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南阳最美医师团队中国援赞比亚第19批
TUhjnbcbe - 2024/10/29 14:01:00

大象新闻记者张定有通讯员王伟张鑫

他从来没有想到,他的人生会有一段在美丽的非洲工作生活的经历。而且,这段经历会有那么多值得回味的片段。遥远的坚守,温暖的大爱,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原创,是用心、用智慧、用汗水来书写的。他,就是来自南阳医学高等医院放射科的余伟。

牢记使命为祖国争光

年5月,带着对家的眷恋和对非洲的好奇与疑惑,余伟和他的队友们一起离开了祖国,来到了神秘而美丽的赞比亚。然而还没来得及多看一眼赞比亚首都的美丽风景,他便和其他3位队员一起被分配到赞比亚南方省边境小城利文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赞工作。

医院是赞医院,级医院,但医院医院不能相提并论,医院水平。医院面积很大,但建筑和科室不多,医务人员也很少。影像科室有普通放射、CT和超声,但只有技师而没有诊断医师,诊断工作主要靠来自中国的医疗队来完成。于是,余伟和医疗队的其他3医院报到的当天,还没有来得及熟悉这里的环境,就被安排了很多工作,科室负责人首先让他写了好几份一月内临床急需的报告。上班后,他一边出新报告,一边完成原来科室积压下来的厚厚一沓报告。看着堆积如山的任务,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牢记使命,干好工作,为祖国争光。

赞比亚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更是无法与国内相比。这里CT室的扫描间和操作间在一起,没有完全隔离,中间只有半堵墙,放射科完全是在暴露的环境下完成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刚开始的半年,他没有办公室,出报告只能在操作室内完成。有患者做CT检查时,技师穿铅衣操作,其余人员都到CT室外面等候以减少职业暴露,而他也不得不停下正在书写的报告。尽管条件艰苦,甚至差到可能伤害自己身体的地步,但他坚持在这里工作,从不叫苦喊累,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同事的尊重。

不畏艰险向困难挑战

余伟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仅要面临异常艰苦的工作环境,还要面对工作中的挑战,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问题。虽然他在国内已经做了大量准备,但到用时却发现远远不够。在工作中他经常发现自己用词不符合本地习惯,用翻译软件查找,一个中文词语对应好几个英文词语,究竟哪个合适,他一头雾水。因此,一份在国内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报告,在这却需花几倍的时间。为了更好地工作,他不断跟同事学习,努力记忆符合本地用词习惯的常用词语。

赞比亚的常见病与国内常见病不太相同。一些赞比亚的常见病在国内比较少见,如包虫病、脑囊虫等,如果遇到这样的病人片子看不出来,岂不丢尽中国专家的脸。刚上班时余伟遇到一例脑包虫病病例,由于以前在国内没有遇到过类似病历,没有这方面经验,余伟很是头疼。综合其他朋友意见,他最初考虑可能是囊性肿瘤,但影像表现似乎有些不符合。通过查找资料,克服语言障碍查询病史,他怀疑有可能是寄生虫病,最后主治医生行相关检查,经手术治疗确认为脑包虫病。

赞比亚虽然是免费医疗,医院缺医少药,私人诊所、药店药物很贵,再加上艾滋病高发,好多病人病情重,影像诊断有困难。也是刚工作不久,他遇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病人,申请单上病情介绍只有“腹部肿瘤”,CT上确实也显示盆腹腔巨大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和大量腹水样病变,但增强扫描做得比较差,所以刚开始认为可能是恶性肿瘤。就在准备出具报告时,他突然想起一位原来医疗队朋友曾经说过的话:有些病人腹部脓肿很重,须与肿瘤鉴别,于是再次找医生询问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并询问病人,确定还是脓肿可能性大,最后手术证实是脓肿。随后一段时间内,他又遇到好几例这样的病人,渐渐有了经验,一看一个准。医院的赞比亚医生都夸奖说,中国专家就是棒。

传播技术让大爱生辉

余伟医院得到认可,一些大的疑难的诊断,总是让他来做判断。有一次遇到一例患者,根据其CT图像和临床表现,他很快做出了诊断,但有同事认为是其他疾病,余伟耐心地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征象分析并阐述了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让同事听得心服口服。后来,其他检查的结果也证实了他的诊断正确。于是,有不少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和实习学生遇到问题纷纷向余伟请教,他也乐意将自己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他们,保证当他离开赞比亚后,有一批技术过硬的医生能继续为赞比亚人民的健康服务。

在赞比亚的日子里,他和其他队员一起要面对高温、疟疾、职业暴露等多种困难和风险,但他从无怨言,坚守工作岗位,完成了千余例报告的书写任务,赢得了当地医生的认可。他用自己的医疗技术为当地民众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用闪耀着光辉的国际主义精神,谱写了动人的中赞友谊之歌。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阳最美医师团队中国援赞比亚第19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