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南山区绿野社工服务中心李志翠
前言
社区里存在着受精神障碍影响的群体,精神障碍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一般服药后会出现不良反应,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在社会适应上出现问题,包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脱离社会等。久而久之,无法再次融入社会,对于他们的恢复有很大的不利。此时,需要有人带领这一群体走出家门,重新融入社会。
一、背景介绍
(一)个案基本信息
服务对象姓名(化名):于先生 性别:男 年龄:48
(二)个案背景资料
引发事件/重要事件:服务对象是社区在册的精神病患者,工作员对社区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探访,在探访中服务对象家属表示服务对象最近想要停止吃药出去找工作。
服务对象年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躁郁症,长期吃药控制,吃药后会有易困乏力的情况,年开始辞去工作,在家休养。服务对象平时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比较多,缺少人际交往,在工作员家访交谈中对自我的评价较低,认为自己活着没有意义,拖累家庭服务对象。服务对象认为自己恢复的较好想要停止吃药出去工作,但是不知道怎么找工作。服务对象属于特殊群体,需要物质和精神支持。
家庭资料:服务对象是重庆人,一直在深圳打工,以前做过建筑工人后来一直在工厂工作。服务对象一家四口,目前与儿子老婆居住在一个二居室,老婆在工厂上班,需要上夜班,每周工作六天,每天上十个小时,为人温和待人客气。小儿子23岁,与老婆在同一个厂上班,是一名技术工人,服务对象表示儿子初中毕业出来工作,从小就懂事很欣慰,大女儿已经嫁人。去年在镇上买了房子,由儿子来还贷款,自己希望能够工作缓解经济负担。
经济状况:经济来源依靠服务对象老婆和儿子,老婆每个月的工资左右,儿子属于技术徒弟,工资接近四千。自己在家负责家务事,儿子要赚钱还贷款,自己每个月需要医药费,经济负担较大。目前租凭了一房一厅,三个人一起居住,每月房租-。
健康状况:服务对象患有精神病,诊断为狂躁抑郁症,表现为服务对象经常感到极度无助,对家庭和工作均丧失兴趣,不闻不问,但有时情绪却又突然高涨,令人无所适从。目前在吃药治疗,恢复较好,吃药后有时会有乏力易困的情况,其他方面较良好。
情绪及心理状况:对自我评价较低,心态缺乏乐观,待人温和。有时候情绪比较低落。
行为表现:服务对象言语和肢体相对来说反应较缓慢。
人际关系:自己较少出去,平时外出主要是买菜或者在楼下公园坐一坐,与人交流的机会不多;在社区有很多老乡,但是自己不想出去,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支持网络:服务对象与儿子感情很好,夫妻关系和睦,可获得家人的支持;经济上服务对象主要是由老婆和儿子支持;居住地点有公园,健身器材较充足,环境支持较好。
二、问题分析(预估)
(一)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担心,认为自己拖累了家庭,想要减轻家人的负担。
服务对象目前对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担心,感觉自己没有工作平时还要吃药拖累了家里,是家庭的负担,服务对象想要重新找工作。服务对象目前处于休养阶段,靠药物控制病情,一直以来服务对象的吃药配合度较高,病情比较稳定。但是由于服务对象长期吃药,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会出现身体无力易困的情况,并不适合工作,服务对象认为自己现在的情况已经很好了,可以不吃药去工作了。服务对象缺乏对精神病康复的正确认识,认为自己感觉康复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药,工作员需要引导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服药认知。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在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中,服务对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