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经典儿童行为心理学让你看过就回味无
TUhjnbcbe - 2024/10/16 16:52:00

第六章生活行为:孩子心灵世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大部分孩子的成长的过程是很相似的,但因为生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同,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会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喜欢这样,有的喜欢那样,但不管怎样,都反映着孩子的心灵世界。

1.不喜欢刷牙——不懂得口腔卫生的重要

球球特别不喜欢刷牙,每次妈妈给他刷牙就像上刑,每天早上或晚上,家里人好一通忙活,爸爸要把球球的手和头固定住,妈妈找准机会将牙刷伸进他的嘴里。

有一天,家里人手忙脚乱一阵后,妈妈说:“要不然就算了,等以后球球长大再刷。”球球听了开心地去玩耍了,以后妈妈再想找机会给球球刷牙,结果每次都以不愉快结束,皆以失败而告终。

孩子不喜欢刷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喜欢牙膏的味道,觉得辣;牙刷太硬了,好比有异物进入了嘴巴,嘴里不舒服;牙刷的图案不是自己喜欢的;觉得刷牙好像和打针吃药一样,很害怕;有些孩子觉得刷牙很枯燥,不好玩,没有耐心。

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是维持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要把好这一关,就要有清洁的口腔和健康的牙齿。口腔的功能与全身各方面功能,特别是消化功能密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幼儿龋齿是目前口腔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且近年来幼儿龋齿率也逐年上升。所以,孩子从幼儿时期起,必须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如果宝宝是因为不喜欢牙膏的味道而拒绝刷牙,父母可以给孩子换个他喜欢的口味刷牙;如果宝宝觉得牙刷太硬了,可以为宝宝购买专用的软毛牙刷;如果宝宝觉得牙刷的样子太丑了,可以为宝宝购买卡通图案的有趣的牙刷。如果宝宝是因为对刷牙不了解,很害怕所以才不敢刷牙的话,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方法、借用一些工具来使宝宝了解牙齿和刷牙。下面是一些小妙招:

妙招一:黏土做牙齿。

父母可以带着宝宝用黏土或彩泥做一个牙齿,来帮助宝宝熟悉牙齿的构造。了解一共有多少颗牙齿,位置在哪里,牙齿的名字等。

妙招二:牙齿贴贴。

画一个牙齿的轮廓,一个开心的表情,一个不开心的表情。父母要告诉宝宝牙齿喜欢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吃了以后会开怀大笑;它不喜欢薯条、巧克力等垃圾食品,吃了以后会伤心难过。与此同时,父母可以让宝宝在上面给牙齿贴一些小贴画,并告诉宝宝吃饭的过程中很多食物会不可避免地粘留在牙齿上,引起牙齿的不满,所以每天宝宝需要坚持帮牙齿洗澡。

妙招三:冰格牙齿。

用家里闲置的冰格当成牙齿,在上面用水彩笔写一些字、画一些图案或者塞一些纸模拟牙齿上的脏东西,或者钻一些小洞来模拟牙洞,然后让宝宝用牙刷或者自己做一个小刷子来把冰格牙齿刷干净。这样,宝宝在刷冰格牙齿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把牙齿刷干净的快乐。

妙招四:参加职业体验活动。

父母可以带领宝宝参加小小牙医的职业体验活动,宝宝换装成小小牙医,让宝宝了解牙齿的秘密,如何保护牙齿,如何刷牙。宝宝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牙齿的重要性,并对刷牙不再畏惧,从心底里真正接受牙齿的重要性。

妙招五:在游戏中体验刷牙的乐趣。

父母可以让宝宝每天帮毛绒玩具或者玩偶刷牙,让他在游戏中体验刷牙的感受。在给玩具刷牙的时候,父母可以问宝宝:“你觉得今天给它们刷牙,它们舒服不舒服呀?是不是刷完牙之后它们变得越来越漂亮啦?”通过游戏,孩子也能够逐渐意识到刷牙的快乐。

妙招六: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张开小嘴巴。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早上刷,晚上刷,刷得牙齿没蛀牙。张张口,笑一笑,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小小刷牙歌,不仅仅会让宝宝喜欢上歌曲本身,也会在歌词中逐渐学会怎样刷牙。

在宝宝知晓牙齿的奥秘,不畏惧刷牙后,父母就要陪伴宝宝刷牙了,并且时刻地监督宝宝。每天早晚刷牙一次,既能防止细菌的滋生,也有助于培养宝宝的意志力。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仅仅有利于防止龋齿的产生,而且与消化系统,乃至全身健康都有重大关联。因此,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的刷牙习惯,让宝宝有一口健康的牙齿。

