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什么精神病患者自杀ldquo成功
TUhjnbcbe - 2021/3/18 16:00:00

精神病人并不都在精神病院住院。出于种种原因,大量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事实上在家里生活,由家人看护照顾,督促服药治疗。


  ◆精神病人在家康复要求家属具备看护技能,低收入者难以做到


  ◆在幻觉和妄想的支配下,精神病人可能突然自杀,“成功”率很高


  精神病人并不都在精神病院住院。出于种种原因,大量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事实上在家里生活,由家人看护照顾,督促服药治疗。在发达国家,在家治精神病被认为是更人性化的方式,对康复十分有益。然而在国内,在家治精神病更多的是无奈之举,家属缺乏看护能力造成患者耽误治疗,而且患者拒绝长期服药、发作闹自杀甚至伤人等问题也让人头痛。在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相关活动上,精神科专家提醒,精神病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可突然发生,为了安全起见宜住院治疗。


  比利时小镇:家庭接收精神病人


  年来,比利时的吉尔镇有许多家庭从事着一个世代相传的副业:接收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人,收取一定费用。在这里,精神病人被老百姓当成家庭成员,一起吃饭、干农活、参加家庭聚会。尽管精神病人有着种种古怪的行为,但没有人会说他们是“疯子”、“傻瓜”或者“坏人”,甚至不会提“精神病”或“病人”。有的患者已在接纳家庭中生活了几十年,完全变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还和周围的邻居成了好朋友。


  吉尔镇的心理专家格得蒙认为,这种家庭康复让患者远离发病地,医院环境,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使他们找到家庭归属感,对精神康复十分有益,也有利于将来融入社会。但是,并非所有精神病人都适合家庭康复,例如病情较重、情绪易变、有吸*或酗酒倾向者就不被接受。而且,如果精神病人在康复中出现问题,医院治疗。


  现实:低收入家庭缺乏看护精神病人条件


  在人们的印象中,精神病院就像严密设防的监狱,例如好莱坞电影《飞越疯人院》、《禁闭岛》描述的可怕场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家罗伯特·拜莱金博士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保持人性,常常不被当人看,而是被看成可怕的东西或者嘲笑的对象。但精神病人也是人,需要得到关爱和尊重。


  随着医学和社会发展,精神病治疗的看管模式发生变化,提倡为患者提供接近正常生活的人性化环境,医院不再像以往那么封闭,轻症患者住院时能打电话,能看电视,还有各种娱乐,让患者容易接受,依从性也更好。但是,这种模式的投入比较大,目前尚未普及。


  另一方面,我国精神卫生投入有限,很多重性精医院,只好在家康复,这不就是吉尔镇的模式吗?郭建雄并不认同,称家庭看管要求家属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现实中,住不起院的精神病人往往家庭经济、教育水平较差,家属对精神疾病缺乏认识,缺乏看护能力。因此,他不提倡这种家庭让患者留在家里,医院就诊。还有一种折中的做法是让症状已医院治疗,晚上回家住,这在国内已经开始试点。


  困难: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坚持


  家有精神病人的另一大问题是缺乏医护人员的监督,患者很难长期坚持服药。抗精神病药物要吃一辈子吗?对此,不仅患者想停药,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反对长期服药,依据是一些跟踪研究,发现服药者的病情似乎还不如停药者。


  然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家、医学博士乔·皮埃尔教授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那些研究存在缺陷——所谓“精神分裂”是许多不同原因的疾病的统称,有些人能自行康复,不吃药也可以很好,有些人变成慢性好不了,吃药都不一定能治愈,其实两种人患的不是一种病。而且,很多抗精神病药都不能治愈,给患者留下很多症状,损害功能,甚至威胁生命,所以长期追踪研究会发现效果不好。这可以类比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需要终生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也有的患者病情好转不需要用药了,但不能说药物导致了病情恶化。


  无数患者停药的结果就是复发住院,重新服药后病情才恢复稳定,之后出院再停药,再复发——这个循环对医生来说是家常便饭。大量研究证实,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有改善作用,停药者在一两年内复发的风险高于持续服药者。皮埃尔和大多数精神科医生的观点一致,认为长期服药是有必要的,如果一定要减药,建议逐渐、谨慎地进行,同时严密观察。


  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想吃药、治疗依从性差,很大的原因是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较大,例如出现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流口水、呼吸障碍、吞咽困难、坐立不安等“锥体外系反应”,有的患者还有心血管、内分泌等方面的副作用,身体变胖,认知功能下降,终日嗜睡,严重影响生活。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疗效上接近老药,但副作用比较少,然而价钱昂贵,长期服用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危险:在家治疗难防精神病人自杀


  家有精神病人,最怕就是他们变成“武疯子”,突然发作起来自伤、自杀,甚至威胁到别人。


  重性精神病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仅次于抑郁症和物质滥用患者。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患者在幻觉和妄想的支配下,可以凭空听到有个声音说“有人追杀你,快逃”或者“赶快跳下去,否则全家都要死”,患者对自己的行为失去了现实的判断,信以为真就可能跳楼自杀。这种自杀可在发病的一两天内突然发生,之前缺乏征兆,“成功”率相对很高,令家属猝不及防。还有的患者处于康复期,精神症状虽然有所缓解,但不堪忍受药物的副作用,又面临出院后的不适应和社会压力,也可出现自杀。


  为了预防自杀,家属发现患者不对劲就及时求助,及早治疗控制病情才是根本,“住院是比较安全的”。


  专家:呼吁提高重性精神病报销比例


  重性精神病人在家治疗的诸多问题归结起来,其实是一个“钱”字——住院治疗要钱,长期服药也要钱。


  医保*策将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重性精神病纳入“门慢”(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门诊专科药费范围的指定慢性病),但离实际需要仍有很大差距。提高重性精神病的报销比例,纳入“大病医疗”或者“门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精神病患者自杀ldquo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