忿恨心,烦恼轻,智慧长的果报就会现前。
世出世间亲近三宝的人是最有智慧、最有福德的人。古人说:“观其友知其人”。这一世能遇到佛法,能亲近三宝,确是无量劫希有难逢,要知道珍惜。学佛能否成就的关键或者秘诀就是放下。当年阿舍世王子及五百长老,只是发心他们将来成佛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并没有发心要生净土,所以他们还是属于小善根,就这一小善根,他们在过去世中,已经拜佛四百亿佛,我们今天真心能发生净土之心,比他们的善根还要深厚,这不是小善根,而是大善根。离贪求、忿怒、愚痴修布施的共同果报,是“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是常不忘发菩提心。用佛法与更多的众生结善缘。诵不动如来心咒七遍以上后,吹三口气盛满水的喷壶里,然后发心所有接触其水尘的众生都能走向解脱,洒在家里的花草等,就可以利于许多无形与有形众生。不会诵不动佛如来心咒,诵阿弥陀佛名号也行。要做到随时随处都不离十善,这才是常念善法、思维善法、观察善法,声声佛号都具足十善,才是上上之善人。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无论多么微细的小事,都有前因。这个因果太细密了,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如果我们生出怨天尤人的念头,又造了新业。要证得这个细微的真相,必须具备三点因素,一是得有上师三宝的加被;二是自己要努力断恶修善;三是要了解佛陀的殊胜事迹。
现在观看印度新出的《佛陀》连续剧也是一种途经。要了解诸法实相,谈何容易,十善每一条中又含十善,十法界中每一个法界又含十法界,像人法界里头又有人法界里的佛法界、菩萨界直到人法界里头的地狱界等等。离了十善业,不但佛法不能生,连世间善法也不能生。一切众生心相续都是善恶混杂的,就看你是善多还是恶多。像我们这个民慈的学习平台是接引众生的,对他人的要求不能过高,始终坚持自愿参与的原则,这是正确的。
六、十善使菩萨六度、四摄、四无量心趋向圆满。
(一)十善使菩萨六度趋向圆满。
“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
上面都是细说修十善所获利益,下面是略说菩萨在十善的基础上修六度,更能得大利益,最终使六度趋向圆满。
与大众相处是一门大学问。与大众相处就得落实六度,行六度是有次第的,首先行布施是学放下,放下自己的成见才能守法,这是持戒;能守法才能忍辱,能忍辱才能进步,进步是精进;精进才能得定,得定才能开慧。忍辱处于六度的中心。为此,其是枢纽,真如《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法得成于忍”,不能忍的德相,不能令人生欢喜心。修忍辱不能脱离社会大众,尤其是末法时期所遇到麻烦事情多,不忍更难与社会大众相处,只要事事处处留意,到处都是我们的好学处。甚至每遇到要生气时,都是我们修忍辱的好机缘。学佛人如果能做到心目中只有众生,这就很难得,一个人的相貌好,有很多种因素,但第一因素是能忍辱。可见修忍辱的确是第一重要。
“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菩萨行门的总纲领。戒、定、慧三学是菩萨行门的总纲领。慧学表佛宝、定学表法宝、戒学表僧宝。无量法门可归结为三学、三宝。十善业是戒学的大根大本。真学佛的人极小的善事他也肯作,极小的不善他也会很谨慎。每天晚上在家里播经,喷洒用不动如来心咒或弥陀名号加持过的水,这类看似小善的事,其实是迫切需要的。因为人类的好吃而每天所杀生的亡*,不晓得有多少亿的量在增加,为此我们学佛人为帮助他们,每天通过这么些途径是帮助他们是必须的。
十善落实在精进、禅定二门的功德。精进是进步,进步不能杂进、乱进,相反要精进、专进。不能精进,人就会只看眼前小利,伤害真实、究竟的大利。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正念、六度才是精进。真正做到无我,是小乘须陀洹,是大乘初信位,也称为见道位,总算入门了。鸡毛蒜皮什么事都计较是没出息。
现代社会的事实真相。孟夫子曾说:“上下交征其利,其国危矣”。这其是现代社会的事实真相。了生死,出三界,一定要断恶修善,不断恶修善,修福报再大,也只能在三途中去享,连人天两道都没有分。想断恶修善,全在此十善业。十善头一条就要落实在孝亲、尊师和慈心上。不能落实佛陀这些教诲,这一生又白来了。
所谓的禅定是指心有主宰,菩萨一一法含一切法,这是性德。佛菩萨为我们快速证得无上菩提,赐给净宗法门,能否成就看我们的信心程度,真如《楞严经》讲的“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一切取决于我们的心愿,不容夹杂丝毫的怀疑。
十善是基本的,是共同的课程。世尊讲经四十九年,其中以般若为中心讲了二十二年,可见其重要性。没有般若六度中的前四项修好了只生欲界天,禅定修好了也只能生色界或无色界天,出不了三界六道。佛说法现相不是佛的意思,而是众生的意思。
