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又名《精神病人的世界》,很多人一开始也是抱着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世界来读这本书的,但是读到一半发现不是这样的。
?
这本书并不是科普或是纯粹的纪实文学,它包含着作者思考的力量。在这里,我还是想结合本书和大家分享一下精神障碍患者的世界。
?
在书中,我们看到妄想症的患者,认为自己是一部书的主角,同时也是作者,有严格的逻辑;有多重人格的患者,将自己的兄弟、姐妹的人格放在自己身上;有表现出强迫症的患者,每天洗N次手,洗N次澡,只是为了洗掉细菌。
?
作者的笔触更多的是揭示这些病人的思维逻辑,恰恰按照他们的逻辑这些外在行为表现都是合理的。
?
在作者访谈一位精神病学专家时,那位专家说了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如果一个快乐的精神病人,在没威胁到自身及他人安全,又不给家人、社会增加负担的情况下,那么就不必要去按照我们的感受去治疗他。”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寥寥无几。
?
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精神障碍充满了神秘色彩,《美丽心灵》中患精神分裂症的天才数学家,《心灵捕手》中咨询师与病人之间的相互成就,《禁闭岛》中受到精神创伤后忘记过去最后选择脑损毁手术的男主人公。
?
我们总是用猎奇的心态来看待心理学、精神病学,但事实往往是悲情的,就像并不是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天才,其家庭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灾难。
?
最近我看到的国内有两部不错的纪录片推荐给大家,一部是在年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的《囚》,这部影片全长分钟,以东北某个精神病院封闭疗区中接受治疗的人们为主题。
?
躁狂、抑郁、分裂、吸*、医院困住、被药物困住、更是被自己的欲望、思考、灵*困住。
?
这部影片并没有科普有关精神病的知识,医院里的生活片段,通过这些活泼生动的例子,让观众去自己形成对于这个不被了解的地方的认识和感受。
?
另一部是很多媒体报道过的《人间世》第二部,其中的第六集,主题《笼中鸟》,记录的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的故事。
?
在视频中,他们是病人,但他们好像不如想象中可怕,他们的日常就是吃药、排队、吃饭、剃胡须、打牌、做操,像普通病人一样个个盼望着早点出院。
?
只是由于病情的特殊,他们没法像正常人一样自如地参与社会活动。由于中老年人居多,有时候这里更像是个养老院。
?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精神病人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在发病状态,在不发病的时候,他们和常人无异,加上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大多数人的病情被控制得很好。
?
至于我们在社会新闻中了解到的暴力倾向,其实精神障碍有很多种,只有极少数精神病患者会出现暴力倾向,而这些暴力倾向,多与其幻觉、妄想的症状有关,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很好地控制这些症状。
?
我记得影片中唯一一个成功出院的患者是刚上大二的小吴,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她是单亲家庭,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
在治疗期间,小吴无数次求爸爸带自己回家,并坚称自己没病,她说“爸爸求你别折磨我了,我不想再做你手中的洋娃娃,让我出去吧,你到底想干什么?你的内心怎么那么贪婪呢,还不满足吗?弄得我还不够惨吗?”
?
她的父亲很无奈也很自责,最后通过医生的耐心治疗,她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父亲还有学校的老师担心她回去之后不能适应然后复发。
?
老师建议她转到一个差一点的学校,读一个简单的专业,怕现在的学校还有专业难度太大,影响她的心理健康。
?
但是医生是这么向她父亲解释的,“精神疾病都有复发的可能,你也不可能帮她规避掉所有的压力,这也不利于她的成长,她必须自己去承受这些。”
?
小吴的例子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医院有过的一个17岁的男孩子,他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已经住院治疗过一段时间。
?
当时在和治疗师说话,他来找治疗师问做心理治疗的事,他说下午他的妈妈过来,他想要让他的父母一起做心理治疗。
?
他说他自己没有问题,是爸爸妈妈把他逼成这样的,他想要让医生一起看看他的爸爸妈妈。当时我很震惊,震惊于一个小孩嘴里说出来的真相。
?
一个孩子病发,除了神经发育的异常,生物学上的因素,更多的是他所受到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父母是第一负责人。
?
但是家庭成员罹患精神疾病对整个家庭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不幸,监护人不但要承担较重的看护监管义务,还要承受昂贵的治疗费用,一旦疏于管理患者伤害了其他人,监护人还要承担赔偿责任,而这对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
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精神病患者有条件接受相应的治疗,能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照料下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
?
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及广大农村地区,关黑屋、住笼子、栓铁链……是家属看护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方式。
?
有些家庭无法支付长期的治疗费用,患者病情得不到控制,歧视、边缘化又让他们的情绪进一步压抑,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发展出暴力倾向,而这又使得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进一步加深,就这样走入死循环。
?
最终,患者、家属、公众,都成了受害者。
?
然而,即使积极治疗,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小吴一样顺利回归社会。有一些入院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患者,有些已经基本恢复,只需按时吃药定期复查便可回归社会,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回家的路,变得很艰难。
?
作为旁观者,我们很容易在道德的层面上去谴责“遗弃”病人的监护人。但仅从感性的角度看问题往往太过片面,放弃家人、自断血脉情的背后隐藏着诸如经济困难、复发、停药、歧视、难以融入社会等多种现实问题。
?
精神障碍患者,尤其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问题很难单纯依靠家庭力量,而是已经成为需要*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事务。
?
社区康复体系是目前发达国家采用的相对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医院和社会的过度。我国的一些重要规划也提出推行“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
?
但由于资金、人员等现实因素,目前的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完善。大量的患者还在等待,等待体系的建立、法律的完善、偏见的消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