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部29分钟的纪录片,真实记录了一个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男人,这个男人一看到陌生人,就赶忙用双手捂住口鼻,他眼神里满是慌张戒备,脚上还拴着一根拇指的铁链,而拴住他的人正是他的亲生父母,说到这里老俩口几度哽咽。
据小刘母亲说,小刘小时候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以全校第11考入重点高中,之后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小刘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将来也会有机会摆脱贫困。
然而4年前的一天,母亲却发现儿子有些不对劲,不仅排斥去学校,还时常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接下来的几天,小刘病情越来越严重,甚至连正常的沟通都无法进行。老俩口意识到不对,医院,可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最后的结果却让老俩口心头一颤,儿子得了重度精神分裂症。
原本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儿子,去学校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得了精神病?经过一番调查,老俩口却得到了一个令人悲愤交加的真相,儿子遭到了严重的校园霸凌。
原来从农村考到县城的小刘虽然成绩优异,但却生性老实不敢惹事,因此他经常被校霸要求做各种事。小刘也曾试过反抗,但换来的却是更严重的霸凌,长期的欺凌和打压,终于在有一天小刘崩溃了,等小刘被学校送回家里已是为时晚矣。
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晴天霹雳,为了给儿子治病,老俩口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让本就贫寒的家庭背上了巨债。小刘的妹妹小青,实在见不得哥哥饱受病痛折磨,加上家里又实在拿不出钱送她上学,于是她毅然选择辍学去了外地打工,只为挣钱给哥哥看病。临走时,她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如不出人头地,宁可横死街头。可见,小青当时有多想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
然而现实终究不是童话剧,就是她的这个决定,最终成为了一家人挥之不去的伤痛。随着女儿往家里寄钱,老俩口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儿子的病也逐渐有了好转。本以为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在外打工的小青却突然和家里断了联系,一消失就是三年。期间老俩口也曾去威海找过,但每次都徒劳而返。直到有一天,他们接到了一通陌生的电话,电话那头自称是法医,让老俩口赶紧来威海一趟,听到消息的母亲当场昏了过去。就这样,他们又失去了自己的女儿。
接连的事故,让这个贫寒的家庭支离破碎。儿子高昂的治疗费用更是难以为继。母亲想不通自己一生没有干过什么坏事,凭什么被命运如此对待?在这之后,小刘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经常不注意就偷跑出去,为了防止儿子出现意外,老俩口不得不将儿子锁在家中。悲苦的生活看不到尽头,老俩口常常愁得夜不能寐,就在一家人陷入绝望的时候,医院听说了小刘一家的故事,决定免费给小刘提供治疗。
有了专业的治疗团队,小刘的病情很快迎来了好转。此时的他不但看上去很正常,而且还能和其他人交流。不久之后,病情逐渐好转的小刘被父母接回了家中,但想要正常生活精神疾病相关的药物不能停。随着小刘越发的清醒,后来又得知了他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更多原因。
校园霸凌是主要的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则是父母年轻时经常吵架,给小刘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患病8年,人生中最重要的时间就这样荒废,小刘常常发出无奈的感慨,精神疾病毁了他的一生。如今病情已经有所好转,小刘迫切地希望能够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不顾父母的反对小刘再次离开了家,而这一次他要证明自己。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决定却再次害了他,一个精神病患者能找到工作吗?因为担心在求职时遭到歧视,小刘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可面试官的一番话,还是让他暴露出了问题。一个二十七八岁的成年人,为什么没有干过任何工作?面对面试官的接连发问,小刘开始支支吾吾起来。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步,小刘鼓足了多大的勇气。
自从患病以来,他已经在家里呆了将近10年,一直都是靠着年迈的父母养活,病情好不容易有了好转,出来找工作却四处碰壁。即便小刘隐瞒了病情,可如今的工作不是要学历就是要技术,这些他都没有。就在小刘心灰意冷之际,他从业务员口中得知,有家公司的销售岗位正在招人。
小刘兴冲冲的赶了过去,却得知这份工作没有底薪,工资全靠提成。好不容易找到机会的小刘,还是打算试一试。为了不被同事们发现病情,他偷偷停掉了药品。然而他还不知道,正是这一举动,将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没过多久,失去了药物的控制,小刘医院。他又住进了曾经的铁笼中,而他的内心也再次封闭。
这是张攀飞导演于年拍摄的真实纪录片《路》,一部反映底层精神病患者生活状态的纪录片。全篇都充斥着一股绝望的压抑和无助,但这就是小刘一家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中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人数高达1亿人,而每10万人中才有一个精神科医生。高昂的治疗费用和落后的医疗条件,往往会给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精神病患者以及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和负担。他们是需要社会重视,却往往被忽视的群体。正如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安德鲁·所罗门演讲时提过的问题,越穷病情越重,病越重越贫穷,这是一条难以逃脱的循环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