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通常可保持人格和智力的完善,
以出现与生活事件无关的想法
如自己被跟踪、下*或者无前提的被人暗恋
等症状为常见临床表现,
通常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和交际,
需要通过药物辅助心理治疗加以控制。
病因
遗传因素大多具有遗传性质父母中有一人患病均会增大孩子患病风险但并不是百分百进行遗传生物因素目前考虑妄想的发生与脑部的颞叶及基底节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脑内的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导致神经细胞信息传播与交换,也是造成妄想性障碍的重要原因。
心理环境因素如突发事件导致应激反应、精神类物品如酒精或相关药物的滥用、长期处于孤立状态下均为妄想性障碍的常见病因。
好发人群
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者该类人群是较容易受到社会孤立,且本身经济条件欠缺,缺少相关心理常识,情绪排解能力较弱,久而久之出现妄想性障碍。
有视听力障碍者视障人士、听障人士是社会常见的被孤立群体,且因为视听力障碍易出现视听力幻觉,加大了妄想性障碍的发病几率。
移民者移民者刚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在文化、语言差异的地区常容易造成应激反应,同时孤立环境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故而容易发生妄想性障碍。
典型症状
被害妄想患者坚信周围人的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等,进而出现易激惹、易怒等情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钟情妄想患者鉴定地认为某一异性对自己充满爱慕知情,对方拒绝或者不承认姿势碍于社会压力或者对自己的考验,常见于女性。
夸大妄想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麻痹性痴呆。
嫉妒妄想患者在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坚信自己的伴侣对自己不忠,对伴侣周围出现的异性抱有强烈的敌视状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等。
躯体妄想患者也可能成为疑病妄想,其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而多次反复的医学检查验证都不能纠正其歪曲的信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
混合性妄想患者拥有以上多种以上的妄想,且没有明显的偏好。
其他症状
幻觉患者常见如幻听、幻视,可感受到没有真实存在的食物,常和妄想伴随发病。
并发症
抑郁如躯体妄想、嫉妒妄想等,这些患者容易产生情绪低落等心境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得不到良好治疗的情况下极易形成抑郁状态。
性格变化因为各种妄想,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或者易激惹的性格变换,甚至对周围人产生不信任。
就医指征
当患者无起因的认为自己被跟踪、下*或者无前提的被人暗恋等症状等症状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患者出现以上认知1月或经过沟通任无法解决时,需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精神科
治疗
妄想性障碍的治疗较为困难,由于患者常无法自知病情或者感到顾虑,导致疗治疗效果多不理想,需要长期持续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稳定病情,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很差。
治疗周期
妄想性障碍的治疗较为复杂,大多情况下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调整正常健康的生活习惯
合理和周围人进行沟通
发泄舒缓情绪以及按时定量服用药物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
需要家属多留意患者的精神状况
如妄想症状是否加重或减轻
改善心理状态
保持积极、放松的心情面对生活
应特殊留意:若出现妄想导致情绪抑郁或高度焦虑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日常护理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运动,健康饮食
多和家属或朋友表达自己的情绪、心情,将压力合理发泄。
严格按照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如出现不良副作用,如呼吸、心率失常或受抑制,需要立即就诊。
心理护理
妄想性障碍患者多无法正常分辨妄想出的事物和现实事物的区别,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躁烦闷等负面情绪,可以增加室外活动,多和家属、朋友及医生,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维持心态的平和、放松。
特殊注意事项
当日常生活中压力过大时,需要尽量选择向周围人倾诉,而不要过度压抑,主动参与情绪和心境的调整。
用药过程中,如有症状加重或者出现精神亢奋等异样精神症状波动,需立即就诊。
预防
妄想性障碍目前并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但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患者因为疾病而对周围人及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早期筛查
妄想性障碍碍的病因复杂而不明确
故而没有很好的临床检查等客观检查办法来进行早期筛查
故而当患者出现与生活事件无关的想法
如自己被跟踪、下*或者无前提的被人暗恋等症状时
有必要去精神科或者临床心理科行进心理咨询
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干预判断。
预防措施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精神健康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解情绪的方式,如看电影、运动、游戏等。
学会与外界沟通,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尽量不要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倾述和表达。
当发现自己无法调整情绪且心情难受至影响生活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南京来看望老王(化名)的亲友都说,他的老年痴呆病情比以前明显好了。都说老年痴呆看不好的,但现在和他交谈很顺畅的,情绪也不错,还能看书、看电视,真是出奇迹了,”老王的老伴多次向主管医师吴晓飞说起。
吴晓飞解释道:“其实老王患上的是双相情感障碍伴发轻度认知障碍,它跟老年痴呆有相似的病症,但是治疗方向是有区别的,老王康复得这么好,我们都很为他高兴。”
吴晓飞,副主任医师,老年病科副主任,从事内科、老年病科临床工作20余年,致力于服务老年患者的疾病诊治。
大约3年前,70多岁的老王开始出现了进行性记忆力减退、易忘事,夜间眠差、行为紊乱,不愿和周围交流、话少,时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住过院,主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诊治一年了疗效始终不理想。
随后他开始出现特别反常的行为,每天要求上街,反复购买熟食或大量衣物,但买回来的东西要么不吃、要么闲置。天气炎热时,也整天不愿脱去厚实的衣服、不愿洗澡,常常致全身汗湿。一旦劝说,就发脾气、甚至出手打人,家里人被搞得无所适从。
住进本院老年病科后,吴晓飞详细诊查后了解到,其病前曾遭遇过非同寻常的丧亲之痛,之后逐渐出现上述情绪改变、认知功能受损及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修正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轻度认知障碍、糖尿病”,治疗上重点给予心境稳定剂联合心理暗示治疗等改善情绪,辅以中、小剂量抗精神病药、促智及积极控制血糖等治疗,目前情况控制一直很稳定。
“上述病例其实主要为老年人情感障碍导致‘假性痴呆’的一种,所以在治疗方向的把握上会不同。”吴晓飞说,65岁以后老年患者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记性差、思维反应迟钝、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伴有情绪、性格改变、精神行为症状等,常常会首先想到老年期痴呆等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但临床诊断需要结合病史、检查以及神经心理量表测评后进行充分评估。
“医院精神专科的会诊,这是我院老年病科的特色优势,特别是在上海交大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的肖世富教授工作室进驻两年多来,疑难病例的临床规范诊治得到了明显提高”。吴晓飞表示,他在老年专科门诊及收治住院时,会习惯性地进行诊断鉴别是否是老年痴呆症。
77岁的周奶奶(化名)5年前来也出现了进行性记忆力减退伴言行异常,尤其夜间不宁、易发脾气,5个月前曾医院住院治疗2月余,当时诊断为痴呆、器质性精神障碍、脑积水、高血压病等,但症状始终得不到控制,工作人员实在难以照护。
后来,家属从网上了解后转来本院,吴晓飞与精神科联合会诊后,主要诊断修正为器质性心境障碍、轻度认知障碍、脑积水,重新给予制定治疗方案。2周后,周奶奶情况明显好转、稳定。现在,她儿子可以和自己的母亲开心地进行交流,如同常人一样,而且目前治疗用药已大大减少至5种以内。
老年住院患者常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一般营养状况也较差,而临床上多种药物合用特别常见,甚至一个患者同时用到10种药物以上,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较难避免。
吴晓飞曾有多年医务科工作经历,临床上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