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些特定的声音会让人抓狂,比如用指甲刮黑板的声音、用报纸擦窗户的声音、咳嗽清嗓子的声音、吃饭的吧唧声、尖锐的刹车声……有些人仅仅看到这里就已经感觉到自己汗毛竖起。听到让人难受的声音就会有更极端的情绪出现,甚至想做出一些暴力行为,那么,你可能需要警惕是否已经患上了恐声症。
对一些声音敏感的原因对声音抓狂的并不是只有你,这是一种人类的共性行为。正常情况下,人耳可以识别20~赫兹的声音频率,对~赫兹频率最为敏感。也就是说,~频率区间内的声音会通过耳道直接刺激我们大脑的杏仁体,而杏仁体是人体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脑部组织,会激发出消极的情绪。我们平时难以忍受的各种声音都恰好处于~赫兹频率,这就是我们对这些声音敏感的主要原因。
当然,人体之间有生理差异,即便是~赫兹这种会让绝大多数人难受的声音,也有人听起来也没有什么太强烈的不适感觉,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什么是恐声症
恐声症也被称为选择性声音敏感综合征,症状是患者对某些特别的噪声非常敏感,甚至完全不能忍受,对这种特定的声音会产生厌恶、烦躁、抓狂、焦虑不安、愤怒甚至想要做出暴力行为的极端情绪,内心极度渴望这个声音可以马上消失,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身体反应,比如心跳加速、大量出汗、肌肉痉挛甚至发烧。在临床上恐声症的定义尚不清晰,但是有一些症状是恐声症患者所共有的,可以作为目前恐声症的初步诊断标准:
1.患者会被一些人为制造的声音激起负面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2.听到这些声音时,患者先是感到烦躁和厌恶,随后很快升级为愤怒,有时还会出现失控的攻击性行为。
3.患者能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是不理智的。
4.患者倾向于主动回避会出现这些声音的场合。
5.患者会因自己的反应而感到焦虑和自责,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6.患者的反应无法用其他精神障碍进行解释。
简而言之,如果有一种噪声让你特别讨厌,甚至让你暴躁到想掀桌子、攻击声音制造者等失控行为,那就需要警惕自己是不是患有恐声症了。
患有恐声症的原因
临床上将恐声症归类到听觉过敏范畴,认为发生这种疾病的原因是正常的声环境引发了恐惧情绪。从生理上来看,恐声症患者前脑岛皮层活动情况与正常人有所区别,而且前脑岛皮层与腹内侧前额叶和后内侧皮层功能连接比正常人要强。
前脑岛皮层主要与人的主观情绪有关,腹内侧前额叶和后内侧皮层则会影响记忆提取和视觉想象。恐声症患者的前脑岛皮层会将一些被正常人大脑判定为不值得额外注意的声音赋予更多的注意力,腹内侧前额叶和后内侧皮层会让恐声症患者联想到与这些声音有关的记忆和场景,让这些声音充满情绪色彩,最终干扰大脑对正常噪声的判断。
大约有50%的耳鸣患者同时患有恐声症,这种情况与耳部的病理有关,在进行针对耳鸣的治疗之后,恐声症也会有一定好转。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一些恐声症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类疾病,按医嘱服用精神类疾病药物后,恐声症的症状能得以缓解。
如何应对恐声症
恐声症并不属于少见病,很多人都会有恐声症的症状,只是对噪声的反应没有上升到攻击他人的程度。一般来说,恐声症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只是对平时比较少见的、特定的某种噪声敏感。这阶段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这种噪声,尽快离开噪声制造场所,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平复心情。
第二阶段:对一些常见的噪声敏感。这阶段的患者可以佩戴降噪耳塞甚至耳科专用的弹力耳塞,这种耳塞可以有效隔绝各种噪声,使人得到安静的环境。
第三阶段:对某些声音已经暴躁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暴力行为,甚至出现发烧等身体症状,此时需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进行声音脱敏。
相关链接:噪声会影响身体健康
听力受损噪声污染最容易造成的伤害就是听力受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常常有这种感受: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感觉双耳难受,鼓膜疼痛,甚至头痛,如果离开噪声环境休息一会儿,听力会逐渐恢复。这种现象叫作暂时性听阈偏离(也称作听觉疲劳)。但是,如果长期在这种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恢复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直到内耳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
严重影响睡眠噪声会导致人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一般来讲,超过40分贝的连续噪声就有可能惊醒浅睡眠状态中的人,超过60分贝的突发噪声会惊醒绝大部分人。长期处于噪声污染中的人,因为噪声持续干扰睡眠,会出现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引发内分泌失调噪声污染会让人感到烦躁,长期无法控制的噪声污染会转化为压力,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有的患者因为噪声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异常,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甚至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影响儿童发育研究表明,长期在噪声环境中的儿童,智力要比安静环境中的儿童低20%左右,阅读能力也受到很大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
文:邱书辉