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证治
TUhjnbcbe - 2021/1/13 6:56:00

动脉硬化这一名词,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记载。但通过长期临床治疗观察来看,发生于脑动脉者,早期为“眩晕”之疾,中末期似属“风雍”和“风璐”之患。宋·方贤指出:“风排者,身无疼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言微有知,甚则不能言,`风璐,者一旦奄忽不知人事,痰涎上迷心窍,咽中室塞,突然舌强不语,牙关不开,手足拘挛。”上述记载,就是对此病症状的描述。发生于心脏冠状动脉者,是属于“厥心痛”和“真心痛”范畴。《灵枢》指出:“色苍苍如死状……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又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即是冠心病的症状论述。发生于肾脏动脉者,·似属于`肾劳”和“肾痹”之类。沈金整指出:“邪在肾,则病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此为肾动脉硬化病的有关类似的论证。

一、病因病机

《灵枢·本神篇》曰:“心藏脉,脉舍神”,《医原》日:“神者又贯乎阴阳之中,相为交纽者也”。张景岳说: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魄,兼赅志意”。由于紧张脑力劳动,喜怒优思皆能伤心耗神。心伤则血脉不利,脉伤则神机失用,从而引起血脉神机障碍,营运血脉机能不利,血液运行受阻,膏脂不能施泄于外,留于脉膜而生本病。也有因先天察斌不足,或房室不节,或女子七七,男子八八,皆能引起肾气不足。气不足者,是指真气不足,若真气不足必引起命门火衰,命火衰,则相火不生于下,下不生少火,则心阳不足,心阳不足,引起神气虚馁。“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因此,心失少火之温煦,则血脉不畅。血脉不畅,则神机曲运,营血不能畅行机体内外,膏脂必留于血脉之中,蓄而为病。还有盛怒不止,或淫精于肝(所谓淫精者,为膏脂也),造成肝无条达之性,又无琉泄升发之力,致使肝气郁而化火,游行机体内外,精津受灼,为脂为膏,肝为藏血之脏,因此脂膏渗于血脉而成此病。概而言之,“膏粱之变,足生大丁”,足者,促也,丁者病也。也就是说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肾气之虚衰,心神受损,膏脂内蓄,着于血脉之膜,留而不去是生.病之本。

本病从发生发展来看,老年者多,青年者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蜜,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这充分说明青年者体壮肥健,血脉通利,故生病者少。老者发病多,违犯了七损八益之戒。所谓七损者,喜、怒、优、思、悲、恐、惊,是内所因也;也有风、寒、暑、湿、燥、火、疫为外所因也。所谓八益者,气、血、精、津、液、神、营、卫,此谓人体生理必不能少者。少则体衰而病矣。由此可知,外劳于形,内摇于精,又加生理功能之衰退,血脉不畅而生此疾。因而在辨证上,即有阴虚的一面,也有阳亢的一面,更有阴阳俱衰之疾。因此,古人对人体防止衰老采取了种种措施。这在《内经》来说,也是屡见不鲜的。

二、类证辨识

早期证此期血脉已有脂膏内蓄,血脉已病,但在临床上多无症状,唯有在体检时被发现。另外也有出现早期症状者,即头晕头胀,目眩,口苦,咽千,颜面红赤,性躁善怒,尿*便秘,舌体肥大,·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而厚,或黑褐而干,也有湿润者,脉多弦紧有力,也有虚大无力。中期证本证多累及于心,故王点说:心有病,从脉起。”也就是说,血脉为病,心脑同时为病。但亦有累及于肾者,故症见:头晕目眩,胀痛,左胸膺虚里隐隐作痛,或痞闷不舒,四肢无力,腰膝痰软,夜间多尿,甚则汗出肢冷,舌体胖嫩,两侧隐青,苔或白或腻,或为花剥之苔,脉沉弦有力或虚弦无力,也有结代之象。晚期证此期为心脑肾同时为病。故《内经》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又日:“健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痰眩冒无所见。”《内经·太素》说:“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胎肿,腰脊痛。”故此期证见:头晕头痛,或昏厥,肢体麻木,或一侧失灵,舌赛语涩,神呆智痴,以及有行动异常,哭笑无常,腰痛,尿多或尿少,或有腹胀,舌红体胖,苔厚*腻,脉沉弦细弱,或弦大有力。以上是本病的三期证候所见。由于疾病发生发展又有相互转化过程,因此,三期症候群中皆可兼见,阴虚阳亢症,或阳气虚衰症,也有见气阴不足之症,还有脾虚胃弱之患,心肾失调之疾。在治疗过程必须详而辨之。斟酌而治之。

