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迟发性运动障碍是指一种持久的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主要见于长期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的患者。此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导致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01class从源头上了解疾病,才能找准病根据中原脑科专家介绍,迟发性运动障碍是由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引起一组肌群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运动。发生率因药物种类、剂量、服药期和个体差异而不同。停用抗精神病药可使迟发性运动障碍更为明显,而加大抗精神病药量可使迟发性运动障碍暂时减轻。其病因有上图所示几点因素:据了解,迟发性运动障碍通常在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表现舌、唇、口和躯干的异常不自主的缓慢不规则运动,或舞蹈性手足徐动症样运动,通常以口周运动障碍较常见,包括转舌及伸舌运动,颌部咀嚼运动及撅嘴等。
专家介绍:其在临床主要表现节律性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早期表现舌震颤或流涎,老年人口部运动具有特征性;年轻患者肢体受累常见;儿童口面部症状较突出,下面部肌肉最常受累,表现口唇及舌重复的不能控制的运动,如不自主连续刻板咀嚼、吸吮、转舌、舔舌、撅嘴和鼓腮,歪颌和转颈,有时舌头不自主地突然伸出口外,称为捕蝇舌征,严重时出现构音不清、吞咽障碍。躯干肌受累表现身体摇晃,肢体远端受累表现弹钢琴指(趾)征,肢体近端很少受累,少数表现舞蹈样动作、无目的拍动、两腿不停跳跃、手足徐动、躯干扭转性运动及古怪姿势等。
偶表现胃肠道型,突然停药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及呕吐。情绪紧张、激动时症状加重,睡眠时消失。部分患者与迟发性静坐不能、迟发性肌张力障碍、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同时并存,症状易被掩盖,减药或停药时暴露出来。
另外,专家介绍,迟发性运动障碍护理不周可能会出现舌咬伤、口腔黏膜糜烂、不能佩带义齿、食物从嘴里流出、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体重减轻或骨折等并发症出现,因此患者应加强护理。
真实案例解析患者详情:王俊(化名),男,18岁,高中生。
患者于年5月渐出现敏感多疑,总感觉同学在背后议论他,此后不愿上学,常在家无缘由发脾气。在湖南当地精神病院就诊,疑为分裂样障碍,予以用卓夫6mg/日。后出现出现静坐不能、动作呆板症状,减用卓夫2~4mg/日,加用安坦12mg/日。治疗3月余,病情未完全缓解。
由于病情加重,于年3医院进一步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经治疗数月未果。年9月上旬,因情绪不稳加重,同时伴有全身不自主的运动、生活难以自理入我院。
通过专家体检,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不高,腱反射偏低,未引出病理征。共济运动完成困难,面部可见抽动,摇头不定,歪颌斜颈,说话吐词不清,四肢可见舞蹈指划样动作,手足徐动,躯干扭转性运动,颈部及躯干向后仰式行走,能跑步米不跌倒。刷牙端水时,协调功能差,难以顺利完成精细运动及静坐时间不能过长,仅能静坐1分钟左右。
经过我院12天的治疗,患者面部抽动症状消失,说话渐清晰,双手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可做到生活基本自理,病情就取得了明显的好转。
此病多发生于老年,特别是女性,尤其以老年伴有脑器质性病变者较多,且往往症状较重,恢复也较慢,情感障碍者也易发生。各种抗精神病药均可引起,而以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和氟哌叮醇等含氟元素的抗精神病药更为常见,大多服用抗精神病药1~2年以上,出现时间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3年。
如果想要做好有效预防就要遵循如下几点:1、尽可能缓慢加药,尽量避免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
2、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的联合应用;
3、尽量少用或不用抗帕金森症的药物;停用或更换抗精神病药时,应逐渐减量,而不要骤然停药;
4、年老体弱或伴有脑器质性病变者,应给予最低剂量;非必要时不用或少用抗胆碱能药;
5、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出现症状应将抗精神病药减量或换用其它药,必要时停药。
有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