2.不愿意做家务——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妍儿,你去帮妈妈把餐桌擦一下,我们准备吃饭了。”妈妈温柔地对妍儿说。可是妍儿盯着电视里的动画片说:“妈妈,你自己擦吧!我不想擦,抹布那么脏,我不愿意做这些。”妍儿已经6岁了,可是从来都不想帮助妈妈做家务。妈妈让妍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洗个水果,摆个碗筷,妍儿就觉得累,不愿意帮助妈妈干活,妈妈很是无奈。

孩子不愿意做家务,不愿与父母一起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孩子不想吃苦,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的表现。现在的父母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往往忽视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其实一个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也并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人,而是一个敢于吃苦耐劳,一个有着坚强毅力,勇敢奋斗的人。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无数的伟人、成功人士正是经历了种种挫折坎坷之后,才能鹤立鸡群,攀登高峰。杰出者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意志、理想、吃苦耐劳的精神、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做人是成才的基础,父母首先要引导孩子做一个合格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艰苦奋斗、勤俭朴素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褪色。

培养孩子能吃苦的精神,需要家长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当今,很多孩子的生活被家长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大多时候,父母觉得自己吃过太多苦,所以不愿意让孩子承受任何压力,更别谈吃苦受累了。殊不知,这样孩子一旦离开家长的庇护就无所适从。

所以,从现在起,父母必须意识到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和战胜挫折的重要性,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们独自面对困难和挫折,锻炼自己的心智和体力。人生漫漫,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人就算再有真才实学,如果不肯吃苦,也难保良好的竞技状态,不仅适应不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容易被困难吓倒,被挫折击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

培养孩子生活自立。

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生活中,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独立穿衣、独立洗漱、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独立完成作业;心理上,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做选择。一定程度上,父母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有主见,并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有意识地布置任务。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故意布置一些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如果孩子完成了适当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洗碗、清理房间等,可以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调动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此外,父母也可以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农村生活体验、夏令营、与农村孩子交朋友等形式的活动。

要与孩子共同吃苦。

培养孩子吃苦,家长要首先有吃苦的精神,并树立吃苦的榜样。家长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爬山等。遇到不可口的饭菜,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说难吃、吃不下去等话语,而是告诉孩子虽然不好吃,也不要浪费,生活中不是每顿饭菜都能符合胃口,就当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了。家长能做到,孩子才会努力去做到。

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父母要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精神,有能和大家一起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孩子通过与他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协作效应,为集体的成绩而自豪。

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承担社会义务,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孩子成为一个敢于拼搏、敢于积极进取、敢于奋斗的人。

3.过度干净、有洁癖——可能患有强迫症

笑笑的爸爸妈妈发现,笑笑越来越爱干净了。比如衣服上有一小块污渍就要换掉,就是滴上几滴水也不行。有的时候,妈妈打扫笑笑房间的时候偶尔会落下一些犄角旮旯忘记清理,笑笑看到后就非常不高兴,非要拿着笤帚或者抹布清理干净。有时她认为妈妈房间打扫得不干净,就算妈妈打扫完了,也要自己重新打扫一遍。笑笑诸如此类的行为让妈妈十分无奈:“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过度干净,过度洁癖。”

爱干净、讲卫生是个好习惯,说明孩子愿意给大家呈现干净的、舒适的环境和外在。但是,像笑笑这样过度爱干净就可能成为洁癖,而洁癖是一种心理疾病,如果不能够调节及时治疗的话就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正常生活,成为一种负担。有研究调查显示,70%的洁癖症患者都拥有强迫性人格,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所以,如果小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般而言,如果孩子性格特别好强,就更容易强迫自己,给自己制定很多的目标,设置很多的规矩,强迫自己一定要完成什么任务。这本来是件好的事情,更有助于人的成功,但是像笑笑这样,过度强迫自己,打扫卫生一尘不染的现象,就很容易患上强迫症。

小孩子早期过度爱干净、洁癖,一方面看来是对自己太过苛求的表现,他不允许有任何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孩子对自己要求太过完美,相信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没有,他就会感到极为不舒服,甚至厌恶周围的人和事。

当孩子出现过度干净、洁癖的现象时,父母不可过分责备孩子,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摆脱强迫症对自身心理和身体造成的危害。

首先,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出现的各种症状,诸如爱干净、东西必须井然有序地摆放等现象。如果父母对孩子严厉地呵责,只会加重孩子的症状,让孩子更加焦虑。只有父母学会了接纳,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帮助孩子走出强迫症,与强迫症说再见。