三、治疗与顶防

本病是以缓慢发病,因而在治疗上,必须徐而治之,不宜速而求功。《遵生八腾》日:“尝见世人,治高年之人疾患,竞同少年乱投汤药,妄行针灸,以攻其病,务欲速愈,殊不知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已散,至于视听聪明不及,手足举动胶体不随,心志沉昏,头目眩晕,气脉妄行,则宿疾时发……此皆老人尝态,不慎治之。急投峻药取效,……老弱之人不能禁架”,因此,汗、吐、下之法,不能轻意而投,投则损伤元气,脾胃气虚,阴精益耗,此谓治老年性疾患之准绳。早期治宜缓中补虚,开通经络,调其饮食是为要法,方用还少丹主之。药用:牛膝、白茯苓、山茱萸、小茴香、山药、菟丝子、肉苁蓉、远志、北五味子、褚实子、巴戟天、熟地*、川断、杜仲。亦可用七宝美髯丹主之,或用活络化播丹(自拟方),生槐花25克,*精15克,生山楂25克,枳椇子15克,赤芍药25克,川芍15克,徐长卿15克,丹参25克,淮牛膝15克,木贼草25克,虎杖15克,首乌10克,水煎服。

中期者治宜补阴配阳,活络散结。方用复老还童丸治之。药用:肉从蓉、巴戟、蛇床子、小茴香、菟丝子、牛膝、川楝子、五味子、山药、茯神、茯苓、续断、褚实、槟榔、人参、干姜、乳香、木香、沉香、母丁香、白植香,共为细面,炼密为丸,如梧桐子大。亦可用首乌延寿丹治之,药用:赤白首乌、菟丝子、稀签草、金银花、杜仲、牛膝、桑叶、女贞子、生地、早莲草膏、金樱子膏、黑芝麻膏、桑桩膏。或用益脑健心丹(自拟方):生槐米25克,茵陈15克,葛根25克,蒲*15克,朱茯神15克,麦冬15克,天冬15克,茶树根2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J,I芍15克,淡菜15克等水煎服。

末期者治宜填精益盆,醒脑壮神为主。方用保命延龄丸。药用:巨胜子、补骨脂、酸枣仁、柏子仁、甘菊花、肉从蓉、褚实子、天雄、枸杞子、天冬、五味子、牛膝、覆盆子、白茯苓、巴戟、人参、冤丝子、山药、肉桂、生干地*等共为细面,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亦可用四菩丹治之。药用:松子仁、茯荃、菊花、柏子仁、生地、熟地等为细面,和蜜或松子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或用填精益位健脑丸(自拟方):*精克,首乌50克,生槐米克,五味子50克,炒牛膝50克,生山楂克,枸杞子克,节葺蒲克,东牛*5克,羚羊角15克,瑕瑙克,真一香2.5克,西藏红花克,白人参50克,蒲*克,汉三七50克,安息香25克等共为细面,炼蜜为丸,珑拍、株砂为衣,每服一丸,日三次,开白水送下。

预防:“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就是疾病未发生前进行预防。而预防的办法:

一是精神内守,所谓精神内守,就是防止思想之患,勿过喜、勿过怒、勿过思、勿过悲,以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此谓“真气从之,病安从来。”

二是镇饮食,薄滋味、戒肥甘,适寒温,戒酒浆,勿吸烟,以保机体真精内守,营气内充,不使形体有衰。

三是摄生,静养真气,节房室,保养真精,勿失外泄,以保持形与神俱,终其天年。

四是户外运动,户内锻炼气功。户外运动者,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五禽戏、广播操,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强壮营卫二气,布护于外,以防邪侵,疾病不生.户内锻炼者,以调整呼吸以达吐故纳新,保持生机旺盛,阴阳平衡,益寿延年。

五是有病早医,防止疾病蔓延,不使形体有伤。

六是药物预防,在药物预防方面,古代医家和劳动人民,积累了不少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服天门冬法、服地*法、*精法、苍术法、茯苓法、远志法、玉竹法、松子法、祀果法、槐米与牛胆汁法、豨签草法、泽泻法、服黑芝麻法、柏实法、服祀果与祀根法、服五加法、何首乌法、五味子法等等。还有枕药方,其药物有:川芎、当归、白芷、辛夷、杜仲、白术、茜本、木兰、从蓉、肉桂、干姜、防风、人参、桔梗、白薇、蔓荆子、蜀椒、飞廉、柏实、该仁、款冬花、杜衡、秦北、康茸、乌头、附子、蔡芦、皂角、兰草、矾石、半夏、细辛。以上三十二味各一两,为粗末,装入枕中,枕之即可。这些药物,虽未经动物实脸,但是古人积累的经验,传播至今,说明有一定价值,很可能有防止细胞衰老和动脉硬化之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若因脑动脉硬化引起脑血栓时,可服活络化块散(自拟方):生槐花5克,葛根5克,赤芍5克,地龙8克,川芍3克,西藏红花1.5克(另泡冲),三七粉1.5克(冲服),豨签草10克,茄根3克,胆星2克,丹参8克,桥络3克,水煎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