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因为食欲差、医院就诊,找了多位医生,反复做了很多检查,如胃镜、肠镜、B超,甚至CT等,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原来,这位女士近段工作压力大,下班回家后还要照顾卧床的母亲,导致自己身心疲惫,胃肠道不适症状明显加重。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见。
消化功能易受情绪影响
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人的消化功能会随着情绪波动而出现“情绪化”的反应。如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进而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从而导致功能性胃肠病。
其实,人在焦虑、愤怒、忧伤、紧张、生气等不良情绪状态下,胃肠道功能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其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
“酒逢知己千杯少”“喝闷酒更容易醉”,都是人们的生活体验。如果遇到开心的事情,人们会感觉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是美好的,吃什么食物都有食欲;如果遇到烦心事,人们的感觉正好相反,这就是人的情绪通过神经系统及机体内分泌调节着胃肠道的功能。
“功能性胃肠病”很常见
现在流行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叫“功能性胃肠病”,最常见于白领、学生等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中青年人。这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虽然不会致命,但是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特别是胃肠道在外界因素引起的急性应激处理不当时,会留下记忆,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应激,导致胃肠道不适症状持续存在,挥之不去。这种情况如果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反过来会加重情绪障碍,还会造成恶性循环。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些20多岁的年轻人每到五六月份就会食欲不振、心情烦躁,但是没有发现任何病理因素。据这类患者自述,这属于“高考后遗综合征”(患者自己杜撰的病名)。这正是“功能性胃肠病”的具体体现。
如何改善这些症状?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过度劳累,不吸烟嗜酒,合理调整饮食,少吃太甜、太酸、太辣的食物。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以诚相待,学会悦纳自己和接纳别人,正确看待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每个人都有烦心事儿,走的路都不是一马平川,得想开点儿,不要“想不开”。必要时,可以到医疗机构就诊,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
第三,要拥有有益的朋友和健康的爱好,有压力时要学会倾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用健康的兴趣爱好给自己减压。
第四,必要时要及时就医,若胃肠不适症状经过长期自我调适仍不能改善,或者一开始症状就比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促胃肠动力的药物、抑酸药等对症治疗。
作者:医院消化内科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