其次,父母要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找人生的乐趣和价值。年龄小的孩子要多走出家门,在父母地陪伴下独立地去探索感知外面的世界,让孩子全身心地接受这个世界,多看看世界的美好,也感悟一下世界的不完美。孩子上学后,除去学习时间外,父母更要带孩子探索外面的世界,体验人生百态。当孩子轻松、乐观、勇敢地度过每一天时,他的生活也会逐渐充实,症状也没有立身之处了。

再次,系统脱敏法。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依次写出来,然后教会孩子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每天减少洗手的次数。治疗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感觉特别难受,可以配合做一些放松训练,或通过运动分散注意力来减少内心的痛苦。一般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孩子就会感到真正轻松了。

最后,对处在强迫期的孩子,父母在帮助其治疗可能的强迫症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建立一定的秩序感,让孩子通过有序的秩序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4.喜欢抱着枕头睡觉——希望获得安全感

小男孩王博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从小喜欢抱着枕头睡觉,就算是在炎热的夏天,他也是要抱着枕头睡觉。每次妈妈都会对他说:“今天晚上就不要抱着枕头睡觉了,天气这么热!”可是,王博每次都跟妈妈说:“不,不要,我就要抱着枕头!”

从两岁开始起,小王博就对枕头“情有独钟”。每天晚上不抱枕头,他就无法安稳入睡。有的时候在白天也是如此,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太任性了,于是总是把他的小抱枕藏起来,这非但没有改掉他抱枕头的习惯,反而让他更加依赖枕头了。只要他意识到他的小抱枕没有在身边,就哭着嚷着让爸爸妈妈给他找出来。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抱着枕头或布娃娃睡觉是缺乏心理安全感的表现,很有可能小时候受过一次较大的情绪波动或心理创伤。具体原因如下: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孩子成年时期表现出的种种与幼年时期遭受的创伤或伤害有很大关联。像王博这样喜欢依赖枕头睡觉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他认为抱着枕头睡觉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从呱呱坠地开始父母便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温暖,并逐渐产生对父母的依赖。但是由于父母太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以至于许多孩子心里产生落差,认为没有父母庇护的环境是不安全的。

因此,孩子在希冀得到父母关怀的情况下,开始寻找其他替代物来获得缺失的安全感,而孩子喜欢抱着枕头或娃娃睡觉就是一种渴望得到关怀的表现,是其心理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的一种特殊行为。

当孩子出现喜欢抱着枕头或娃娃睡觉,或者蒙着枕巾睡觉的现象时,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的行为不可理喻而去斥责孩子。父母必须认识到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无论再忙,都需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关怀,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爱他们、关怀他们的。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给予孩子安全感。

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就已经能够识别周围的环境,熟悉的、舒适的环境会让宝宝心情愉悦,陌生的环境则会让宝宝紧张、害怕。所以,为了保证宝宝的睡眠质量,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是陪伴在他身边的。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就能安心入睡。

有些父母抱怨工作忙,每天不是加班,就是出差,不在孩子身边。但即使父母再忙,也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等方式告诉宝宝父母没有抛弃他,时刻关怀着他,这样他就会放下戒备,安稳地睡觉。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伴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父母开始考虑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习惯。为了让宝宝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父母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房间,将其装修成他喜欢的色调。例如,可以在墙上悬挂全家福,挂一些孩子喜欢的动漫人物图片,或者在床头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等。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环境是舒适的,独自睡觉时心情愉悦。

温柔的爱抚。孩子睡不着觉或者不愿意独自睡觉的时候,妈妈要温柔地爱抚孩子。为了促进宝宝睡眠,父母可以在睡前讲一些小故事,或者唱一些温柔的曲子。如果孩子喜欢抱枕头睡觉,不要反复跟孩子强调“不能这样”,这反而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强化孩子的行为。

总之,父母需要抽空多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关怀他们的,这样孩子才会在循序渐进中改掉喜欢抱枕头睡觉的习惯。有了充足的睡眠之后,孩子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去迎接新的一天。所以,努力去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吧!让宝宝睡得更香!

5.睡觉时磨牙——晚餐过饱或身体缺钙

娜娜的父母发现娜娜最近晚上睡觉有时会发出像小老鼠一样的“咯吱咯吱”的声音。起初,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发现原来是娜娜在磨牙,而且磨牙的声音非常响,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父母发现磨牙并没有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所以医院检查。可是一个月之后,孩子磨牙有增无减,声音也比之前大了很多,爸妈苦恼孩子为什么磨牙,又该如何治疗等问题。

孩子睡觉磨牙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如下:

晚餐吃得过饱,或者临睡前加餐。

这不仅影响营养元素的吸收,而且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因为入睡时,胃肠道里还存储着大量未被消化的食物,如此一来,整个消化系统就不得不“加夜班”,连续工作,甚至连咀嚼肌也被动员起来,不由自主地收缩,引起磨牙等现象。

