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的天赋》作者:(英)凯文·达顿译者:金九菊、程亚克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年2月从大胆而严谨的心理实验出发,探寻疯子与天才之间的秘密关系。作者提出,普通人只要稍加尝试“异类”的思考方式,就能让负面情绪得到正向发挥,很多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作者:高铭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魔铁图书年1月现象级畅销书,探讨天才与疯子的界限。定义一个人是天才还是疯子,能有什么真正的标准吗?
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性格上的缺点让人难以与之相处。
凯文·达顿(KevinDutton)博士是牛津大学的一名心理学研究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对精神病饶有兴趣的畅销书作家。这源自他的身边环绕的亲朋中有不少是精神病患,包括他的父亲和挚友。他写的畅销书一直想阐明一个观点:精神病或者精神病特质并不总是坏的,相反,它更可能使一个人蹈向成功。
好吧,看看他曾写过的书名,《异类的天赋》(TheWisdomofPsychopaths,另一版译名《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像疯子一样思考,像天才一样行动》(台版译为《不正常成功心理学》)、《四两拨千斤:瞬间说服的艺术》。不难从中归纳出两个关键词:成功和疯子。
误入歧途
精神病态更容易蹈向成功?
客观地说,达顿的书应该纳入“成功学”的书架,而不应该收入精神病学的科普类别。例如,在《异类的天赋》一书中,他自始至终想阐明精神病态所具有的某些特质其实与那些在商业或者政治上的成功者所具有的特质高度相似:过度自我膨胀、很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外表迷人、冷酷无情、从不自责、喜欢控制别人。
某种意义上说,达顿是对的,最现实的例子就是当今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他曾在去年被一群精神病医生冒着职业生涯的道德风险,集体署名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精神病态之一种。要知道,达顿博士写这本书是在年之前,那时候全世界,包括特朗普本人都压根儿想不到特朗普会是下一任美国总统。
把达顿的书纳入精神病学科普类别就不适宜了。他用的词“精神病态者”(Psychopaths),不仅包括那些有着无畏、自信、魅力非凡、冷酷、专注等特质的精神病阳性症状者,也包括另一些有着相反的退缩、胆怯、畏惧、淡漠、思维贫乏等特质的精神病阴性症状者。如果说某些阳性症状的特质与商业或政治上的成功者相似,那么阴性症状的特质就与生活中的智力残障者相似。
不过,我更愿意将其当做常识类读本来推荐,把“成功”的色彩抹去。例如,同样是TheWisdomofPsychopaths一书,我就愿意选择《异类的天赋》作为译名,而抵制《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的译名。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前者不仅更忠实于原书名,而且也是人们应知应会的常识之一种;后者不仅太过媚俗,而且译名完全是错误的,误解了原书的本意。精神病态者的某些特质更容易蹈向成功,并不等于精神病态者容易蹈向成功,在美国著名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精神病态者的临床诊断共同标准之一,是患者显著的痛苦或社会危害性。
比如偏执型人格障碍,如果没有当事人主观上的显著痛苦,那么就充其量是偏执倾向,而谈不上精神病态者(Psychopaths)范畴。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曾任CEO和董事局主席的安迪·格罗夫曾在20多年前写过一本被视为商业经典的畅销书,《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OnlytheParanoidSurvive)。书名中的Paranoid虽然在精神病学专业词汇是指偏执狂患者,即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但在口语中指的是危机感很重的人。换言之,格罗夫的这本书译名应该是《只有随时有危机感的人才能生存》。真正的偏执狂患者,别说成功,他们的日常生活都会被精神病症破坏得面目全非,患者自己以及身边的家人痛苦不堪,同事也难以忍受。
如果抛开“成功学”的俗套,达顿的《另类的天赋》倒可以作为常识性的通俗读本来看。他在书中的一个观点是对的,精神病态者与普通人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区分,每个人都具有某些精神病态者的特质,或多或少而已。
异常的两端
精神病态者的特殊优势
从现代心理学的常识角度,无论是精神病态者也好,还是那些天才也好,卓越的成功者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人群的统计分布中远离平均值。基因的多样性使得在自然情况下人群的几乎每一项特质都呈现出数学上的高斯分布来,即大多数人对称地分布在平均值附近,少数人在两端远离平均值。如果把平均值视为正常,那么统计的极端值就是异常。人群中的精神病态者是少数,天才是少数,卓越的成功者也是少数,他们都是统计分布中的极端值,都可以纳入“异常”的范畴。
换个角度,精神病态者与普通人具有许多共同的特质,区别是精神病态者的这些特质极端地突出或者程度极高。如果考虑到情境的因素加持,那么当普通人身上所具有的这些特质被情境因素凸显出来或者被人为拔高时,普通人可能也很容易显示出精神病态来。
达顿在《异类的天赋》中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来说明,精神病态者相比于普通人,在面临重要抉择时几乎不受情绪的干扰,表现得更冷静、理性、功利和高效。例如,书中一开始就引用伦理学里著名的道德悖论“电车难题”,从电车司机要不要改道撞死1个小孩的岔路以避免撞死5个小孩,到要不要将1个无辜的胖子推下去阻止失控的电车救下5个小孩,再到一个外科医生要不要杀死1个无辜的年轻人来拯救5名亟待器官移植的垂危病人。
虽然这三种情形都是同一个伦理难题:要不要选择杀死1个人来拯救5个人,但普通人从第一种情形到第三种情形越来越受到情绪的困扰以致难以抉择;而精神病态者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冷静,理性、功利、高效地作出选择,大脑扫描的结果显示,他们大脑的情绪中枢几乎没有被激活。
在观看最近热映的印度影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时,我就在想,这个温情的故事为什么能够编“圆”,一个带着巴基斯坦小女孩偷渡边境的印度“阿甘”,为何能在遭遇边境巡逻队、警察、边防军时屡屡化险为夷,主要的原因是那些拥有执法权的边境巡逻队队长、警察主管、边防检查站军官在执法时都受到情绪的干扰,被印度猴神大叔的执着和善良所感动,网开一面。那么,如果换一个角度,如果这些执法的官员、军官被训练得冷静、理性、功利、高效,不受情绪干扰严格执法,整个故事就坍塌了。问题是,冷静、理性、功利、高效不就是达顿书中所反复提到的精神病态者的典型特质吗?
《另类的天赋》告诉读者的另一个常识是,精神病态者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达顿博士直言不讳他的父亲、挚友都是精神病态者。看得出,他所指的精神变态者包括人格障碍者。DSM-5统计的数据显示,在美国,社会各型人格障碍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为15%-20%,这还是经过临床甄别的“患者”,考虑到只缺少一两项符合的倾向者(通常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甄别指标是如9项指标符合5项及以上者,那么符合4项或3项的就视为倾向者),这个比例更是高达30%左右。
所以,当某个人匪夷所思地做出令人咋舌的奇葩行为,最可能的一种情形就是,他可能是或疑似精神病态者。如果这名是或疑似精神病态者的奇葩行为惹起舆论的哗然,多多少少令人有些啼笑皆非。最关键的是,那些以激烈甚至极端方式表达的吃瓜群众或评论人,最可能的情形是他们也是或疑似精神病态者。
一个神经病激出一群神经病,这可能是网络舆论最荒谬的现象。
□唐映红
富有魅力、专注和无情是精神病态者最明显的三种特征,如果同时具备这些特征,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就能一一将其攻破。这种观点并不新鲜。但是,如果你真的足够幸运,同时具备这三项特质,那么你很可能获得超乎寻常的、杰出的、长期的成功,史蒂夫·乔布斯就是典型的例子。
——凯文·达顿《异类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