(二)十善使菩萨四摄、四无量心趋向圆满。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在末法时期十善落实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首先要救自己,救自己的家庭,要想真救,不回到圣贤的教育不可能办得到。现在连西方人都信人有三世,既然有来世,行善决定有价值,行善就得有善心,善心中最善的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得拓开心量,包容一切。因为一切众生总有回头的那一天。要以爱自己的心,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永远不恼害任何一个众生。我们至今未能得度,其实也是自己舍弃自己,不是佛菩萨不度我们。
佛法重视重复。重复是学习的母亲,佛法用转法轮来形容弘法利生的伟大事业,其中也含有重复的意思。小乘佛法把寂静摆在第一,而大乘把慈悲摆在第一。每个人都是自己造业,自己受。
人一定要立志超越三界。十法界都是苦,还是不究竟。欲界苦苦、坏苦和行苦三者统统具足;色界分段生死没有了,只有变易生死。为此,他们没有苦苦,只有坏苦和行苦;无色界是灵界,色身不要了,所以他们没有坏苦,只有行苦。这是因为他们的境界不能永远保持,一旦定功一失还得轮回。为此,佛说三界无安。人只有正等正觉,才能离苦得乐。只有佛的智慧才是圆满的智慧,是遍知一切的智慧,就是说佛的能知的智慧和所知的客观事物总量是完全相等、丝毫没有差错,所以称之为“正等正觉”,只有离相修福,我们的心才能得定。其实佛无处不在,只是隐而不现,这部《佛说十善业道经》是修行的基本法,我们要把十善落实在慈庄严、悲庄严,慈悲就趋向圆满了。
教育是教化众生最重要的手段。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于义务教学,解决当前世界劫难唯有教育这条路。越是苦难的地方越要重视教育,当我们的供养多了时,不要忙着建道场,要投资建学校。
十善落实在喜庄严,就是要在看到他人善时,不但不生嫉妒心,而且能随喜他人善,这一条很重要。与人和睦相处是一门大学问,不能与人相处肯定是在造业。因为虚空法界一切万物本来是一体,按科学家的说法全是波动的现象,只是波动的频率不同而已。这是事实真相,见到这个真相才是达到见道位,是大乘圆教初住位。有善根的人承认自己有过失,所以他就肯学圣贤、好学圣贤。
在顺逆境界中修清净、平等心。十善落实在舍庄严,就是要修清净、平等心,这都是自性本有的。舍就是布施,就是放下,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是因为没有看破。佛法可以广学多闻,但学了决定不能执著,因为清净心比广学多闻重要。看破是智慧,放下才是功夫,是佛法入门的功夫,有了这个功夫才算是证得见道位。从此角度讲,舍决定是应当的,是正确的,舍得越多,就越能提升,品位高低,其实是舍得多寡而已。末法众生除仰靠阿弥陀佛威神加持,求生净土外,没有其它路可走。
六道中第一件大事是人与人相处。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好解决,佛制定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为内容的四摄法,落实在那里,那里就兴盛。不接受此四法,是跟佛无缘。在六道往上提升很难,但往下堕落很容易。诚如俗语讲:“学好十年不足,学坏一天有余”。只有遇到圣贤教诲,才有可能提升。现在遇到圣贤教诲,也有往下堕落的危险,原因诚如有人说的“看得破而忍不过”。要深明其理,才能万缘放下,过最简单的生活。学佛其实只是改变观念,把原来的轮回心改为菩提心就成了。
四悉檀是四摄法的精义、是精华。只要把十善落实在四摄法,就能消除一切灾难,同时四摄法也就趋向圆满。为此,这是世出世间最重要的开示。四摄法头一条是布施,布施分四种,亦称四悉檀,“悉檀”是梵语,译成中文是普遍、真诚地布施一切。其中讲了四条:一是世界悉檀。以欢喜心布施一切,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是世界悉檀;二是为人悉檀。处处为他人着想,众生能接受多少就布施多少,说他所能做到的法;上面这两条是帮助自他生善的。三是对治悉檀。此条偏重在戒律,是帮助消业的。作为父母给子女不留下任何不好的影响是负责任的现象,是真正会爱护子女的父母;四是第一义悉檀。上面三条是从事上讲,这一条是从理上讲,事理圆满了,四摄法也就圆满了。
四摄法的第二项是爱语。所谓的爱语是真正为对方着想的爱护之语,不是说漂亮话。要以智慧为基础,才有能力观众生之机,才能不失时机的去帮助人,该说的时候不说,机会失掉了。不该说时去说,不但不能帮助人,而且容易跟人结下不好的缘。四摄法用好了、圆满了是佛菩萨,此四项含无尽的德能与智慧。学佛人的心是要很细的,每一法甚至每一念都具足十法。如佛法所说的色法,一般都含有四层意,分表色、无表色、极微色、极迥色等。表色是指世间有光色,即青、*、蓝、白、黑以及长、短、高、矮等等。无表色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是抽象的。极微色属于微观世界,极迥色是属于宏观世界,大没有边际。
