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由《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和《生命时报》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成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4月18日,参与论坛嘉宾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合影
论坛上,研究负责人*悦勤教授详细解读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主要成果,来自国内精神卫生领域的权威专家就此结果展开深入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受访专家
*悦勤,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成人精神障碍抽样调查结果”出炉。今年2月18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悦勤教授团队“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第一批主要结果,该研究是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悦勤介绍,不同于以往的地区性调查,此次调查范围更全面、结果更权威、数据更可信。
据悉,历时3年(-年)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简称“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是卫计委和科技部共同资助的科研项目,于年立项,调查对象包括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18岁以上社区常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实际样本量达到人,应答率为84.3%。
调查内容包括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间歇爆发性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老年期痴呆等七大类36小类的精神障碍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人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含老年期痴呆)终生患病率为16.57%,12月患病率为9.32%。
从病种来看,构成精神障碍的五类主要疾病中最高的为焦虑障碍(4.98%),其余依次为心境障碍(4.06%)、酒精药物使用障碍(1.94%)、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0.61%),65岁老年期痴呆终生患病率为5.56%。
*悦勤表示,年起,我国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进行过一个全国5万余人的大样本调查,当时显示,年成人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2.96%,年又进行了一次全国2万余人7地区的调查,结果终生患病率为13.47%。
根据今年的数据,我国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精神障碍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尚处于中等流行强度。
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不同精神障碍12月患病率的影响因素中:
女性、离婚/分居、丧偶是心境障碍的危险因素;
较高的学历和受教育水平是焦虑障碍的保护因素;
女性、高龄为酒精药物使用障碍和间歇性爆发障碍的保护因素,但较高受教育程度为间歇性爆发障碍的危险因素。
对于老年期痴呆,高龄为危险因素,已婚的患病率低于非在婚患病率,而受教育程度高、高收入为保护因素。
对于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性障碍,高龄、城市居民、高中以上的受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而非在婚的状态为危险因素。
*悦勤介绍,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10.4%,神经精神问题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治、经济、文化、教育、婚姻、移民、休闲、老龄化等社会心理和人口学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的改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的上升趋势。
过去公众对精神类疾病不了解、不识别,很少意识到寻求精神科医生规范治疗。实际上,从终生患病率来讲,精神障碍甚至不低于糖尿病、高血压,亟需各方重视起来。
第一,国家应加大财*投入,大力培养精神专科人才。目前全国精神专科医生2万人,每10万人才拥有2个精神科医生,数量远远不及香港、台湾地区水平,更无法与欧美比较。
第二,还应建立完善的精神疾病医疗保障体系,地方和社区多设立精神卫生机构,加强社区康复保障,提高患者就医的可及性。
第三,医疗机构要多培训综合科医生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症状,让精神专科医生也参与到多学科会诊中来。
第四,精神专科医生需提高精神疾病的诊治水平,非专科医生应提高识别能力,将患者适时转诊到精神科接受治疗。
第五,媒体及公众人物应当大力提倡,不要歧视精神障碍的患者,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第六,公众要消除对精神病人和精神专科医生的偏见,不要一提到精神疾病就想到抑郁症,要了解精神障碍疾病的种类很多。
第七,作为病人也要消除病耻感,有病的话要积极寻求治疗。
专家研讨精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主任
王宇
这次大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我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有了一个客观认识。深入挖掘数据,将对今后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精神疾病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的第三大疾病。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精神卫生资源供给不足,精神疾病诊断难度大、识别难,病耻感等文化伦理问题,使得患者经常耽误治疗。
为促进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需要多方面改善。
第一,普及公众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减少抵触和歧视。
第二,制订积极的*策,满足公众对专业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的需求。
第三,调整临床药物管理规则,有利于非精神科医师开处方,提高药物干预的可及性。
第四,加大对精神类药物的研发力度。
最后,呼吁全社会改变对精神疾患的传统观念,消除歧视和偏见,形成理解包容的社会环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前首都医科医院院长
马辛
目前,我国整体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在增长,同时,我们还面临着精神疾病的民众知晓率低、精神疾病负担重、精神障碍治愈率低、精神卫生医疗资源整体缺乏、精神卫生领域人才数量短缺等问题。
希望通过这次大型科研成果的发布,让*府、社会、媒体各界来正视我们国家精神卫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从科研立项上给予精神卫生领域更多的科研支持。
WHO西太区前精神卫生顾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部前主任
汪向东
该调查结果是一座宝库,值得慢慢深挖。作为一项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调查的整体设计严谨性以及获得的宝贵经验,值得世界学习。
这次流调中国提供了准确的患病率数据,为其他国家或WHO相关数据推算上做出了很大的国际贡献。
媒体与精神卫生工作密不可分。如果精神卫生队伍中能有一批人懂得媒体操作规则,善于跟媒体沟通合作,将精神卫生知识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公众,则会事半功倍。
但首要的是,每个精神卫生传播者都应从关心自己“今天累不累,开心不开心,跟人处得愉快不愉快”开始,关心自己,才能帮助他人。
北京大学医学部前副主任、
北京大学医养结合研究中心主任
李鹰
我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