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普遍更能原谅自己身体的疾病,而不愿承认自己大脑或心理的疾病,因为这往往伴随着一种耻辱感。
比如近期引起热议的抑郁症,患者常常被认为脆弱、矫情,因此羞于向外界求助,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与抑郁症一样,有许多疾病长期被污名化,遭受各种偏见,比如精神分裂者患者被人称为疯子,阅读障碍症患者常常被视为智障、笨蛋,而阿尔茨海默症的另一个名称是老年痴呆。
这些包含贬义的称呼背后是人们对于疾病的无知。事实上,这些疾病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我们能不能拥有一种与疾病相处的更好的方式呢?
在《生死之间》这本书中,作者偶尔治愈团队为我们揭开了这些疾病不为人知的一面,打破人们对它们的误解与偏见。
一阅读障碍症:“笨小孩”也可以是天才
知乎上,有人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很少听说阅读障碍?”
有人回答说:“因为他们直接被当作‘智障’对待,没分这么细。”也有人说:“在中国,我们把各种障碍症统称为‘笨’。”
从专业的角度看,发展性阅读障碍症大多表现为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马上忘记,难以理解所读文字,常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症状。
疾病的产生与多个基因有关,其发病既有遗传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一位社区精神科医生说:“阅读障碍是最被忽视的儿童心理问题之一”
对于阅读障碍的发生率,中国并没有官方公布的数据,只有学术论文中的抽样调查:北京学龄儿童的调查显示,发病率大约在5%~8%之间,按每个班级30人算,平均每班有两人以上。
这两个孩子极有可能就是小时候班里被安排坐到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他们身上普遍的标签是“粗心”、“不认真学习”“脑子不好”“天生不是学习的料”……这成为许多孩子童年的梦魇。
但事实上,许多名人都是受困于阅读障碍,比如乔布斯、爱因斯坦、达·芬奇等人,在美国耶鲁大学的阅读障碍与创造性中心的网站上,列出了一大批曾受困于阅读障碍的在世名人,这其中包括许多的艺术家、医生、科学家。
阅读障碍者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大脑,在导致阅读障碍的同时,其实也蕴藏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如果早期干预得当,能够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小学阶段,等他们上中学、大学,找到自己的诀窍对付这个问题,他们的天赋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在欧美国家,阅读障碍是个全民熟知的概念,他们对于阅读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深入人心。保护这些阅读障碍的孩子,帮助他们体会阅读的乐趣早已被写进法律。根据法规,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以享受免费和无偏见的测评,以及免费的特殊教育服务。这其中包括:一个专业医生的定期指导,考试时比正常孩子拥有更长的考试时间。整个社会氛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