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闻报道医院内,一名精神障碍患者用筷子袭击同病室病友,致三死一伤。近年来类似的案例屡有报道,作为一个精神科从业者,除了唏嘘感叹,更重要的是从这些案例中反思,我们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
1
○
相关新闻截图
○
2
○
案例转换
对于整个事件的新闻报道,都在第一张截图。其中涉及的细节不多,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整件事简化成如下案例:
杨某某,男性,44岁,2月24日在铁链手铐的束缚下转医院
在家属陪同下,医院工作人员将该患者安住于“四防”病区(防伤人,防破坏,防出走,防自杀自伤)。
当日20时左右,医院工作人员将杨某某手铐打开,改用绳子捆绑。
随后家属外出,医院看护人员上卫生间期间,杨某某挣脱绳子,手持筷子袭击了同病区的4名女患者。
事后,一名女患者当日死亡,两名患者抢救无效数日后死亡,还有一名患者经治疗后外伤痊愈,返院。
○
3
○
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
1.保护性约束做的不到位。这是这个案例中最显眼的疏漏,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约束用具或者手法的不当,让病人可以挣脱开。案例中说明用绳子捆绑,猜测应该是传统的布带约束。喵小护前段时间推送了一篇《保护性约束那些事儿》,里面涉及了传统布带约束和新型磁扣约束,在此不再赘述。一个是保护性约束的巡视未做到位,往常我们强调保护性约束都是强调观察被约束部位血运情况,其实应该还包括松紧情况,有无挣脱痕迹等。
整改建议:
1.1更换更安全有效的保护性约束用具,曾有人向喵小护反映新型磁扣约束也会被病人挣脱,医院保留了帆布带,舍弃了磁扣,改用小锁头,效果还可以。
1.2认真执行保护性约束的巡视制度
2.医院看护人员脱岗。案例中并未指明是护士,护工还是护理员,就事论事,于精神科而言,“四防”病区相当于普通病房的重症监护区,收治的都是新入院或者病情波动厉害的患者,上厕所缺岗可能是当班护士只有一个(精神科护士的缺口较大,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也有可能是未与搭班护士或者护工做好交接班。
整改建议:
2.1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夜班值班人数,或者两个人搭一整套夜班,轮流休息,增加排班的机动性。
2.2护士查房的时候,叫看管查房区域的护工或者护理员暂时看管重症监护区。
3.病房安全检查未做到位于精神科而言,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安全隐患,大至桌椅板凳,小至棉签衣裤。更不用说筷子牙刷等用具了。
整改建议
3.1加强安全检查,穿插于每日做晨间护理的时候。每周不定时的做安全大检查。
3.2减少重症监护区的非必须品,衣裤牙刷等生活用品由专人保管,统一发放,用后清点回收。尽量使用圆润木勺塑料碗进食。
3.3做好家属的宣传工作,嘱咐其在探视期间不可私自给病人食物用品带入病区。
4.病情评估不到位患者入院是带着铁链手铐的,医院工作人员(医生?护士?护理员?)还在什么情况下将手铐打开,改为绳子捆绑的?病人期间表现如何?是安静还是躁动?是否有报告医生?是否有防冲动标示?杨某某冲动的时候,病区其他病人是否处于约束状态?意识情况如何?这些案例中均未体现。很多人对于精神科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一种死板的印象中,认为我们就是在看守那些精神障碍的病人,其实不然。从上面的反问就可以看出来,精神科医护人员做的事情远远不止看守病人那么简单,很多疏忽都是因为对患者病情评估未做到位。
题外话:关于案例分析中的病情评估问题,详情可见喵小护菜单栏精彩纷呈中的“案例分析”,前段时间手贱,不下心删除了历史推送中的这篇文章,所以重新改版了菜单栏,链接了搜索历史推送的精彩文章,只是从头开始的新数据有点虐心
整改建议:
4.1对新入院的病人深入了解其病程病史,对需要特别“四防”的病人做好交接班。
4.2加强业务学习,定期在科室内开展业务查房等
4.3在条件许可下跟随医生一起查房,学习相关的精神科知识和查房技巧。
5.男女病区分开管理这一点是存在争议的。有人认为男女病区应该分开管理,可以减少精神障碍患者在精神药物的作用下产生色情行为带来的影响,也不至于因为男女实力悬殊,造成三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男女人一起管理显得更加人性化,而且精神科工作人员少,分开管理加大了工作量。只要夜班分开病区睡觉,重症监护区医护人员不脱岗,做好防御督促工作,完全可以避免色情行为带来的影响,并且此案件中主要的问题是以上四点,严格说来和男女是否一起管理并无太多关系。
○
4
○
本喵有话说
精神科的危险性是多方面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可是我们都知道的是,多做一点,做的更好一点,整改的更及时一点,就像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一样,你可能也不会知道自己避开了什么。
theend
分享是一种美德
喵主子的美照均来源网络
喵小护原创,转载请申请授权并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