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家有很多蛋,你快去捡。”
“你怎么中奖了都不告诉我一声?去拿个麻包袋到彩票站装钱。”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奶奶出现了说胡话的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大半夜独自一人在阳台对着空气喊:“快回来呀!”(而且是用湖南家乡话说的)
第一次遇到这种场景,我感到很害怕···
甚至,会联想到“*神”身上。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词——癔症
开始思考,奶奶的这种情况,可能就属于“癔症”(但其实并不是完全符合)。
于是,便有了这篇推文。
01癔症是什么
癔症,是临床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也称为歇斯底里(hysteria)。是以解离(dissociation)症状和转换(conversion)症状为主的一类精神障碍。
解离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意为把引起心理痛苦的一些意识活动从整体的意识活动中分离出去;
转换症状则以躯体的运动、感觉的等障碍为主,常为心理的痛苦和焦虑转换为躯体症状的结果。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医书中对癔症就有记载。当时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等人认为,此病只限于女性,是由于性的困扰所致。女病人由于性的欲望或渴望婴儿,使得子宫(hystera)在身体的各部位游走,一旦停在喉咙,就会有窒息的感觉;如果停在脾脏,就会使情感爆发、脾气暴躁,因此而称之为“子宫脱位症”(hysteria)。
02癔症的病因
1、癔症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凡是能引起病人气愤、委屈、恐惧焦虑和痛苦以及情感过分激动的事件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均可成为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中的精神创伤、压力、内心冲突、强烈愿望暗示和自我暗示、无法承担的责任等,都是引发重症的内在原因。
由于癔症患者具有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因此病人极易受到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影响,暗示作用就成为癔症发病的重要心理因素。
2、癔症的人格基础
高度的自我表现欲。
情感反应强烈而异变。
高度的暗示性。
丰富的幻想性。
3、精神分析论的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癔病的发生是根据压抑的原理,那些不被“超我”所认可的愿望、意念或情绪,特别是本能的需要和冲动,要被压抑到无意识之中,而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并没有被消失,只是不再能以它本来的面貌表现出来。
被压抑的欲望作为一种能量总会经由不同的方式,以一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常见的伪装形式便是做梦和精神病的症状。
所以,癔病的症状实际是无意识之中较原始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是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的象征性表现,具有满足需要的意义。
4、行为主义学习论的解释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癔症(也包括其他的神经症)的病理表现都是种获得性行为,是学习的结果,完全可以用条件反射原理和模仿学习来解释。
03癔症的临床表现
(一)精神障碍
1、情感爆发。
2、意识朦胧状态(梦游症、癔症性漫游):梦游症在患者夜间入睡后发生;而癔症性漫游则大多发生在白天晨起后,患者会在意识朦胧状态中离家出走。
3、癔症性遗忘:也称心因性遗忘,指对曾经是或仍然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有部分或完全遗忘。
4、疏离综合征:对自我和对周围现实的一种不真实的疏离感觉。
5、多重人格。
6、刚塞尔综合征。
7、癔症性附体障碍。
(二)躯体障碍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3、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4、癔症的集体发病。
04癔症的治疗
1、支持疗法。
2、暗示法。
3、催眠治疗。
4、精神分析治疗。
5、药物治疗。
由于篇幅有限,有一些内容没有进行详细地扩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到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
一点小插曲:
“范进中举”中范进因中举而发疯,最终吐出了一口痰才恢复正常。所以,“痰迷心窍”是爸爸联想到奶奶“发作”的第一种可能性。那会奶奶经常嚷着要吃蜜糖,而“糖”易生“痰”,所以奶奶就“发作”了。
不吃蜜糖确实消停了一段时间,但后来还是会“发作”,甚至越来越频繁了,我们也在不断想对策。
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会问“医院去看看,开些药”,只能说,这里面原因有点复杂,也不好细说,只能给大家其中一个解释:“是药三分*”。
最后
希望大家多注意身体
少熬夜呀
参考资料:
[1]张伯源:《变态心理学》癔症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