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医院间的学术交流,10月15日,由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承办的“名师行”学术交流活动如期进行。会议邀医院副院长司天梅教授、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安翠霞主任就精神分裂症专题进行了学术讲座,司天梅教授还进行了疑难案例教学查房。中心临床医生、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积极参会,参会人数近人,学术氛围浓厚。
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王学义主持会议。
学术讲座
司天梅教授就《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因素和处理》进行了讲解,从案例入手,介绍了临床一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几十年来病史的发展变化。司教授提示,环境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风险因素之一,它的危险因素越多,患者疾病预后越差,社会功能损害越严重,因此,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就治疗而言,药物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的持续性对疾病的转归非常重要,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提高患者依从性是减少患者发展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手段。
安翠霞教授在《精神分裂症转换治疗的优选药物》的讲座中指出,转换治疗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原因有药物不良反应、疗效不佳以及患者依从性不佳,换药可一定程度解决治疗中的疗效不佳和不耐受等问题。但是,要充分考虑药物药理作用、安全性和疗效性,选择临床循证证据充分的药物来替代。
疑难案例教学查房
讲座结束后,司天梅教授进行了一例疑难案例教学查房。
患者为16岁男性,2年前出现情绪不稳,加重1年,目前表现为情绪低、活动减少、易怒冲动甚至有自杀想法和行为。经过问诊,司天梅教授就两点问题进行了重点解析。1、诊断需要和双相障碍进行鉴别。该案例中,患者虽然情绪低,但更多表现为易怒,双相障碍的诊断不充分,可考虑为以情绪不稳定、激惹、易怒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2、加强家庭心理治疗。从交谈中发现,孩子回答问题时常常观察父亲的神色,小心翼翼。而父亲也不认为孩子有情绪问题,双方平日里缺乏沟通。因此在药物治疗以外,应考虑做家庭心理治疗,一是让父母对精神心理疾病有更科学的认知,二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司天梅教授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更为敏感脆弱,治疗上需要加强家庭支持。
会议最后,王学义主任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内容丰富且贴近临床,希望临床医生能充分将课堂上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不断扎实理论基础,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审核/修改|王学义
编辑|张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