四摄法的第三项是利行。我们的起心动念,一切行为都要利益一切众生,要把十善真正落实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与修行上。利益中最大的利益是正法久住。我们能为正法久住而作点事,全是祖宗之德,是三宝加持,我们一定要做出样子给人看,尤其是家庭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真正落实才能得真实、广大的利益。
同事摄是结法缘。能与九法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是圆满性德的起用,是大智慧。如果不能做到,决定是轮回,轮回就决定在三途。同事摄同时也是佛法讲的“六和敬”。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跟四见都没有了,才能与一切众生和光同事,能落实只为众生,不为自己,这是跟一切众生结法缘最好的途径,你不结法缘,那来的法缘。像类似的民慈的社会组织是最好的结缘平台。
四摄意味深长。想跟人相处得好,想帮助人,四摄法是第一课程。四摄法是一环扣一环的,先用布施摄受有缘众生;然后是爱语,就是说把六度等纯正之法介绍给他;利行不但要把正法介绍给他,而且要有行动;同事是说不但要他利行,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做出样子给他看。要知道心佛众生能量相等,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此是整个佛法的概括。当今社会由于*治、金融、族群与宗教间的争执,社会动乱不堪,给众生带来很多痛苦。很多人怪社会制度不好,其实社会制度好坏不是主要的,主要还是在于人的好坏。真如孔圣人所说:“人存*举,人亡*息”。说明培养人才是第一重要,要想培养人教学最优先,教学中又是四摄法的教学最优先。此教学不是从外来的,而是指自性本有的能量得到恢复。所以圣人教化众生他不会居功,教好了不认为是我教他成才的,而是自性本有的本能。外面的教学只是起了引导与辅助而已,所谓的摄受是让学生对老师心服口服。天下事,只要把人与人相处好了,什么问题也不会有。佛家讲三宝也讲因三宝与果三宝也是说此道理的,因三宝指的是身外三宝,佛宝为释迦牟尼等三世十方诸佛;法宝为诸佛所传之法;僧宝为三乘见道以上的圣人。果三宝即自身三宝,常乐我净自在身为佛宝,无上智慧法身为法宝,获得圣僧之身为自身僧宝。
(三)十善使菩萨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趋向圆满。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三十七道品是通大小二乘的,大致可分藏、通、别、圆四种不同层次。净土宗所讲的是属于圆教的三十七道品,有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七个科目(可简称为七位数)。四念处是智慧,是看破万法无常、苦、空和不净之真相。我相、我见放不下,出不了轮回,证不得圣果,这里所说圣果是指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念头一定要转,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心,不但看经文看不懂,法师给我们仔细解释还是听不懂。佛法讲的“仁者无敌”,跟世间人理解的也不一样,世间人认为没有人敢与他为敌了才叫无敌,佛法讲的无敌,是指对立消除了,整个宇宙万法为一体了,才叫无敌,无敌与不二意思相同。
1、四念处圆满。四念处为三十七道品的第一段,一是观身不净;二是观受是苦;三是观心无常;四是观法无我。今天讲的是前两条,说观身不净,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我们太执着这个色身,但也不能糟蹋身,要好好利用这个身来为众生服务。
为达此目的,圣贤教诲比什么都重要,布施中也是法布施为最重,民慈一周两次法本结缘日也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现在的确只有很小一点福报,但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变成大福,这是占弥陀之光。有人认为“净土五经一论”没有十善,好象修净土法门跟十善没有关系,不能这样理解。读经要细心,《观无量寿经》讲的净业三福,头一条就是讲十善,这部经确实是一切法门的基础,念佛法门也不例外,同样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有戒、定、慧才能生功德,没有戒定作基础,是狂慧。狂慧只生烦恼,不生功德。