身体缺钙。

有些孩子因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D,或日照不足等其他原因,患有佝偻病,也可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因体内长期缺乏钙、磷等元素,造成新陈代谢紊乱,产生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常常会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夜间磨牙等现象。

精神因素。

有少数孩子平时并不磨牙,但如果临睡前听了生动形象的故事,或刚看完恐怖、紧张的电视或动画片后,由于神经系统过于兴奋,也会出现夜间磨牙。另一个原因是平时压力大,如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害怕班里的某个小朋友等。父母或者家人争吵也会令孩子的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孩子晚上睡觉磨牙。此外,一些过度活跃的孩子也会发生夜间磨牙。

牙齿排列不齐。

孩子咀嚼肌用力过大或长期用一侧牙咀嚼,以及牙齿咬合关系不好,发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也会引起夜间磨牙。而且,牙齿排列不整齐的孩子,其咀嚼肌的位置也往往不正常,晚上睡眠时,咀嚼肌常常会无意识地收缩,引起磨牙。

睡眠姿势不好。

如果孩子睡觉时头经常偏向一侧,就会引起咀嚼肌不协调,使受压的一侧咀嚼肌发生异常收缩,因而出现磨牙。此外,孩子晚上蒙着头睡觉,容易引起二氧化碳过度积聚,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导致磨牙。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磨牙的情况,也不要过度担心,只要提早发现,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就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在晚上睡觉前,父母要尽量避免让孩子出现太过饱腹的现象。有的时候,孩子看到想吃的东西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这个时候父母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控制食欲。还要告诉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就不顾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这次不吃了下次还可以继续体会美食。

如果孩子是因为身体缺钙,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咨询医生了,帮助孩子补充钙磷等微量元素,避免佝偻病的发展。此外,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多锻炼身体,帮助孩子强壮身体,促进骨骼成长发育。

睡觉前,父母要让孩子尽量放松,可以放一些平缓的音乐,讲一些温柔的故事,尽量避免孩子过度兴奋或者看一些恐怖的动画片。孩子一天学习结束后,父母可以适当地让孩子玩耍,做到劳逸结合,忘却一天的劳累和辛苦,让孩子心情和精神愉快,这样磨牙习惯会逐渐好转。

另外,小孩子定期去看牙科医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小孩子牙齿排列不整齐或咀嚼肌过大,父母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做牙齿矫正和治疗。如果孩子还是出现经常磨牙的现象,医院检查一下孩子身体的各项体能指标,检查一下孩子肠道内是否有蛔虫。

最后,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不要经常批评和打骂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成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孩子有健康的牙齿,吃饭才更香,不磨牙才能有安稳的睡眠。

6.看电视上瘾——人际交往有障碍

鑫鑫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电视,让父母很是苦恼。孩子每天一从幼儿园回来,放下书包,就直接按到少儿频道,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有的时候还会大叫“熊大、熊二太可爱了,光头强太傻了!”之类的话语。当家长问她今天在幼儿园老师教你什么了,今天你们吃的什么午饭呀,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她总是无动于衷。

有的时候,父母叫鑫鑫吃饭,鑫鑫也不会停下来,一直看电视。有的时候父母关掉电视,她也会立马打开电视,若父母强制不让她看,她就会大哭大闹。这让鑫鑫的爸爸妈妈很是无奈,觉得让她看不对,不让她看也不对,实在是找不到对策。

在信息媒体、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电脑已然成为每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电器,像鑫鑫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时候,成年人都抵抗不了对电视、网络的诱惑而熬夜追剧,更不用说注意力和控制力还不够强的孩子了。因此,父母应该理性地对待孩子看电视这件事情。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电视媒体有助于孩子接触新鲜的事物,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客观地去认识世界;有助于缓解孩子学业压力,欢愉地度过每一天的生活。但是如果过度沉迷于电视的世界不能自拔,就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孩子看电视上瘾所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导致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佩戴上了眼睛。长时间的沉迷于电视使得眼球处于静止状态,减少了眼球运动的机会,从而视力下降。此外,长时间坐着看电视使得孩子运动量大为减少,一天消耗的能量比从事户外活动所消耗的要少得多,再加上有些孩子看电视时爱吃一些垃圾食品,不吃正餐,导致热量过剩,容易发胖。

如果孩子长期沉迷于电视中的世界,与外界交往的时间和机会就会大为减少,社交能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很多障碍。长时间与电视为伴的小孩子,性格孤僻;长时间看电视会让小孩子忽略朋友和父母,不愿意与外界交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际交往障碍。

看电视上瘾的孩子大多沉默寡言,每天脑袋里面想的都是动画片里的情节,他们并不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典儿童行为心理学让你看过就回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