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双相情感障碍日科普青春期情绪不稳如何鉴别
TUhjnbcbe - 2025/5/13 17:10:00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期。在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身体思维发育趋于成熟,很多孩子会逐渐出现情绪行为问题,此时他们往往被贴上“叛逆”的标签,他们在精神上追求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需要自己的空间,同时他们可能还不愿意跟父母去沟通自己的想法,父母是很难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的,孩子还迫切希望能够摆脱大人们的监护,常常会跟老师或者家长表现出一种对抗行为,这让很多家长甚是头疼或者崩溃。其实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是孩子成长的缩影,如果前期父母引导到位,在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快乐成长,叛逆问题大部分都能自然消解。但如果在此期间反应过于强烈,就不能单纯用“叛逆”来说明,会出现严重后果,比如不能坚持学业、冲动攻击毁物、自伤自杀行为等,家长此时才意识到,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医院就诊。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们首先会详细询问孩子的成长环境、教养方式及精神状态等,评估一下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排除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PD),也称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mooddisorder)。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一段时间,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显示,双相障碍是15~19岁年龄段青少年的第4位致残原因。虽然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临床表现与成人双相障碍相似,但存在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症状特点:例如,很少主动叙述其情绪体验;精神症状更多地表现为行为障碍,如活动过多、学校恐怖、破坏和攻击行为、发脾气、孤独或离家出走、自伤、自残甚至自杀。因此,识别儿童及青少年的疾病发作往往会很困难。许多双相障碍的儿童情绪波动非常频繁,且往往持续数周至数年。双相障屏的儿童常常出现短暂的混合发作或烦躁不安,且非典型的躁狂症状。儿童青少年混合状态多,以抑郁、躁狂和混合状态首发的大约各占1/3;症状表现受身体、情绪与认知发育影响;共病使表现复杂化。

但是系统诊断后治疗并不复杂,青春期双相障碍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治疗原则:应采取精神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如锂盐等)为主+物理治疗(MECT等)+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治疗。2.个体化治疗原则:个体对精神药物治疗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复发、既往治疗史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并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专家简介: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情感障碍二科-米琨

米琨:中共党员,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妇女精神心理专委会常务委员。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4余年,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诊断与诊疗,对各类精神疾病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周二下午精神科门诊。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相情感障碍日科普青春期情绪不稳如何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