苦的问题能解决,但要懂得方法、要懂得修行。四念处每条都重要。要在日常生活中、甚至烦恼中才能修。烦恼长养佛果,因此真修行人,不能逃避烦恼,因为烦恼之污泥,才能长养佛果。如莲花洁净,却出于污泥,泥不污则花不茂。若把佛智比作高山之峰,烦恼则是登峰之梯,无梯则不达高峰。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不生恐惧心理、亦不着相。一切都能当场放下,岸或峰就在其中。
四念处的核心。十善落实在四念处,最重要的是“观心无常”。心刹那不住,念头刹那生灭。想得到社会安宁、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最重要的是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和圣贤四种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家庭教育。真正永恒不变的是佛家讲的慈悲,慈悲是真爱,真爱之中没有情执,从此角度看,仁、义、道、德的统制才是永恒的。通过仁德教育,唯有平等了,才能实现和谐,万法本来平等,本来没有高下。现在的人心无常到了极处,再不挽救后果的确不会很好。
真我不生不灭,无处不在。真我是神我、是灵性。佛教所关切的就是人类的心灵。至于我们的身口行为,只是占次要的地位。为此,任何一种宗教修行,其性质如何,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修行的动机与意愿。修行人每次修行或讲法之前,持诵皈依及发菩提心祈祷文的同时,要处于仁慈之心,培养健全的动机。
菩提心或真我好比是电源,身相好比是电器,电器坏了,电源存在。此灵性才是真的,知道了这一真相,慈悲心就会自然生起,因为虚空法界是一个整体,无条件地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才是最正确的导向。前面三观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是人生观,最后一条,观法无我,是属于宇宙观。法包括万事万物,看清楚了,放下了,你的心跟佛菩萨一样了。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才能为一切众生种善根。观法无我,是说万法皆空,这四念处是讲看得破,底下的四如意足是讲放得下,《心经》的目标就是为了四念处。
总而言之,修心比什么都重要。心正一切法正,心邪一切法邪。四念处是用来建立正确的人生宇宙观的。观心不净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要过分在乎这个身,身是心境界。讲布施也是要把对这个身的贪心舍掉,贪心舍掉了,百分之八十的烦恼舍掉了。不认真地学,不系统的学很难得到真实的利益。修行是否真有功夫,看容貌的变化、看动作就知道,是瞒不了人的。
修净业比什么都重要。恶念善念都出不了六道,唯有修净业才能出六道轮回,真成就者决定是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什么都没有。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好比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教育了许多有成就者,要是他觉得自己确实是今天的老师,他就着了相,一着相就不成为出世间的老师了。
2、四正勤圆满。四正勤:未生之恶法令不生,叫勤止生恶;已生之恶法令断除,叫勤除恶法;为生之善法令生,叫勤修善法;已生之善法令其圆满,叫勤持善法。这都是用来断恶修善的,其实也是讲精进波罗蜜,其范围深广无尽,只要把轮回的妄心转为常住真心,他就走向究竟的解脱,证得清净法身,才是究竟圆满。善恶的标准很简单,为众生、为佛法是善;为自己、为自家是恶。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是恶,离此三者是善,十法界众生都有想、皆有念,到了一真法界就没有想、没有念。已生的分别、执著要断,未生的要防范。要学会借这个假身修真佛,此即是借假修真。一家人有机缘在一个道场听经闻法,能共修,这不是一般的福报,一家人能一起供金刚舞,那个福报更不得了,没有三宝加持、祖宗护佑是不可能遇到这么殊胜的机缘,要懂得珍惜,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
佛教化众生不用感应,也不用神通,而是用讲经说法来度众生。学佛人读经时,要有选择力,选择的原则或标准就是“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所谓的了义,就是既契机又契理。老法师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讲《无量寿经会集本》缘特别殊胜,听众比讲其它经要多得多,这个缘是诸佛菩萨加持得来的。我们民慈也同样是如此,成立不到几年有几千会员自愿参与,至今已有七千多名会员,建立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