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区民政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资源整合和政策协调,着力加强服务供给和质量提升,不断满足精神障碍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社区康复服务需求。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精神卫生工作作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管区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制定印发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由区民政、卫健、残联、财政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会商并及时解决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工作重大问题,指导中心和站点有序推进工作,确保了康复服务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是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医院(医院)专业资源,建立覆盖蒲江、双流等广大地区的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中心,优选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专业服务团队,坚持一手抓中心康复治疗,一手抓社区康复指导,实现互促共进;创新依托残联”融乐阳光家园”服务中心,通过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建成集康复托养、精神障碍康复为一体的托养服务站点,面积达平方米,有专兼职工作人员8名,配套有医疗室、心理咨询室、文体活动室、康复训练室等,并提供就业辅导服务,已为18名精神障碍患者建档立卡开展服务,得到病患家属高度评价。
三是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建立精神障碍康复双向转介机制,经中心评估,对病情稳定患者及时转介到社区康复站点进行康复训练,如遇病情反复,则由站点快速转介回中心治疗,打通了绿色康复通道,提高了康复工作效率;建立就业转介机制,打造手工作坊、农疗基地和花卉就业基地,对经评估病情稳定且有就业意愿的患者,开展“量体裁衣”式职业技能培训,并借助专业社会组织链接社会资源,提供就业岗位,让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目前已有5名患者实现就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