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抽动障碍
TUhjnbcbe - 2021/2/16 18:17:00

案例:4岁的小宇是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深受老师喜爱。在一次排练节目中,小宇被安排饰演孙悟空的角色,由于角色的需要眨眼次数较多,所以那段时间里他天天练眨眼。后来节目结束了,可他的眨眼却没有结束而成了一种习惯。

更令人担心的是,除了眨眼外,慢慢的又出现了耸肩、摸鼻子、鼓肚子和单足跳跃的动作。

这些频繁的动作给小宇带来的不仅是难言的痛苦,更多的是来自同学的嘲笑和陌生人惊奇的目光。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两个星期以后,小宇嗓子里开始发出狼一样的吼叫声,并且经常顺口溜出一些难听的污言秽语。即使见了老师之后也会在一句“老师好”的问候之后再恶狠狠的骂上一句。

由于这些恼人的应状的出现,周围的小朋友都把他当作怪物而对他避之唯恐不及,并常被一些不知情而又不甘挨骂的孩子打的鼻青胎肿,最后他不得不中止了学业。

爸爸妈妈带小宇去看医生,医生说小宇这是得了抽动障碍,又叫污言秽语综合症。

那么什么是抽动障碍呢?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是指身体任何部位的一组或一群肌肉发生的不自主快速、重复的收缩或/和发声。抽动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少数可持续至成年。抽动症状带有不可克制性,但心也有时可忍住一段时间,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抽动障碍实际上非常多见,其患病率0.05%-3%。医院儿科门诊统计,年共有抽动障碍患儿人次就诊,其中初诊人,占全年儿科门诊总数25.5%,较10年前8.4%增加三倍,已成为儿童精神科和儿科的一种较常见病。起病年龄,5-7岁为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家族史明显。

抽动障碍的预后:

抽动障碍大多数可缓解,少数症状迁延,但积极治疗,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其中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慢性过程,起伏波动,病期长短不定。国内一项对65例TS进行6-12年随访研究结果为:痊愈31例(48%);好转28例(43%);未愈6例(9%),需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有些发病年龄较早的抽动障碍患儿预后较差可导致行为问题和人格缺陷,需要特别加强教育和心理指导。

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服务范围:孤独症、语言发育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发育迟缓、读写障碍、厌学、学习困难、沟通障碍、社交障碍、进食障碍、网络手机成瘾、童年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儿童青少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抽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