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一例误诊病例说起
TUhjnbcbe - 2021/1/26 2:51:00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阵子收到临床反馈:说有一例颜面部包块,超声考虑是囊性的,但行CT检查发现似乎是实性?

两天前随访到了该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一例淋巴瘤。

作为科室的质管小组成员,对这种情况自然不能置之不理:一般来说,超声对于病灶囊实性的辨识能力还是比较好的。尤其是浅表包块,高频探头的高分辨力及对血流的高敏感,都是辨识囊实性的利器。而淋巴瘤通常很少出现液化坏死,血供一般也都还比较丰富,照说是不太容易发生误判。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对检查大夫造成了误导?

于是我通过PACS系统找到了该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整个检查过程是比较规范且完整的:

病灶整体及放大:

检查者还进行了多角度的血流探查:

病灶为椭圆形,边界较清晰,整体以较均质的“无回声”为主,“后方回声增强”,完全“没有血流”。虽然其间有一些高回声,但也可以用不均质的囊液解释?这样看来,判断其为囊性病灶似乎合情合理?

但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基于正确的判断依据。当判断依据出现了偏差,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无法成立了。本病例中判断其为囊性的主要依据有两条:1、病灶内较为均质的无回声;2、病灶内没有血流。然而,这两条依据真的成立吗?这时,我注意到了图像的右上角。

原来,检查者使用的是“颈部血管”的检查条件,此条件是针对颈部血管做了相应的优化的:

1、增加穿透力、降低分辨率;降低动态范围,增强血管的清晰度及内中膜边缘的显示。而其代价就是,降低了对低回声与无回声的辨别能力。淋巴瘤在超声上往往表现为极低回声,往往需要在较高分辨率的条件下才能与无回声进行鉴别(这也是高端机与低端机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血管条件显然不具备鉴别的能力。

2、颈部血管的流速较快,为了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干扰,选择了较高的Scale及滤波,以适合于血流速度在几十到上百cm/s的血流的显示。其代价是:直接滤掉了低速血流的显示。浅表包块的血流速度通常较低,在此条件下往往无法显示。

本病例中,由于选择了不适当的预设条件,虽然检查者按照很规范的流程进行了检查,但依然被误导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此外,本病例中还有一个容易误判的地方,就是包块的“后方回声增强”。其实该包块后方回声并没有增强(比较包块前后的软组织会发现回声反而稍低降低了一点),但由于包块两边眶骨后方显著的回声衰减/失落,将包块后方的软组织凸显,容易造成“后方回声增强”的错觉。

超声机刚出现的那些年里,机器的条件全靠超声大夫们自己调节,因此老一辈的超人前辈们(如大家熟知的王新房教授、张武教授等)个个都是调节机器的高手。但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彩超机基本上都实现了“一键优化”:针对各种不同的检查目标,设置相应的各种“预设条件”,从而不再需要我们自行调整了。但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没有任何一种条件是能够充分应对所有情况的,在强化某种能力的同时,必然会造成其他某些能力的削弱。我经常发现有些超人童鞋,习惯选择自己“熟悉”的预设条件,而不是“最适当”的预设条件,这种习惯其实是不太好的,说不定哪天就被带到沟里去了。

当然,还是强烈推荐那些有心的超人童鞋去学习一下彩超机器的参数调节,当你掌握了机器的调节方法后,会发现属于你自己的超声世界可以变的更加美好(可以参考智能型照相机与单反高手的照片)。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一例误诊病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